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貧富差距不斷增加,你該如何自保?

是真的有可能列強發動區域戰爭來一次毀滅性破壞。。以解決人口過多。。糧食。。資源短缺。。問題。。
目前不平靜地方就南海區域。。中東區域。。南北韓區域。。中歐區域。。
POOH1205 wrote:
全球經濟大多頭,由戰...(恕刪)

alonenorth wrote: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恕刪)


飛去緬甸創業
讓我想起王永慶說過「存在口袋的錢才是自己的!!」這年頭除了有一桶金還要有報酬率的概念才能自保!!舉近些年以房地產致富的人,除了賺取價差外,很多人當起包租公包租婆,就是個好教材,「報酬率」才是王道,你能善用自己的現金流讓別人幫你存錢,讓自己更多桶金,讓自己財務自由,當你獲得時間自由的時候,別懷疑你已經成功了,因為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值錢了!!因為連秦始皇都無法永生!!不是嗎?重點來了,如何進行呢?切記人這輩子至少會遇到兩次財產重新分配的時侯(金融海嘯)別畏懼,找好標的投資下去,人生數十載夠你用的了!!人生只有一輩子,有錢過活多逍遙,當然賺錢要緊健康更重要!!
給大家參考

alonenorth wrote: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黃...(恕刪)
iiring wrote:
讓我想起王永慶說過「...(恕刪)

事實證明 存在口袋的錢 是遺產吧
妥善運用才是王道
我同意樓主的看法,這個現象不是台灣獨有,而是全世界都一樣,要不然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不會發表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了。

前幾個月的今週刊有一期封面故事叫"德國理財術",內容講述的是理財保守的德國人因應這種趨勢而不得不做出的改變,看完我是心有戚戚焉,同時也感嘆許多台灣人同樣也陷在保守理財的圈圈裡。我很早就參與股市了,每一次的萬點、崩盤都有跟到,當年台股交易量動輒1、2千億,那時的上市公司才幾家,也沒有外資、投信等等,幾乎就全是散戶在交易,而反觀現在,上市櫃公司數量高過當年10倍不止,而看看現在的交易量,扣掉外資投信等,散戶已經十不存一。

台灣的資本市場運作的時間很短,大概就2、30年而已,歷經瘋狂期、冷靜期,到現在的冷漠期,大多數台灣人學到的是"教訓",所以選擇退出市場,而不是去學習成長,就像樓主講的去想辦法提高財商。在08年金融風暴之前,這種做法還不至於被拉得太遠,因為那時全球的景氣還不錯(現在看來,也許是過度槓桿造成的繁榮假象),而且金融投資業開始進行財務工程類的槓桿操作,所以一些被動型的理財工具,譬如保險、年金、基金等都還有不錯的報酬率,像我太太12年前就買過一筆IRR 5%的年金險,去年繳費期滿開始領回,領的越久,保險公司就賠越多。

金融風暴之後,過度包裝的財務工程理財產品大家避如蛇蠍,金融業開始去槓桿化,一直到現在幾年過去了,全球的經濟調整仍未結束,然而這樣的現象對資本家來說,影響是不大的,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投資能力去運作他們的資產,受影響較大的是那些被動型的投資工具,被動型的投資工具其實就是金融投資業的"生財"工具,拿你的錢去養他們的員工,去付他們的薪水跟紅利,資本家投資的是金融投資"公司",而你投資的是他們的"生財工具",以前他們吃肉時(10%),還能分你一點湯喝(5%),現在他們還有湯喝(5%),你就只剩屑屑了,差別就在這裡。

要跟上浪潮不被拉開,就要跟著當資本家,要主動的理財,而不是被動的理財,要投資"公司",而不是投資"工具"。觀念的改變是最重要的,操作可以保守,但是態度要積極,錢放口袋是會咬人的,所以盡量不要放口袋,要去買入有價值的資產,不過要混江湖要先練就一身本領,要當資本家,要學習很多知識,財務知識、會計知識、經營知識等等,有知識、有膽識,才不會被資本的浪潮淹沒。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