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笨問題 : 全球經濟不景氣到底什麼因素造成的,要怎樣才能讓景氣轉升

布萊恩7000 wrote:
全部都是主要國家央...(恕刪)


沒錯,就是這樣,我們人類金融制度設計上的缺點,終極的價值創造最後都還是變成舉債
舉債的速度也已經海放黃金增加速度幾個次元了

還有戰爭,沒有1.2次世界大戰後造成大量的供給角色轉移
美國也不會成為地球如此極端的強權

戰爭也是解決很多問題最快速、直接的方法,但他擁有的代價也是龐大且不可逆轉的


要世界上的產業有計劃的去產能,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就跟哪天突然要強硬砍半房價一樣困難重重
因為科技進步的實在太快了,消費成本也不停地降低與加快消費的速度

我們早已經進入一個不可逆的消費、產能膨脹的時代
全世界的政府也只能不停舉債、印鈔票去供應這龐大膨脹下所需要的貨幣
泡沫化也很難去自我發生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經歷過泡沫所帶來的破壞
所以早就建立了各式的規範與措施,玩家們也會一次比一次聰明
即便泡沫如何玩的再透徹,也只會一次比一次更加難破,除非是為了更多利益故意讓他破的

現階段中國也在短短10年內趨於飽和了,成為了輸出的國家,因為他的內需膨脹的比外進快太多了
只能想辦法在印度、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創造需求來餵飽目前的產能過剩
現在就是連中國都需要下一個中國了

真找到了之後,如此巨大的需求會刺激更多極端的產能,加上未來科技的幫助下
將會很快的消耗掉地球的各種有限原物料,屆時也就恐怕只剩戰爭一途了








或是來一個能以極低成本憑空結合原子(金屬核融合)造出"金元素"的黑科技

我們人類這有缺陷的經濟制度到時不用抗議、戰爭、什麼狗屁市場也不用,就會"自動"改革了
供需問題
造成原物料問題
造成利率問題
造成貨幣問題
造成經濟問題
以上廣義解答
假設全世界共有一百萬元的貨幣,這一百萬元一年內所有民眾把他花掉一次,
就會產生一百萬的經濟效益。此時世界上還是存在一百萬元不會少。
假設一年內花掉兩輪的一百萬,就會產生兩百萬的經濟效益。
花掉三輪就會產生三百萬,以此類推,花掉越多輪經濟就會越好。
但儲蓄會降低消費量,因為儲蓄後,剩餘在流動的錢就會減小,
若儲蓄30萬剩70萬在市場流動,流動三輪也才產生兩百萬的經濟效益。

景氣不好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貧富不均,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
貧富不均會產生兩種排擠效應造成經濟不好,

第一種是儲蓄排擠作用: 一般人儲蓄大多只夠退休時花用到死,甚至很多人是月光族(美國人)。
但貧富不均造成富人產生超額儲蓄,富人的財產三輩子都花不完,存那麼多錢無法花完,
那存在世界上的錢就會變少,流動產生的經濟就會變少,經濟會不好。

第二種是消費排擠效應: 有錢人和一般人一樣一天吃三餐,有錢人的消費量頂多一般人的四五倍,
但他的財富卻可以抵銷一百人以上的消費。有錢人的收入可以比一般人高出一百倍,
但有錢人的消費比不上一百人的消費量。一般人一天吃一餐70元,開國產車70萬,買房700萬,
有錢人不可能餐餐吃7000元,不可能每個有錢人都買7000萬的車和買一百棟房子。

有一種過度揮霍賭博和豪買的人不算有錢人,算敗家子。因為他們的錢很快會花完,
不存在過度儲蓄和排擠消費的現象。

所以貧富過度不均,是經濟不好的重要要目之一。
TO williamP 沒錯!!我也懷疑自己的某位朋友中樂透!!(但FB隨便逛一下怎一堆年輕人都中樂透)(但電視新聞的財經台的主播都嚴正的表情說經濟不好政府該負責)

TO old_hsiao 那也不錯阿!!以後不用上班請一個機器人秘書帶到公司去辦工就好了!!

TO 虛幻的藍天 所以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資本家!!

TO 搞什麼Airplane啊!? 對!!有盲點!!

TO 風中的雲38 老屁股有那些

TO 肩膀好重 你的經濟素質很高!!(看了竟然看不懂,解說一下行嗎)

TO sagrado 你也很深奧!!

TO daslebewohl 現在這個世界沒有戰爭這種東西!!(所以別想太多了)

想靠戰爭重整世界資源的人別想太多,我敢說這個世界在一百年之內也不會有戰爭

TO bossming 有道理!!

TO old_hsiao 瑞典商店星期六日沒開!!(那週末把到正妹沒保險套怎辦)

TO owlowlowl0212 你的也有點深奧!!

TO ComicsNic 整個看不懂!!

TO lyk123 太深奧!!

TO 萬古黴素 很專業!!真懷疑你的職業是不是經濟學教師還是銀行襄理!!
萬古黴素 wrote:
假設全世界共有一百萬...(恕刪)



+1
錢都被有錢人賺走啦,而且越來越有錢


樂施會利用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數據及《富比世》(Forbes)雜誌的年度億萬富翁排行榜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全球最富有的62個人所擁有的資產,相當於全球最貧窮的35億人的資產總和。

在2010年時,388位超級富豪的資產等於全球50%最貧窮人口的資產總和,顯示全球貧富差距在過去5年來急遽擴大


樂施會直指富人將錢藏在全球避稅天堂,據樂施會近期的估計,全球有 7.6 兆美元的個人財富被藏在海外各地,這筆金額,比德國與英國兩個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要高

瑞信還警告,貧富不均加劇可能會引發經濟衰退
世界各國的經濟問題有共通點:
1.貧富不均
2.稅收不均
3.消費佔所得比下降因對未來不確定

台灣特有問題:
1.少子化世界第一
2.重政治輕經濟.不能全怪政客.因為民眾把政治當看戲
為什麼景氣一定要好, GDP 一定要成長不可,

你有沒有想過, 像夏威宜, 汶萊, 這樣的地方, GDP 成長率永遠是 0

景氣衰退也無所謂, 反正自己有田, 餓不死, 無憂無慮的過日子.


這樣的生活不好嗎?
Time is money, friend!

王小明101 wrote:
TO 肩膀好重 你的經濟素質很高!!(看了竟然看不懂,解說一下行嗎)


我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啦。
你可以看看這幾書:
中國金融史3000年 上,中

金融部分個人覺得不錯,不過歷史上就有點爭議了
這就是資本主義恐怖的地方。

當資本家為了多賺取利潤,所以用最小的槓桿原理,讓人民願意只花一點錢(頭期款),就可以買一間大房子(背個20年的房貸),所以轉眼間,人民購屋的意願飆高,所以資本家也賺取大把的利潤。

這在經濟剛起飛時,因為百業的需求高,所以各式樣的行業,薪資都能快入的大幅調高,所以多能很快地把房貸繳清,甚至是買進第二間房子。這也就是戰後嬰兒潮時代,所經歷的好處。

可是隨著經濟趨緩,人民可能再繳房貸的力量變弱,除了買房的力量降低,連帶地原本已購屋的,可能繳不起房貸,所以許多像是美國的房貸公司或是銀行,就得面臨呆帳的問題,而各行業也因為不動產被追巧房貸,所以資金周轉也會有問題。

因此QE就上場了,為了怕百業倒閉會有連鎖效應,所以央行就開始印鈔票,讓各家銀行願意用更低的利率讓各行業的手子多些銀子,所以慢慢地,許多資本家手上多了許多資金,不曉得該往哪處去,所以炒股炒房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開始,房價微幅的上揚,股市有漲跌,所以人民開心得很,因為買房可以投資,一定還會有人接手,股票有漲跌,搶短線的也能賺一波。但當大家都進市場炒房時,房價就會上漲,原物料也會跟著提高,一時之下,各家推案會大增,人民會發現房價漲得很誇張,所以即便貴也會咬著牙買進,資本家這時就坐收漁翁之利,因為資金氾濫,所以跟銀行借錢蓋房的利率低,另一邊民眾捧著錢要追買房子,更是讓他們想不賺錢都不行。

可是,資金過度的氾濫,並不一定能跟經濟成長連動。也就是,即便公司的錢很多,但因為不曉得要怎麼運用賺錢,所以可能無法幫員工調薪,甚至連員工也不敢多請。這時,因為房價墊的很高,所以買屋的民眾,以追不上力道,因此許多年輕一代,開始決定不買房,寧願買車,享受奢華,也不願把每個月的薪水都花在要背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房貸上。這也就造就看起來經濟似乎是活絡,但是否真真的企業都是景氣蓬勃的錯覺。

民生必需是景氣穩定的關鍵,所以首要讓房價穩定下來,當民眾願意買房,房屋周邊的消費型態就會產生。至於未來的房子要變成甚麼型態,政府應該可以望綠能、綠建築,智慧電網的方式前進。也就是未來的房子,可以望低耗能,有效率,安全,智慧的方式前進。價格在人民願意負擔的價位,則周邊像是智慧電廠,或是綠能源等產業,因為需求提高,就會有更活絡的經濟模式。
其實,世界的景氣,或台灣的景氣並沒有不好。就算失業,就算懶得找工作,好像也沒聽過有誰餓死的吧?

但為什麼每個人都說景氣不好,要提昇經濟?

如果是執政黨,認為經濟不好,才能名正言順推動擴張方案,增加○○○辦公室、xxx委員會,ox○研究小組,安插一些政黨大老。真的呼嚨不了,推給政黨惡鬥,國際不景氣因素,最多就是換人做。
如果是反對黨,當然更要說景氣不好,才能把執政黨拉下來,好幾千個位置隨你擺放,還不行的話,一樣推動擴張方案,增加○○○辦公室…(對了,或許加對岸打壓)
但最主要的,社會大眾在輿論媒體的洗腦之下,也認為景氣不好。這個時候,政府可以正大光明苦民所苦,應觀眾要求,萬箭齊發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是造成日後所謂經濟不景氣的原因。

為什麼?
絕大部份的刺激方案,只對前幾手有用,對後面幾手,是無效的,甚至要吃下資產上漲的苦果。
例如,某個地方政府決定推動公共建設,提供居民優質遊憩空間,投入幾十億建設環某某河自行車道。顯然得標的設計公司、營建公司高層可能賺一、兩成,其他提供建材的公司,工程師、施工人員可以就業,捷安特、美利達可以多賣一些腳踏車,錢這樣一層一層分配下去,看似皆大歡喜,但其實不然。
首先,賺到第一手的,他可買豪宅,可以買法拉利。下一手,可以換好一點的房、車、或多賣幾台腳踏車,而這個政策影響到你和我,也就是一般社會大眾時,頂多就是騎騎腳踏車,或增加些環保公司維護整潔22k的爛工作而已。
但整個社會的資源是一定的,豪宅需求增加,價格自然上漲,偽豪宅跟著上漲,接下來就是一般住宅也上漲,不管你有沒有騎腳踏車,每個人都嘗到通膨,買不起房子的惡果。

這個時候,雖然整體國民所得增加了,但一般大眾卻相對變窮了,當然會認為景氣不好。於是政府再推一次復甦方案,如此惡性循環,不管是不是覺醒青年,只是你是勞方,你是受薪階級,還是買不起房,不敢生小孩。只能說,在這種體制下,正常的。

如何反轉上面的SOP?

目前所有的央行大概都是設定2%左右的通貨膨漲率,造成全世界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要解決這個問題,又要排除戰爭這個選項,是不是反其道而行,央行設定負1至負2%的通貨膨漲率(也就是通縮)就可以了?
固然失業率會升高,但天道酬勤,現在的社會,不上班的人不會餓死,何況肯做肯上班的人?一般社會大眾可以享受物價下滑的好處,影響最大的,還是超級富豪,進而解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

以上是"國家偷走我的錢"書中的看法,和大家分享。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