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我在這段話面前想了許久, ...(恕刪) 選股不選市。我的解讀是:大市已不可為,只能冀望選對股。定存股盛行。我的解讀是:短期已不可為,只能冀望中長期。前述兩者共通的意思就是:高處不勝寒。2016/09/23台股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為 15,304.14。(如圖)這是2003/01/01,台股有報酬指數以來的歷史新高。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高檔當思低檔之痛。
ayz847 wrote:選股不選市。我的解...(恕刪) 非常謝謝。若不算近幾年股市,過去25年間,台股約3~4年間就會從9000點至4000點循環一次。報酬率指數大約每年影響台股200~300點,有時我會當成這些「蒸發的錢」已經離開市場,如果有回到市場則反應在買盤之內,當然看整市場報酬時還是得要看它了。其實我覺得幾年內台灣要擔心房地產了,而初期股市不可能置身事外。
sdfhklnm wrote: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配...(恕刪) 雖然淨值有波動 不過如果長期持有的話配息+淨值變動 報酬還會是正的啦!這支基金無法讓你大富大貴但持有個兩三年 報酬率要到4-6%應該是沒問題的今年以來的報酬率甚至將近7%呢
小疑問交流討論看看1.第二年投入比第一年投入多近三倍,股利只多兩倍?!2.第一年投入資金帳面就上漲了近35%,股價下跌時(系統非系統)的因應機制(加碼退場)應相對完善。3.扣抵稅金、所得稅、補充保費納入計算成本會更精確。4.無論任何報酬,能都以年化報酬表示,才能掌握每一年的投資成效。
Hellophoto wrote:小疑問交流討論看看1...(恕刪) 1.本金增加是貸款借錢投入。至於股利多兩倍是有個股漲多,依照帳面價值,換算配發股利自然殖利率降低。2. 我持股將近二十檔,風險分配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就算最差賠光,沒影響生活的任何最低品質。3.扣掉稅影響不大,而且我的所得稅只有5%,因為個股配發金額少,補充保費沒有任何被課徵的機會。4.殖利率已經去掉去年配息所降成本,所以,應該是要改成年化殖利率才是。
其實,應該是要這麼說。發放高股息的企業,不是因為錢太多才配發的,而是他們對於自己的研發能力或者營運有信心,才會評估過後做出這種高現金股利的配發的決策。甚至我可以下個定論是,長期績優的企業,在他們決定配發多少股利,對於企業本身沒有影響,影響的只是股價的波動。我們都不是轉職操作,都有另外一份收入,以及其他的人生規劃,所以投資擁有一定技術的企業,相對於股價的波動更顯得重要。 ayz847 wrote:最近,版面上定存股的...(恕刪)
定存股會盛行,我個人認為有2個原因,第一個是08年金融風暴後的去槓桿化,第二個是報章媒體的推波助瀾。金融風暴前正好是金融衍生性商品最蓬勃發展的時候,也就是財務工程+高槓桿,敢投入的人都賺得荷包滿滿,然後金融風暴爆發,許多百年企業一夕垮台,大家才知道這些衍生性商品的槓桿已經包裝到嚇死人的大了,沒爆不知道,爆了才知道槓桿大到連大隻佬都會被搞倒,在一連串的去槓桿化之後,漸漸大家就把焦點注目到實業經營上,以前大家看不在眼裡的一些不具成長性,但是卻穩穩營運賺取現金的公司,漸漸的在低利低槓桿的環境下被注意到了。其次是報章雜誌的推波助瀾,在金融風暴期間,很多人都被清洗出場了,但卻有一些人,他們因為長期存民生必需類股,不但挺過金融風暴,而且在風暴後的反彈反而資產倍增,這些人被理財投資雜誌發現,然後專題報導,繼而出書暢談其投資理念,得到許多人認同,繼而越來越多人從事類似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