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9-26 17:17聯合報 記者賴佩璇╱即時報導
元太科技前董事長劉思誠到案,檢察官訊後以300萬元交保。 記者賴佩璇/攝影
元太科技前董事長劉思誠到案,檢察官訊後以300萬元交保。 記者賴佩璇/攝影
台北地檢署偵辦永豐金弊案,永豐金前董事長何壽川遭起訴求刑12年,併科罰金3.6億元,沒收不法所得1200萬美元,此案通緝中的被告元太科技前董事長劉思誠,今日到案,檢察官訊後依違反銀行法命300萬元交保。
據悉,劉思誠曾透過律師與檢方聯繫,表示願意至北檢說明,今日搭乘清晨的班機返台後,因北檢已對劉發布通緝,隨即將他從機場帶往北檢偵訊。
永豐金控前董事長何壽川被控主導三寶建設超貸,並挪用永豐餘投控及元太科技資金,不法所得高達美金1200萬元,台北地檢署上月依違反證交法等罪,起訴何壽川、三寶建設李俊傑妻子廖怡慇、永豐餘土地開發部經理張金榜、永豐金祕書處副總經理陳佳興等19人。
當時尚有關鍵主嫌、三寶集團負責人李俊傑,及元太科技前董事長劉思誠(何壽川連襟)滯留海外未到案,檢方依法發布通緝。此外,永豐餘生技科技公司疑有違法增資,另分案偵辦;何壽川的辯護人等,疑有違反律師倫理規範,另行分案辦理。
2017年09月25日 04:10 朱漢崙/台北報導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Googl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Weibo
中港投資人撤軍? 外資大賣永豐金逾5%
永豐金主要股權結構
外資大賣永豐金,市場傳出與中港投資者大舉退出有關。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外資過去1年持續倒貨永豐金,合計賣超總量接近59萬張,若以持股比重來看,去年10月1日外資持股永豐金還有31.53%,但到上周五持股比重已降為26.25%,淨賣出總量約當超過5%的持股比重。
金融圈知情人士表示,2013年4月永豐金和中國工商銀行簽下協議,工行將出資200億元參股永豐金旗下永豐銀股權20%,當時這個「利多」消息出來後,外資持股最高曾到35%,但因服貿協議一直在立院卡關未過,於是在2015年9月永豐金只好對外公告該入股協議「無法執行」,等於宣告雙方的入股合作案破局。
不過,當時外資還沒有明顯的退場動作,知情人士表示,外資真正大動作賣出永豐金,是從去年開始,當時雖然圈內認為與永豐金集團「連踩數雷」有關,但由於最大的賣盤是來自香港一家與大陸中信集團關係非常密切的券商,因此外資對永豐金的退場行動,被視為來自中、港的投資者大舉退場。
至於這批持股是否由特定買盤接手,會否挑戰後續永豐金經營權,已成為金融圈矚目的下一個焦點。
不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儘管2015年9月永豐金和中國工商銀行的入股協議曾因為服貿卡關而喊出暫停,但由於當時尚未換黨執政,且尚未傳出包括三寶建設、輝山乳業等高度敏感的重大案件,因此這些重要的港中投資者仍在持續觀望,但在之後這些案件傳出、雪球愈滾愈大,且政府處理態度明確,讓重要投資者開始大舉倒貨,特別是今年以來倒貨力道最猛,9個多月就倒貨超過50萬張。
對於這樣的大舉倒貨現象,外資圈解讀,至此應可說永豐金過去往來密切的中、港投資者,已徹底切斷和永豐金的股權連結,但這麼大的賣量,是否有特定買家一次接手,特定買盤又究竟來自何壽川家族的敵軍還是友軍,現在讓外資圈議論紛紛。
(工商時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