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花旗銀行(板橋分行)悲慘理財經驗分享及尋求建議

如果銀行方面覺得他們的信譽就只值這點錢那就繼續這樣玩吧~
不過話說外商銀行根本也不怕,
因為他們如果覺得台灣不好玩頂多就是撤出罷了,
最近不是才一家外商銀行把亞洲的據點一次賣出不玩了...


xviper wrote:
如果用這些錢買到這位理專的名譽和銀行的信用
我個人反覺的不貴

後續會走金管會的程序,如果可以會將所有的資料公佈
反正給大家當參考
...(恕刪)
有錢...寧願虧在自己手上..不怨誰...
沒錢...寧願從自己手中賺..不指望誰幫我賺..

理專...不管有無幫你賺錢..手續費都拿...真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首先,我自己先承認目前仍在這行業打滾的菜鳥。

理專這行業有分好幾種:
1.資深的理專(經歷雷曼或金融海嘯仍存活的):
這種的基本上經歷過大風大浪,有的不只幫客戶操作,甚至自己也在這市場上拿自己的錢操作。但是某些品德操守不良的或是槓桿用太大的就會發生之前許多的新聞事件。
經歷海嘯且離開金融業的很多,大多也都不在這裡面了

2.較資深理專(未經歷雷曼海嘯):
這種以下的目前市場上較多,海嘯後的股市爬升復甦有跟到但是比較沒有碰到較大的危機等,這種的基本上還是可以信任,但是市場風險意識可能稍微薄弱,但是畢竟市場上滾久還是有能判讀的能力。

3.一般理專:
小弟大概就這等級,目前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就穩穩耕耘。這裡面分別差更多,有許多是如同原PO碰到的理專,常常含糊帶過,但也有許多是很熱心的。又會再分只會跟隨總行政策去推廣的與自己會去去看資料與自己判斷的。再來就是會不會誠實告知的問題,在我們這批理專,有時候會聽到一些話,例如你要往上爬就要夠狠夠黑,或是避開風險的話題與虧損的話題,這些理專也最容易跟客戶發生如同原PO的事情。但是仍然有部分是希望跟客戶可以建立長期關系的理專,基本上會把風險與相關事情或是資訊明確告知客戶。

資淺或是新進理專:基本上都會跟你談保險為多啦……為了試用期,以及自己的市場觀點尚未培育出來,一些看法都偏隨波逐流,在市場穩定向上是沒有不好,但是在現在這種比較混沌的狀況下談保險會比談投資來的更安全。

欸……上班中花了太多時間打這篇,我該去call客了,晚上有機會再看看有甚麼能補充的。
真的,每次理專找我投資都被我打槍。

報酬率只有2~3%,我說我每年控股報酬率都要在6%以上,

有時好的能在10%左右,所以沒有6%以上的物件就別跟我說。

每次看朋友說的投資物件,真的就只是在存錢而已,沒考慮複利的效果。

就像我以前的副總說,把錢給別人玩是最傻的(如基金),怎麼死都不知道。

不論賺或賠都收手續費。
這些賣金融商品或保險的,都被我稱為"合法的詐騙集團",它們做的事和詐騙集團類似,呆瓜才會將錢投入其中!上一次當學一次乖,下次別再犯就好!
尚書大人還真機靈,風往哪吹你就往哪倒,真是佩服佩服!

xviper wrote:
所有的事情從年初和...(恕刪)

投訴金管會~等回應~

xviper wrote:
這次讓我學到一些經驗
1 自已的錢自已管,如果你沒背景或是幾千萬投資金額,千萬不要相信理專會好好對待你的錢,也不要預設就相信理專,交易後一定要明確交代損益。
2 對銀行理專而言,在意的第1是銀行的給的業績,第2是他的抽成,最後再看看會不會想到你的錢。
3 你的交易除了進線外都沒錄音,理專如何跟你說,最後都死無對證。銀行只會收錢,除非理專有很大的失誤,否則區區幾十萬,銀行一定站在理專那邊。


1. 我有幾千萬也不會給理專
2. 實在. 這也是人之常情沒辦法, 人家只是個領薪水的
3. 進線是什麼意思?

我是覺得如果"理專"這個名稱改為"金融商品業務員"應該會好一點
名符其實
可以減少一些糾紛
意思是指 花旗理專賺到 版主傭金 or業務獎金 所以不用負任何一點責任嗎

至少要盡到善意的提醒 總可以吧!!!
由於你沒有說你投資的標的,但是看你說半年損失1/4資產,我猜你應該是投資以外幣計價的基金,難道是公司債?可以的話你應該公布你基金名稱,讓大家幫你查一查,這樣對銀行比較公道,不然怎知你是不是胡說的

大多數銀行不敢說全部在投資這一塊比較著重視怎樣收更多手續費,客戶權益管他去死

金管會就在板橋火車站7樓,提醒你金管會在外銀前面就像陀屎,投資請找公行,至少在公行面前 金管會還能說2句

最後送你2句心得: 你要賺人利息,人家要賺你本金。 萬般拉抬只為出。這2句到哪都受用

還好我的花旗理專還沒那麼慘

只是花了三年時間還是零報酬率而已

準備砍掉重練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