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若有 2500 ~ 3000萬現金


Ambroise wrote:
目前職場到一個瓶頸...(恕刪)


人生最悲哀的就是

活著時沒錢用

死了錢帶不走
看了這麽多我只想說,很少看到手上有兩三千萬會過著一個月兩三萬的生活的

Ambroise wrote:
退休養老金 , 幾乎不能承受風險
樓主先搞清楚自己對"風險"的定義吧。

即將退休的人,該做的功課是"理財"的功課,"投資"的話可以等等,假如不清楚理財跟投資的差異,那就先弄清楚再說其它。這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事情,持有貨幣(定存)可以保證"帳面"價值不會變少,但是實際價值卻可能降低(通膨)。

不能承受風險,那就要設法避險,而不是追求無風險,因為那是不存在的。

最簡單的避險原則就是分散,分散標的:貨幣、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分散區域:台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等,這些算是自然避險。再來是人為避險,就是買保險,這就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目的了。你必需知道避險是要成本的,買保險要花錢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成本,另外分散配置的自然避險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整體報酬率的降低。

把你的理財配置弄好了,自然能安心退休,報酬率等等都是次要的,等你穩定幾年後,就可以開始做一些微調,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整體"報酬率。舉例來說,就是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的差異,常態分班就是班上每個學生都給予相同的資源,持股10檔,每一檔都10%,這樣一來,報酬率跟風險都平均掉了。能力分班就是照成績給予不同資源,持股10檔,持股比例最高的20%、最低的只有5%,這樣一來,當好學生衝上去時,整體的報酬率就會拉高,不過這是不同的追求了,讓退休生活有點事做,才不會太無聊。

5478ant wrote:
這樣很像目標中華電...(恕刪)


大大去看一下最近中華電的走勢
從7月中 124 到現在 108
就知道我提的目標不容易做到

不只是台灣電信股
大大還可以看一下中移動 K 線圖
跌起來本金損失一樣可觀


世界上其實沒有所謂的定存股
定存跟股票概念完全不同

更何況台灣的稅制及二代健保
更是可怕阿

tw.david wrote:
去年賣房1000w我買富邦儲蓄險美金3.6%

預計放6~10年,目標增值20~30%

好像以前買房子一樣慢慢漲.......(恕刪)


除了上面越南定存的概念我會研究 ( 託在海外做生意朋友了解他的看法)

台灣的類似理財商品我再看看

不過說實在的 , 之前跟 某外商理專交手的經驗

搖頭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保本不能擔風險又要每年孳息5% 台灣的投資環境沒有這種東西 要是有也輪不到這裡的版眾

幹房東現在也找不到5%的了 除了頂加還有一點點可能 只是鄰居來告 那天有人在房間裡烤肉 怎辦

要是敢玩南非幣的基金 不用說5% 每年可以分7.5% 只是南非幣的幣值變化很大 敢玩嗎?

3000萬新台幣進 分個利息500萬新台幣 但南非幣的幣值最後只剩1500萬新台幣 唉 無解...(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

從過去發言了解您的理財觀非常值得學習

受教了


alex5912 wrote:
英國的房地產。英磅面臨歷史低點,但英磅的穩定性比任何外匯好。我認為脫歐影響有限,英磅再貶沒有多少。租金收益大概有6%起跳,可賺匯差跟租金!台灣的環境要不積極有5%,幾乎沒有...(恕刪)


海外房產私心有些排斥
風險完全沒有概念

但可以了解一下 , 感謝

circlecircle wrote:
講得不清不楚請見諒,因為我只想告訴樓主你,有你要的東西,是存在的,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在01或其他地方會明明白白教你方法的只有三種人:
1.騙子或者說要你一些好處的理財掮客(有人叫他們理專?!),真的相信這類人,也幫不你
2.身上只有幾十萬不到的...很會講理論,看了浪費時間
3.真的遇到高手
...(恕刪)


雖然未能完全參透大大的奧義

不過能大概了解您的重點

做功課最重要 , 理財不要想輕鬆找到答案

不然....假的

eddie56789 wrote:
我想這種可能適合你一些

http://www.schroders.com/zh-tw/tw/asset-management/funds/fund-in-focus/targetmaturity4yrs/

到期型的債券基金,

也就是純粹領利息+本金,不理會債券價值變動的部分

台灣目前應該只有上面那一檔,募集應該也已經結束了

不過以你的資產額度,去找外商銀行提供類似的投資產品應該是會有的

當然如果有好的債券標的,能直接買最好

不過說實在的2~3千萬,自己找標的又要分得夠散也是滿浪費時間的

以這種持有到到期日的方向去挑我覺得還不錯~~

不過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美元計價.....

就會有要考慮匯損的問題............(恕刪)


非常感謝 , 找時間詳細研究一下

不過分散且花時間 monitor 應該還是要的
這個世界自從 QE 之後
金融秩序可亂的很

ejan1969 wrote:
樓主先搞清楚自己對"風險"的定義吧。

即將退休的人,該做的功課是"理財"的功課,"投資"的話可以等等,假如不清楚理財跟投資的差異,那就先弄清楚再說其它。這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事情,持有貨幣(定存)可以保證"帳面"價值不會變少,但是實際價值卻可能降低(通膨)。

不能承受風險,那就要設法避險,而不是追求無風險,因為那是不存在的。

最簡單的避險原則就是分散,分散標的:貨幣、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分散區域:台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等,這些算是自然避險。再來是人為避險,就是買保險,這就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目的了。你必需知道避險是要成本的,買保險要花錢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成本,另外分散配置的自然避險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整體報酬率的降低。

把你的理財配置弄好了,自然能安心退休,報酬率等等都是次要的,等你穩定幾年後,就可以開始做一些微調,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整體"報酬率。舉例來說,就是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的差異,常態分班就是班上每個學生都給予相同的資源,持股10檔,每一檔都10%,這樣一來,報酬率跟風險都平均掉了。能力分班就是照成績給予不同資源,持股10檔,持股比例最高的20%、最低的只有5%,這樣一來,當好學生衝上去時,整體的報酬率就會拉高,不過這是不同的追求了,讓退休生活有點事做,才不會太無聊。...(恕刪)



大大的發言目前看起來個人最佩服,切中我的盲點

一些細節我會好好思考

多跟您學習

感謝指點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