atpsever1031 wrote:
...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後者則是為了得到增額的貨幣而進行商品買賣
前者商品本身的價值並沒有改變
但後者卻提高了商品的價格
1. 您應該把效用拉進來一起看才完整
--> "正常" 的 "交換", 交換的雙方一定各取所需, 雙方都有得到效用, 雙方都獲得價值創造.
--> 若僅單方面有需求, 交易對手沒有需求, 那交換會變成商品跟貨幣的交換, 收貨幣的一方
只是把效用的價值以貨幣形式先儲存起來, 未來有需求時再把貨幣拿出來換他想要的商品或服務.
2. 後者要賣得出去才有提高價格的可能, 你可以用 20 元買一瓶可樂, 然後轉手喊賣 200 元,
但根本沒有人想要, 無論是不想喝或嫌太貴, 那這個漲價不可能成立.
atpsever1031 wrote:
於老闆賺得更多>因為賣給下游全民更貴賺差價
同上 2, 要賣得出去(要有需求), 這推論才成立. 即使這老闆是市場商品供應的壟斷者, 只要市
場上沒人想要, 那這價差依然賺不到!
atpsever1031 wrote:
請問勞工薪水有因此等值變高嗎?
勞工薪水在沒有法律干涉的情況下, 它也是供需決定價格(薪資水準); 如果勞工數量多於老闆工廠
的需求數量, 那總有勞工拿不到錢, 或者老闆好心點, 多收幾位, 但薪水不能給太高, 因為多出來
的勞工對生產過程基本上很難再有貢獻, 除非擴廠 (那也要有夠大的消費市場來支撐).
atpsever1031 wrote:
...是否通貨膨脹?
從台鋼>*>*>*>*>*****>商品賣全民
或農場品>運轉賣>轉賣>****>全民
...
嚴格說, 通膨跟物價上漲不見得是同一件事, 只不過通膨往往帶來物價上漲.
物價行情的支撐, 主要就是需求的存在才能支撐它, 沒有需求時, 貨幣供應量加大也沒有用.
降息無法刺激大家借錢買東西以促進經濟就是例子. 就好像我吃了一個便當, 飽了, 叫我再
去買一個來吃, 借我錢(利息很低)也沒用, 吃不下就是吃不下.
atpsever1031 wrote:
如老闆不願意分享的更多讓多數人收支平衡,差距是否越來越大?
純看貨幣持有分佈不均的問題, 當然您說的沒錯.
至於分享, 為什麼應該要分享更多出去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那未必能用經濟學解釋.
atpsever1031 wrote:
又如賺之後,資金出走投資國外,是否也膨脹?對嗎?
錢往哪個地方灌, 哪邊才會有通膨. 而通膨是否帶來物價上漲, 要看商品供應量能否跟上來.
純以資本運用的角度來說, 如果投資國外更能獲得利潤, 那為什麼要投資國內?
如果不用經濟學解釋, 例如 "憂民生之痛苦", "愛鄉回饋不求回報"... 那就另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