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6446) 藥華醫藥的投資價值及願景

keychiang wrote:
因為太了解市場,包括...(恕刪)



本夢比的股票,說了一大堆,都沒有用。


反正就看誰是最一隻考鼠。

理論上 應該2017年底就要有營收了,對嗎?
FFSH wrote:
理論上 應該2017...(恕刪)



就一年騙過一年。
以前...民國70、80年代時
人們只看到資產股的資產價值
高資產的國泰金、台火等公司炒到天價高
那時的電子股
許多人聽都沒聽過
當時的股民們不知道什麼叫智彗財
普遍認為電子股沒有資產只有本夢比
結果數年後....
電子股本益比達50-100倍
佔大盤權重高達5至8成
開啟了長達20-30年的輝煌時代
人手一支電子股
當夢實現時投資大眾才瘋狂的追逐
錯失最豐厚的投資報酬
那時的電子股中掛羊頭賣狗肉爆發詐欺案件的也不在少數
但全部的公司都是騙人的嗎?都是本夢比嗎?

現在電子股傳產化
本益比只剩10倍
為何???
現在當韓國技術超越我們
大陸及東協國家科技直追我們
挾製造成本優勢在價格上狠砍搶走台灣的訂單
使台灣的電子業毛利大不如前

後來的網路公司雖經歷泡沫洗禮
但現今Amazing、臉書、推特
甚至大陸的阿里巴巴...
都是市值驚人的大型企業
可惜台灣因創意不足加上市場有限
無緣參與此種大型網路經濟發展

現今政府力推生技發展
許多人存疑
為何??
一來新藥發展本來風險就高、失敗率也高
二來股民不做功課、盲目投資
(例如....發展哪種新藥?市場有多大?目前進度為何?其他如各種基本面、股東結構、籌碼及技術分析等.....)
生技發展至今....
不可否認有許多魚目混珠的公司
假借生技之名.....行炒作之實
然而卻也有許多努力奮鬥打拚的公司
一旦新藥成功了,市場評價會徹底翻轉
不然就你最聰明
許多股價1、200元生技公司的投資人跟外資是笨蛋嗎??

投資市場裡高風險高報酬是不變的道理....
在股市投資
如果想賺取比一般人高的獲利
就別在停留在舊思維
假以時日
生技股也會出現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這種領頭羊

如果無法改變自己的思維
就當個保守的投資人
買中華電信或金融股
但受世代變遷、科技創新及景氣環循的影嚮
你以為這種公司就沒有風險嗎??
連台幣都有風險
沒有風險的是美金
(哦對不起、現在在人民幣跟歐元的威脅下,脫離金本位的鎂也有風險)
Nothing is free!!
連資金都有成本好嗎?



挑字錯誤
是Amazon
更正一下囉!!
針對藥華藥P1101 for PV 臨床I/II期發表於血液期刊的全文作翻譯並摘錄重點如下, 提供投資者對於藥華未來的臨床三期數據研判, 能用更完整的輪廓來思考。

(6446) 藥華藥 P1101 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 血液期刊 (Blood Journal) 中文翻譯全文連結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wJofaaEgPWpYXg1dnExNzhiOGc/view?usp=sharing

# Blood Journal (2015年10月8日 , VOLUME 126, NUMBER 15)
(6446) 藥華藥P1101 (IFNα-2b)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 用於PV病患的治療上可以產生高藥物反應並且維持低毒性反應

* 結論概要
1. (6446) 藥華藥P1101(IFNα-2b)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 PV病患在治療上可以每兩周打一針並且維持高藥物反應能力與低毒性。
2. (6446) 藥華藥P1101(IFNα-2b)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 治療後可以見到顯著的分子反應, 即JAK2 變異明顯降低。

3. 干擾素劑量 與 藥物反應率 & 藥效持續時間之間並無顯著相關聯 (假定低劑量的干擾素即足夠充分產生血液學反應以及分子反應)
- 在低劑量治療的病患中反應率升高較慢, 但在藥物反應率上能維持得稍微更好。
- 在較高劑量下觀察到反應的惡化也可能是由於病患對於劑量無反應而試圖增加劑量,(但隨後仍無法產生反應)所引起的。
4. 病人要出現JAK2突變基因緩解需要持續更長的治療持續時間
5. 過去曾受過HU治療以及病史長短並不影響P1101的療效。
6. (1) PV病史較長的患者,(2) 過去曾用過HU治療的病患, 其JAK2變異緩解比重會較低
7. 使用較高劑量病患, 產生JAK2突變基因緩解的機率增加。

* 試驗摘錄
- 臨床1期25名病患, 臨床2期共51名病患(新招募26名病患)
- 臨床1期的試驗終點:最大耐受劑量 (MTD)- 540 微克
- 臨床2期的試驗終點:
1. 病人血液學反應 (血容比、白血球、血小板)
2. 分子反應 (JAK2 基因變異)
- 病患分群:第一次評估在第一次藥物使用後第10週開始, 然後每12週進行一次。

* 試驗結果:
有38例(75%)病患治療50週以上或更久。
1. 病患於12個月治療後, 38名病患中有28名病患 (74%) 評估血容比為45%
2. 血小板與白血球數量在10週治療後數量大幅下降, 在治療開始過後的12個月, 34名PV病患 (89%) 血小板數量 < 400 G/L, 而35名病患 (92%) < 10 G/L這些數值持續維持穩定直到觀察期結束。
3. 患者在脾臟基準值有輕微的擴大, 但脾臟大小仍然隨時間而減少

病患停止試驗說明
13名病患停止試驗, 4名病患在第一次評估(Week 10)前即停止試驗
原因:停止的原因包含違反入選資格標準(1名病患),行政管理原因(1名患者),不良事件(如出汗,疲勞,無力等占1名患者)以及缺乏療效(1名患者)

第一次評估觀察(Week 10)後續中斷的病患數量以及停止的原因:
第18週2名:退出原因為不良反應中“一般狀況惡化”, 另外1名病患則是撤回同意文件書)
第24週2名:退出原因為不良反應中的“抑鬱”以及“升高的甲狀腺抗體含量”
第34週3名:退出原因為2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抑鬱症”的不良反應;另1名患者撤回同意文件書
第42週1名:退出原因為”普遍存在的角化過度“和”升高的抗核抗體含量“
第50週1名:退出原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不良反應。

* 血液學反應
低劑量組劑量 <300ug(37例)
高劑量組劑量 >300ug(14例)

1. 低劑量組:完全有效程度在持續治療後會穩定提升。
2. 高劑量組:藥物反應率在治療早期會較高, 但後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進一步的改善。
3. 大多數的患者在受測時間50週(約1年)以前即產生血液學反應,病患完全有效的機率大約為45%。
(1例在治療50週之後才產生反應;3例在治療50週之後才達到最佳的個體反應;6例在1年後才由部分反應轉為完全反應。)
4. 若病患無法持續維持完全有效(CR), 通常血液學反應會轉為部分有效(PR)。
5. 劑量大小與療效、血液學反應之間無顯著關聯性。

* 分子反應
JAK2 V617F等位基因負荷至少20%的基準下, 43名符合條件的病患, 有29例(67%)病患達到分子反應。
1. 這12個月的資料呈現, 病患在使用長效型干擾素以及過去使用HU治療其分子反應趨勢是有明顯差異的;過去使用HU治療的病患比未治療患者獲得更佳的分子反應的機率更低。
2. JAK2等位基因負荷隨時間的減少顯著呈現直線性的下降,每個月等位基因負荷減少1.2%
3. 5例(10%)病患;JAK2等位基因負荷增加
4. 24例(47%)病患,等位基因負荷的減少> 20%


* 長效型干擾素治療於病患血液學反應以及分子反應的關聯性分析
1. 病患血液學反應越好, 顯示分子反應會明顯較高。
血液學完全反應的病患相較於無血液學反應病患, 其JAK2 V617F等位基因負擔水平會低於16%
2. JAK2 V617F 等位基因負擔增加與 1. 脾臟大小 2. 血小板數量 3.增加的白血球數量呈現正相關。

* 不良反應
1. 所有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都與我們過去所認知的干擾素毒性相關
2. 病患在有不良反應以及無不良反應, 在劑量上的使用並無差異
3. 總共有744個不良反應, 330例被評為與藥物相關。51例的病患中有45例有提列(88%);有10例(20%)因為不良反應永久停止藥物治療的後續研究。
4. 治療的前3個月期間觀察到的不良反應數目為最高, 接著隨治療時間變長而逐漸降低
AlanLiu0508 wrote:
針對藥華藥P1101...(恕刪)

未來主力想出貨,歡迎上來01刊登專業文。
出貨太沈重
現在的股價要出貨....
除非低檔買到
不然大賺應該不容易

我也看好新藥股...
至少中裕、智擎藥證都已到手
未來就看上市行銷狀況決定股價

針對藥華個股現況來看
我比較好奇的是
外資一直賣是為什麼??
是知道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事.....
如三期最後數字...
很多二期數據好、三期卻沒成功的案例
還是他們不想賭三期開牌....
或是純粹走勢不如預期的調節....

谷X函一直是反指標
他看好而且目標價只有230
我反而擔心
剩一個多月開牌了
唉....加油吧!!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投資有風險
投資者盈虧自負
請問12月是開什麼獎?
您好, 藥華歐洲合作夥伴AOP 預計在12/03~12/06 ASH 美國血液年會上 發表 藥華藥的P1101用於PV適應症臨床三期數據成果。
  • 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