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光所說的是指ipo時,詢圈這部份的股票所產生的利益會因為證所稅而造成影響因為詢圈時用的很多是人頭戶,當證所稅出現,這些人頭戶就會被國稅局給調查。但我認為這是詢圈制度上的問題,明年起股票上櫃4億以上取消詢圈,改採競標方式,這就自然解決詢圈產生的利益問題。
這次搞成這樣應該會歇個幾年新政府上任很多事要做沒必要去捅這個馬蜂窩,這東西都已經三連敗了還要來嗎?老馬第二任明顯是想追求歷史定位想證明別人不敢做的 做不到的他都行就實驗結果來看還真是三輸這幾年來說確實成交量縮了不少(與以往的8 9000點比)另一個點也是很有趣~自從2012以來融資就很少超過2000億了,甚至於最近只有14XX如果融資代表散戶可以成立的話那結論不就是...不過政府缺錢是事實新政府上台後大家來猜猜會往哪邊挖錢
stephen yen wrote:好奇的是股市變熱絡了就能改善臺灣的經濟了嗎? 我覺得IPO那部分真的會有直接的影響耶郭台銘不是說"他當年也是白手起家,如果當初IPO時,就被當成富人打死,也沒有今天的郭台銘了。"也不會有龐大的鴻海集團,不可否認這集團也養活不少台灣家庭吧至於一般股票流通性還是相當重要的你想想你買進的股票都沒人願意接手一賣就崩(以大戶的角度來看)就算真來投資的有人敢買這種嗎?所以股市交易量熱絡應該是有助於投資環境的集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