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0215 wrote:因本身不懂理財,但覺得只把錢放在銀行似乎投報率不高,不知有沒有更好的規劃可以給予建議? 只是提醒很多特殊的商品有固定多少%收益的 大多騙人的 比如集資蓋甚麼商業大樓 或旅館 度假中心 一百件有九十九件會蓋不出來就倒店了賺錢很難 被騙是很簡單的 不熟或別人行銷的商品 陷阱很多 不可以全押
每月初看看聯發公佈的營收,如果連2個月3億以上,淨值還在10元以上,股價8-9元以下,就,然後再找時間下車,大概兩三年可以上下車一次,但不可貪心。這產業最後常有空殼利多,但營收卻是下滑的,那時就別信那些胡謅的利多。一有產業利多但營收下滑的情形,快快跳車就是了。可以上yahoo和pchome把之前找得到的營收、獲利和新聞全搭起來一起看,可以看出端倪的。這產業是法人落後追蹤股,比較容易上手。
基金跟儲蓄險真的是市場上的trash…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拿到這些末端商品,即使你再努力理財,扣除通膨後你的財務狀況很可能依然一成不變你們沒有懷疑過保險到底在賺什麼嗎?是精算師算收取保費扣除支付意外理賠之間的價差嗎?會不會太天真了?保險公司賺的,是「貨幣的時間價值」,貨幣最有價值的時刻是當下,他們把收取到的資金投入高於通貨膨脹的資產,例如房地產、土地等這場貨幣戰爭有人贏就要有人輸,你在保險公司投入的金額,期滿前都不能拿出來,也都沒算你利息,到底哪裡划算?時間才是最重要的貨幣啊!建議一個實際可行的方式:抽股票帳戶越多投報就越高,而且這方法幾乎沒有風險,抽一次才20元,我們整個大家族2、30個帳戶集中管理一起抽,整年下來投報率有超過10%以上,用大約300萬下去試一開始是有點麻煩,但如果做這些麻煩事可以賺錢,我想應該值得,親身經歷,提供參考p. s.貸款充其量只是一個「額度」,如果好好運用它可以發揮很好的套利,生意人都懂這道理,銀行的錢當然欠越久越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