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資金行情裡的資金都走了, 你還不跑嗎?


dancingra wrote:
哦? 一般好像不是...(恕刪)


哈!我就知道您會不贊同
課本上都教我們升息是緊縮政策
但為什麼敢升息不就是預期未來景氣會好點

但我認為指標不好也可升息
升息可給百業帶來信心,現利率這麼低再怎麼升也影響不到企業多少成本
而且企業借款也不是說升息就升息,還是要看企業實力,銀行資金狀況
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率越低景氣越差,目前已是接近零利率
當然末端銀行跟存戶不至於負利率,但景氣依舊無法回春

升息對小老百姓有好有壞,對買房貸款最不利,但最重要還是企業有賺錢肯加薪才是重點
對股市也有點影響,我認為是短空,只要股市能賺錢,融資的還不是一大推
我來簡單說好了,
升息代表對於未來通縮不再持續,
而讓資金市場回到本質, 這樣才有能力去對付下一次的衰退..
所以升息才是好事...

但從 FedWatch 預測九月升息機率只有 15% 來看...
升息機率很小, 所以表示未來通縮持續, 景氣差...

可預期資金退潮, 景氣變差, 所以大咖已經出手先賣...
英英間LKK wrote:
哈!我就知道您會不贊同
課本上都教我們升息是緊縮政策...(恕刪)

糟糕... 被你發現我是抄課本的...

"景氣回春", 唉, 這四個字有多難...

先談美國升息, 個人認為這長遠來看還是好事, 畢竟過去的 QE 點滴吊了很久, 現在
身體有慢慢變好, 應該是要把藥量減少, 並靠努力運動與控制飲食把身體健康重新培
養起來. 浮濫又低成本的資金, 四處流竄, 流到哪個地方, 那地方的價格就整個哄抬
起來, 四處投機, 四處吹泡泡, 投機者撈飽了價差就閃, 泡泡就會爆掉.

我想版上很多人都被銀行吵過, 三不五時打電話來問要不要借錢... 而我也相信很多人
跟我一樣: "不借". 並不見得是利率不夠低的問題, 而是沒有什麼要特別借錢的理由,
無論是借錢投資, 或是借錢消費. 換言之, 我沒什麼用錢的需求. 用課本的話說, 這
就低利率或零利率的流動性陷阱.

再講平常, 相信很多人在路上常被推銷試吃試用試喝... 但別說不買, 甚至連試都不試.
這不一定是他們的產品品質或價格不好, 有可能單純就是 "沒需求", "用不到", 因為
這些產品的相似品我都有了, 要想推銷我東西, 得拿出更有實益的亮點來.

貨幣政策就像抗生素, 不能一直用下去, 用久了抗藥性出來就慘了... 而所謂的努力運
動與控制飲食是最根本的, 也就是產業政策.

景氣的回春, 很深地依賴於正確的產業政策與財政政策支持, 例如台灣, 可以以國家高
度來發展電動車產業, 這個產業還可以 break down 到更多次產業, 一旦發展成功,
創造的就業機會與新一波的車輛換機潮都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產值成長, 但可惜地, 個人
總覺得好像看不出政府在這塊有什麼很前瞻的規劃, 幾年下來, 時機也過了, Tesla
都殺到台灣來了, 台灣連個電動機車與電池交換或充電站的規劃都看不到; 當政策如此,
而大家都買了汽車與機車了, 油車技術也差不都到頂了, 再怎麼促銷 (財政補貼政策),
高額貸款或零利率分期 (貨幣政策)... 都沒用, 因為沒需求. 再無突破, 這市場就不
會有什麼跳躍性的成長. (其它像 PC, cell phone 這些產業有是有一樣的危險)

產業政策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無奈政府政策日趨短視, 老搞些什麼補貼, 低利, 低稅這
種鬼東西給舊產業, 天天打抗生素, 這體質怎麼會健康... 而舊產業廠商若想走高風險
創新研發時能給的支持卻又很有限 (大概是因為常會被扣上帽子說是圖利廠商吧? 不禁
想到孫運璿 ,李國鼎, 趙耀東等幾位 "圖利廠商" 的老先生們, 唉...), 廠商只好自
己撐著去打國際盃. 這輩子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看到像過去香蕉王國變身成電腦王國的
這種盛事.

美國升息是美國的事, 台灣現在或許多數人只關心到資金派對結束吧?
升息,長遠看有好處,但是短期內一定會倒一堆在獲利邊緣的產業。
這種後座力,能接的下來的政治人物,應該一個也沒有。
勇敢吹泡泡的國家都在面臨通縮的問題, 但資產泡沬確實存在..
截至最近, 我們可以看到近 13 兆美元的公債是在負殖利率...
也就是持有人到期不旦沒有利息, 還給政府利息...
而投資人賺什麼? 想必就是價差... 所以才會瘋狂的搶捨...

不管是英央重新開啟 QE, 或是日本 28 兆振興經濟政策,
或是歐央想要延長 QE..
這幾項都無法讓市場再起一段漲勢...
可證明市場對於 QE 的口味是愈來愈重...
也就我們所說吸毒愈吸愈重...
所以只要有人談不再QE, 或是升息... 市場就開始不穩定..

其實現在各國央行已經有招做到沒招...
對付通膨政策可以很多, 但通縮現在可說是是極限了...
尤其是日本央行買不到公債, 就直接把錢拿去買日本ETF...
這樣也許開始都是善良, 但現在已經變質...

所以我們要防止一件事, 全球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因為資金行情的傳染會比你我想像更快一點...
(1) 美國公債 (2) 日本公債 (3) 東南亞國家(不含印度)股市 (4) 人民幣
這些都是我目前觀察到資金在撤退...

lsr1017 wrote:
大部份的國家股市真...(恕刪)


登記一下
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负利率,
不考虑别的,
光是这一点长期来说,
存钱(到中央银行)的银行,经过一段时间,
他的资金会消失!?
这种违反财务的做法,
却变成世界的流行。
到现在,
各央行还可以继续印钞票,买债券,甚至于买股票,
还能够继续表演多久?
可以长久的继续下去吗?
以后通货,白话叫做钞票,怎么回收,
世界上资产都在灌水,
大家都当没有看到,
明明知道有关系也要假装没有关系,
。。。。
这一切的一切,
等到大环境财务的反扑,
各央行又无力力挽狂澜,
那时候的风浪,
可能不是当年雷曼引起的金融危机那样而已。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