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反觀銀行端,他們會不知道這些企業主的資金用途?
企業是否真的有外匯避險需求?
如同三花貓大說的,賺5-10%但是需負擔無限大風險的商品是否適合這類客戶?
真正了解選擇權的人不會玩這樣的商品!銷售前到底有沒有說清楚!
銷售此商品的人有沒有讓客戶明白風險在哪?
還是只強調過去幾年都沒出事,不用怕!
中小企業也是台灣重要的一環,即便只有22K,也關係很多家庭的生計!
銀行只為了賺取無風險的手續費,卻把忠實的客戶推進無止盡的黑洞!
客戶要的只是比定存高一點的報酬,你卻賣他獲利有限風險無限的商品!
然後手續費爽爽賺!
所以我覺得銀行端的責任大於客戶!
金管會要求KYC,銀行端只重視KPI、退佣、手續費!
gmoney wrote:
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大...(恕刪)
重點真的不是在產品本身喔
而是方向錯了
所有人都押人民幣會升值
當然人民幣走貶
不管甚麼產品幾乎都是要賠錢的
所以是方向的問題,不是產品的問題喔!!
linfj1221 wrote:
重點真的不是在產品本身喔(恕刪)
任何商品都是中性的,都沒有問題!
玩一般選擇權可以做多做空,也可以當買方賣方!
可是TRF不一樣,可以做多做空,但只能當賣方,而且方向錯誤還不能立刻停損!
銀行端設計這樣的商品到底是為客戶好,還是方便收手續費?
一定有些人是因為貪心才買TRF,但大多數中小企業主設定額度是為了公司營運使用
根本不應該將資金引導到該類商品上!
但其實自從連動債風暴後,銀行在賣東西更小心了,更小心地保護自己!
所以該簽的該錄音的應該都有,這些中小企業主想討其實不容易!
但是有沒有想過,本來應該運用專業幫客戶資產把關的人
結果運用銷售技巧和話術,再加上法律專業,把風險都轉嫁在客戶身上!
我個人覺得這樣是不對的!有違背職業道德的!
gmoney wrote:
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大...(恕刪)
企業是否真的有外匯避險需求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企業老闆是不是認為"人民幣穩漲不跌,trf錢景大好"
至於賺5-10%但是需負擔無限大風險的商品是否適合這類客戶?
真正了解選擇權的人不會玩這樣的商品!銷售前到底有沒有說清楚!
08年雷曼後金管會、銀行對於這種銷售衍生性金融商品都都有行購買限制,事前評估與個人性向調查、全程過程錄音錄影都有,所以這次TRF才會只被企業老闆買到,而不是像雷曼那次連老公公老太太都能買到,一般人要買TRF沒辦法,拒賣。
這些慣老闆只不過是看走眼輸錢不認帳,想要有吵有糖吃而已,之前人民幣在升值階段時有人出來喊嗎?沒有~
賺錢時莫不吭聲,都是自己眼光好,虧錢時唉唉叫,都是別人騙我。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