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航運業註定是虧大錢行業,為何台灣還要進入?

民營化變財團的你拿他沒輒

公營化變政黨的你也拿他沒輒...
我完全不贊成民營,相反的,我認為政府應該多多成立有能力與財團抗衡的國營企業。

講個例子,財團壟斷民生物資供給,長期哄抬物價,然後一句話市場經濟,請問台灣誰能不買單?

沒有社會住宅,沒籌碼玩遊戲,只能任由包租公婆哄抬房租,租屋族有啥能力與之抗衡?

政府只要人民不爽,四年一換。 財團搞你,連換的機會都沒有。

對,我知道政府爛,管理不善,冗員多,點點點點點,罄竹難書,但我的四年一票至少還使得上力。也知道,雖然腳步超級緩慢,但台灣是逐漸往進步的方向邁進。
江湖的無奈,只有江湖人知道。

kaorujan wrote:
民營化只是個幌子 政府放手讓專業經理人認真做事才是真的

stanleywoo8 wrote:
我完全不贊成民營,...(恕刪)


完全贊同.
國營事業雖然是營利事業
卻也背負著穩定社會經濟民生的責任
當然也是是大財團的眼中釘,恨不得拔除後快

常聽到不能與民爭利,與民爭利的口號
所謂的民是什麼,其實就是財團
祭出各種手段約束國營事業的經營範圍
再來說自己的績效比國營事業好

抗議慣老闆壓榨勞工權益超時工作不合理待遇不能休假,
資方為什麼要這麼摳還不是為了績效可以多擠出一點點的eps,
大部分利潤進誰的口袋裡去了?

讓水油電糧落入財團手裡只會增加更多被壓榨的勞工

鋼杯 wrote:
民營化變財團的你拿...(恕刪)

stanleywoo8 wrote:
我完全不贊成民營,相...(恕刪)

我也覺得民生消費股要有一家國營企業(或官股企業),不然要是中華電全民營化,應該會變成台灣大或遠傳之類的,一堆不相干的東西要你吞,服務也拖拖拉拉的,收錢倒是很快。
另外,長榮一開始成立時可能就有預料到會有工會抗爭,所以沒有工會這種東西,如果華航或其他泛官股企業變成全民營化,會不會變成資方要解散工會...不得而知...
簡單來說,國際航運業,特別是航空業,代表的是一國國力的象徵,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只要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幾乎都有國家扶植的航空公司。至於航空公司賺不賺錢則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依照叢林法則來看,當一家公司欠銀行數十億元,公司是銀行的,但如果欠銀行上千億元,銀行就是公司的,真要倒閉也不太容易。

elfwong wrote:
華航與長榮航每年都虧數十億
高層省成本就開始坳空姐與地勤

好不容易賺個數十億
買一台客機就花上百億

這行業只有虧錢的份
沒賺錢的份

華航與長榮航何不解散?

長榮航竟還花2500億凱子機購

真是永不翻身!

我認為可能成立的動機就是數百億上千億的採購
很誘人的因素...


想想面板業也是一模一樣的情況,燒錢啊~~
一個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啊,不然哪天得罪外國的航空公司,國家不就完全被孤立了?只是台灣人還是把航空業當高檔的服務,成本當然高,像美國的航空公司早就為了維持正常營運,砍掉一堆服務(如供餐要錢),大推自動化/mobile check-in減少人事成本,空姐哪有在看外表的,走務實路線才能長久經營,不然獲利一定會被廉航吃光光

順便說說民生必需品若是民營的會有什麼後果,美國的水電瓦斯汽油公司全都是民營的,大雷雨把電線吹断了,沒電叫修,七天才修好,中東情勢一緊張,油公司馬上把油價調高2倍多,可能還加不到油(光了),自由市場有好有壞,但這些跟民生有關的還是政府當大股公是比較安定
有些行業注定虧損,但又必須存在

就只好國家經營,或是補貼

但民眾又罵:「為啥賠錢還可以領高薪」

孰不知,搞不好沒了領高薪那些人,賠更多

中華電信、郵局都賺錢,民營化還不會怎樣

要是不賺錢的單位換成民營,馬上宣布倒閉

或是有錢人才有辦法使用,例如公車偏遠路線沒有政府補貼的話,馬上會取消

很多東西集權雖然會被汙,但總體可能對平民是好的

如果逐漸都民營化,有錢的人跟沒錢的人,生活水準差距會越來越大
elfwong wrote:
華航與長榮航每年都虧數十億...(恕刪)

去年財報/長榮航華航獲利 高飛
「航空三雄」去年財報出爐,受惠國際油價走跌,華航、長榮航燃油成本大降,去年分別大賺57.63億元、64.36億元,雙雙衝上五年來獲利新高 ;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