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10123 wrote:
我是覺得這應該是百尺的問題,
樂陞只是缺金主,
畢竟他們是要湊錢併購中國同步,
其實許董也是受害者,
投審會也滿奇怪的,有問題就不應該過,
這應該可以讓大家申請國賠,
畢竟你投審會都審核通過了,
多少人看準這點才買樂陞股票 ...
"許董也是受害者",你從哪裡能百分百確定他也是受害者??
先去查清楚百尺這間公司來歷,再來查清楚這間公司老闆,
重點是百尺的後來這位日本老闆其實早就是樂陞的大股東,
樂陞公司在之前的私募、CB 等都與這次收購案有重大操作嫌疑,
光這部分公司派與大股東之間就很難劃清關係!!
申請國賠??不要搞笑,漏洞百出的收購會要國賠,要全民買單,
也太好笑,參予收購的投資者其功課沒做好,風險沒控管好,敢說這種話,
那所有上市櫃公司都是經由主管機關認可才上市櫃,那是不是投資賠錢都可以要國賠,
尤其一堆上市櫃公司一上市櫃就開始長期走跌的這種情況,不就賠不完,
不要搞笑,搞清楚狀況!!
samwu995 wrote:
先說,我今年參加過兩...(恕刪)
公開收購還要保證金?
如果真的傻到通過 準備變成一灘死水吧
收購方要收購時本來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導致收購不成
現在一堆人賭輸了 還想改規則以後變成穩贏
要進場賭就要有輸錢的準備
我還真沒看過去賭場輸錢還叫老闆吐錢的
不要說老闆出老千
要反省自己為何會踏進去出老千的賭場
yoyuyyy wrote:
讓我欽佩的是為何你抱得住.....(恕刪)
小弟只是小咖,沒什麼值得欽佩,大家心得交流。
簡言之,心態與判別力,變得更健康。
分享小弟的心得...
1.得失心愈重,愈難正常發揮,
考試如此,打麻將如此,股票市場也一樣。
一萬賺三千 不難,但當金額放大百倍,
是否還能保持同等心境操作,就攸關百萬是否能賺三十萬。
高中打麻將的上限是100、50,還記得第一次被表哥拉去打300、100時,
患得患失,牌該拼不拼,過份保守,
後來雖然只是小輸收場,但被下家罵死了,因為根本吃不到牌

出社會後,打過一千底,再回來打三一,完全可以平常心發揮,
我覺得投資市場也一樣,假如作足功課,切莫因金額變動而恣意調整。
小弟也玩期貨,初期作單最容易犯這種錯誤,被瞬間行情沖昏頭。
投資之路要走得長遠,應該是要愈來愈「游刃有餘」才對。
2.判別力就仰賴每個人作的功課,小弟只學到皮毛,還在努力。
但至少,要知道自己為何而買,為何而賣,
總要有一些判別基準,而不是看心情。
以我自己這檔舉例,我覺得自己看準了,也發動了(成交量也沒爆大量),
因為它的上攻仰角很漂亮,我沒有設停利,只有機動式設停損。
前日股價漲到100元,我設定前日收盤價之15~20%為停利出場價,例如85元;
但過兩天漲到112元,我的出場價改為95元。
我不會因112跌回95出場,覺得少賺,因為這是我的紀律與規劃。
同時,我也會思考,主力可能出場的時間點 (當然都只是自己假設),
例如美股明顯轉空或第三季財報公佈後。在此之前,我會比較放寬心,任股價發揮。
大家相互交流,以上提供一點想法。
Chih Fu Yang wrote:
許多公司都會放消息。利多。有時就是出貨文。利空有時就是買進文...(恕刪)
多多觀察特定傳媒配合主力放消息的新聞,與日後股價走勢,會有收穫喔。
長期來看,會提升敏感度,也多個反指標作為進出參考。
財經雜誌不都說「散戶配合媒體發佈的重大訊息,通常是承接最後一手的白老鼠」。
反向思考....這不就是放空的大好時機!
samwu995 wrote:
多一點對散戶的保障,就長遠而言,對台灣股市是好的..
把法規制定得更健全,絕對是好事,包括惡意違約背信的刑民事責任,
但小弟不鼓勵單討論提高門檻(保證金),而是要參考他國,盡可能與國際接軌。
散戶比例高的台股市場,對鯊魚來說,代表有許多肉,這也是小股民的悲哀。

lovebabyy wrote:
關於這幾天討論得很...(恕刪)
遇到老千股 , 做甚麼功課都沒用,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買/賣 老千股, 不要碰老千股.
1166 HK 蒙古礦業易名為「星凱控股」.
--- 分隔線 轉貼---
8年虧99.9955%!從香港老千股慘痛經歷說起
從香港老千股的慘痛經歷說起
和不少朋友聊天,很多人都會對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的投資風格和你的年齡感覺並不是這麼匹配,你怎麼能如此灑脫,港股一年只玩兩個星期?面對那些誘人的短線波動和股價跳躍,你難道不心動嗎?
說不心動肯定是假的,可能只是我見識的比有些人略多一些,比較深刻的理解了什麼是投資的有所不為。在投資的路上,我自己交過的學費的確不多,但我親眼看別人交過巨額的學費──這個別人,是我的父親!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真實而且可能讓你瞠目結舌的案例吧,一個關於我的父親如何在香港被一個老千股坑的血本無歸的故事。
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帳戶,1166這個化成了灰我都能認得的代碼,蒙古礦業!
775股,12月4號的收盤價是0.35,市值271港幣。有人可能會說,不就幾百塊錢嗎,虧死能虧多少?
如果我告訴你2年前這個股票的數量是7750股,市值是3000元,你信嗎?2年時間虧損了90%!
如果我再告訴你,8年前這個股票的數量是15500000股(為了避免你數零麻煩,用中文數字搞死你,是一千五百五十萬股),市值是600萬元,你信嗎?
8年時間,虧損99.9955%。
也就是現在開始,再漲22140倍,就能回本了。
巴菲特歷經45年,給最早的投資人帶來了5000倍的收益,傲視群雄。從老千的角度來說,這種讓人虧錢的能力,也算另一個層面上的“股神”了。
可惜匯豐的電子賬單最長只能追溯到2年前的記錄,所以我現在無法拿出8年前的證據証明,你們可以當我吹牛。但是!有些東西並不是隨著時間推移就會這麼輕易消失的,尤其是那種被坑卻無能為力的屈辱感和疼痛感。
我父親是07年底到08年期間陸續買入1166的,平均成本在0.4元,數量是一千五百萬股,市值是600萬港幣。
有人會說,08年7月股價是0.35,現在股價也是0.35,差不太離,馬上就能回本了啊。
是的,股價快回來了,但是少了的股票數量卻永遠回不來了。8年前的1550萬股,到現在只剩775股──並不是我們中間賣出了,而是老千股在這期間不斷的合股所致。
8年時間,經歷了4次合股,曾經的20000股(2萬股),變成了現在的1股,這就是香港老千慣用的手法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