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roise wrote:
目前職場到一個瓶頸...(恕刪)
人生最悲哀的就是
活著時沒錢用
死了錢帶不走
Ambroise wrote:樓主先搞清楚自己對"風險"的定義吧。
退休養老金 , 幾乎不能承受風險
5478ant wrote:
這樣很像目標中華電...(恕刪)
eddie56789 wrote:
我想這種可能適合你一些
http://www.schroders.com/zh-tw/tw/asset-management/funds/fund-in-focus/targetmaturity4yrs/
到期型的債券基金,
也就是純粹領利息+本金,不理會債券價值變動的部分
台灣目前應該只有上面那一檔,募集應該也已經結束了
不過以你的資產額度,去找外商銀行提供類似的投資產品應該是會有的
當然如果有好的債券標的,能直接買最好
不過說實在的2~3千萬,自己找標的又要分得夠散也是滿浪費時間的
以這種持有到到期日的方向去挑我覺得還不錯~~
不過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美元計價.....
就會有要考慮匯損的問題............(恕刪)
ejan1969 wrote:
樓主先搞清楚自己對"風險"的定義吧。
即將退休的人,該做的功課是"理財"的功課,"投資"的話可以等等,假如不清楚理財跟投資的差異,那就先弄清楚再說其它。這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事情,持有貨幣(定存)可以保證"帳面"價值不會變少,但是實際價值卻可能降低(通膨)。
不能承受風險,那就要設法避險,而不是追求無風險,因為那是不存在的。
最簡單的避險原則就是分散,分散標的:貨幣、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分散區域:台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等,這些算是自然避險。再來是人為避險,就是買保險,這就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目的了。你必需知道避險是要成本的,買保險要花錢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成本,另外分散配置的自然避險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整體報酬率的降低。
把你的理財配置弄好了,自然能安心退休,報酬率等等都是次要的,等你穩定幾年後,就可以開始做一些微調,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整體"報酬率。舉例來說,就是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的差異,常態分班就是班上每個學生都給予相同的資源,持股10檔,每一檔都10%,這樣一來,報酬率跟風險都平均掉了。能力分班就是照成績給予不同資源,持股10檔,持股比例最高的20%、最低的只有5%,這樣一來,當好學生衝上去時,整體的報酬率就會拉高,不過這是不同的追求了,讓退休生活有點事做,才不會太無聊。...(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