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這完全沒有意義,不論你做什麼時間都在過去
存銀行也有,買基金也有,買權證也有,買期貨也有
無論做什麼都有時間成本,那針對存股 ?
似是而非。
如果可以簡單持有1天就達到110%報酬率,誰還會長期持有。
還是筆者認為"所有人"都可以短期進出獲利,所以存股浪費時間。
靠配股配息賺錢,
這不是存股都明白的嗎,沒填息就沒賺,
那又何必拿出來討論,存股就是針對填權息做獲利
沒填息叫做風險。
配息越多越好,
難道EPS 20元,只發1.5元是好公司嗎
發的少就算了,股價還沒漲 ?
跟填權息一樣意思,根本就算在第二點的範圍,
配得多,填的回來那當然越多越好。
可以說都是些基本常識,
有人能這樣獲利,代表這是可行的。
這只有時間成本可以討論一下,
假如存銀行定存可以拿到1.5%,那操作效益低於1.5%的都是隱形虧損的概念。
還有操作效益低於通貨膨脹亦同虧損。
所以時間成本, 基本利率 / 年 ,通膨利率 / 年。
以 1.5%計算,每日成本是 0.0041%
根據我身邊的朋友的狀況,其實會去買定存股的人不外乎1.不想在股市短進短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寧願把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或是2.上班比較忙,所以沒太多空閒時間去找股票研究,或是3.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標的(例如房產或是債券基金等等,當然房產有資金的限制,小額資金投資股票買定存股比較容易)。
所以對於定存族來說,他們能夠考慮的可能只是機會成本,而他們的機會成本可能就只是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息而已,
兩者互相比較之下,
只要投入資金買定存股所得到的報酬比放在銀行的利息高的話,那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個省時省力的好投資,
而以時間來看某些定存股的報酬率確實也是筆好投資(跟把錢放銀行所得到的的利息報酬相比),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狀況,所以只要自己高興就好,何必去管其他人寫的迷思呢?
shih3246 wrote:
假設我今天買了一張股票(甲)50元
存了幾年之後,配的股利增加了1張,變成2張...
有一天我朋友問我,我的甲股票成本是多少?
我要如何回他?我當時買1張50元,現在變成2張,那麼成本一張是多少呢?
我該告訴他成本是50元,但經過了幾年後多了1張是零成本的;
還是直接告訴他,我的平均成本是25元比較容易了解呢?...(恕刪)
就說是錯的 一堆人自爽還不信
就像朋友問我賺多少 我都直接換算年化報酬給他聽 這樣子很直覺的能跟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比較或低風險產品比較
你買1張50 配了1張變兩張 你的每股成本當然變成25元 但總值不變
還什麼成本50元多一張變零成本或直接告訴他平均成本是25元哪個比較容易了解
你不知告訴他 你買種花店幾年下來 每年帶給你多少的報酬(請不要用平均)
這樣他更能清楚的瞭解原來投資重花店其實報酬還不錯
再舉個例給你聽
如果 我第0年買入1張 每年配股 第10年戶頭變成6張+共領了10萬的息
那這樣怎麼算報酬?還是又要跟朋友說 我買了一張領了5張零成本加10萬現金
或是又要說我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你不如直接把你股票市值+現金-買入的錢 再換算年化報酬 這樣你朋友才有得比較
如果這樣下來你年化有20% 他會說你高利貸 如果你2%他會笑你不如放銀行還比較安全
對了 只會一直談成本下降 怎麼不會談減資使得成本上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