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是說 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的
平均票面利息是 10%
但因違約損失約4%
所以最後的利潤是6%
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1000資債券
違約率是4%
由於投資夠分散,風險的確是很低,但收益也沒有投資單一高收益債券高
各基金的績效差異往往只在1~2%之間
推論
但若投資 單一的高收益債,則只有
不違約~賺10%
違約~賠100%這兩種可能
所謂高受益債的風險小,
應該只有不違約的情況下,債券價格 因為市場殖利率和債券風險的變化的波動
但那只有針對96% 未違約的債券而言
對那4%違約的債券,則是完全風險
違約比例可是比 上市公司倒閉還高
畢竟高受益債已經剔除了體質健全的公司
V大想的就是自己能夠 找出 垃圾債券中 不違約的債券
但那代表 有超過信評機構 和 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的 能力
有這種能力的話,股市似乎比較好賺
葛拉漢的證券分析 前面的章節都在講債券分析 可參考
vip.1977 wrote:
台灣投資人風險接受度非常低,感覺像是看毒蛇猛獸了
好像沒怎麼人能接受把債券當股票來做的
債劵當作股票來做?
應該是說有您這樣本事,這樣財力,與這樣膽識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股票一張幾萬元,幾十萬元,最多了不起上百萬元台幣,流動性極佳.
扣除極端例子,多數時候不想要,掛個市價賣出,在第一時間以當時價格立刻成交脫手離場,
要賠3%, 5%, 7%, 10%隨心所欲. 再不然,還可以天長地久,領股息,等解套.
次級債市基本交易面額USD20萬起跳,多數交易日的成交都是掛零,想認賠還不一定能認賠.
就算是能認賠出脫,一賠就是幾十個%.

出脫不了的,就等清算,一個債劵違約以後,光是等破產清算分配,就是好幾年.

Locke - sky wrote:
V大想的就是自己能夠 找出 垃圾債券中 不違約的債券
但那代表 有超過信評機構 和 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的 能力
有這種能力的話,股市似乎比較好賺
要靠自己從公開資訊裡研究,比所有市場上專業與非專業投資人還要早一步偵測到風險,
從而於流動性極差的次級債劵市場處份投資標的,這種功夫,沒練過的真的不要學.
Locke - sky wrote:
確切資料忘了,數字...(恕刪)
有個假設,受償率基本上不一定為零,每單都是個案
違約後都常就是打集體官司
我還在請人問集體官司的是要怎樣打,怎麼繳費
但對基金來說,違約之前可能在C或降一級就要賣光了
在股票上來說這就是多殺多
你剛說有那種能力股市比較好賺,這我贊成
因為我的策略就是賣完地產股後找機會轉進熟悉的地產股債券
股權基本上是劣後債權的,公司倒閉就會賠
照樣天天追蹤他們的開盤、每天去看銷售,追蹤買地
只是我沒買過這些債券,想了解一下這些債券要注意哪些地方、陷阱在哪裡、有沒有一些股票之外的跟蹤技巧
vip.1977 wrote:
你搞錯了,這些債券起跳最低不是二十萬,十萬十五萬的也有。
我搞錯? 債種最多, 涵蓋範圍最大的,是20萬元的劵種.
如果要很精確,最低投資單位不是10萬,也不是15萬,
USD1000元,2000元的也有.
我看起來像是會搞錯的生手嗎?
vip.1977 wrote:
不知道K大除了看信評之外,是否有其他追蹤、篩選技巧?
如果只看信評,好像也不保險啊!
即便在2008-2009年間,投資級債的違約率也低於1%,
能有像樣財務結構,拿得到投資級的公司,若不是有政府撐腰,
就是在產業界有點份量.
特別是在新興市場的國家裡,這些公司在各自註冊國,多數是大到不能倒.
國內知名的公司,大家覺得穩到不行的定存股,我隨便舉一家,
第一金控,也只有BBB-,差一級就進了垃圾級了.
請問有誰會覺得第一金控有倒閉的可能性存在?
台灣那個政黨有膽子讓幾萬員工沒飯吃,國內外幾百個分行關門,接著再拖垮幾百家國內外中小企業?
印度的Oil India Corp, 泰國的PTT, 印尼的PT Telkom...也是一樣.
所以說投資級靠不靠譜呢? 靠譜到爆!

我昨天才投了國泰君安為了發債成立的SPV,是個在British Virgin Island註冊的空頭公司.
有中國銀行雪梨分行發出的不可撤銷信用擔保狀,
這檔債劵的債權等同中國四大國行之一的中國銀行外幣債權,國泰君安還不了錢,
中國財政部直接控股的中國銀行會出來買單.
投資一個固定收益債劵,就是要安穩收息,我從沒想過 "違約"二字,我也不會認為會發生.

如果最後發生,必然中國已經分崩離析,亞洲各國崩潰.
如果還需要忙來忙去,研究東研究西的,就像前面說的,乾脆去買賣股票,風險小,流動性高.

不過,我是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和你分享,因為策略完全不同.
我投資債劵是從BBB以上開始看,我沒想過賠上一分錢的本金,我只想賺可靠的微利,
買入債劵以後,我也從來不追蹤,也不分析,也不研究.
從一開始我都是抱持著持有至到期,沒想過中途要離場.
來來去去弄了這樣多年,花錢訂閱的各國財經雜誌,與財經資訊也不少,天天關注市場,
香港,新加坡與倫敦的投資顧問每天也寄了一堆newsletter給我,
但市場是始終有許多人比我行,永遠會早我好幾步採取行動.
你有膽識從B2以下開始找,要用100%的本金去賺8%, 10%的高利,
隨時以高超的分析,比所有市場上的債劵投資人先一步測得風險,早一步離場.
更重要的是你也扛得起動不動就是USD20萬的損失,也可以等上幾年清算完再取回部份本金,

比起你來,我差得遠了.

Katong wrote:
我搞錯? 債種最多, 涵蓋範圍最大的,是20萬元的劵種.
如果要很精確,最低投資單位不是10萬,也不是15萬,
USD1000元,2000元的也有....(恕刪)
你確實搞錯,就不用再強辯了,但後面的補充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一千的等級確實有,不過不是主流,可以提供想玩的人練練手
不過也正如你說的本不了解這些公司,才會靠信評
這也是我對多數投信公司印象不良的原因
幫你買債的人實際上也不會去追蹤公司
第一次有這感覺是蔣尊玉被抓的時候,當時還在想為何佳兆業債券跌的不大
郭英成逃香港滯留,傳出大陸政府屢傳不到的消息
後來到了鎖盤,才開始變成基金多殺多
懶得追蹤公司,這應該是很多買債券的基金經理通病
投資看邏輯
信評的不靠譜反倒被你證實了,第一金在你的標準實際上是超過BBB的
他後面的隱性保證這麼大卻被放到僅次於垃圾債的位置
BBB以上的當然比較可靠,要買叫進一下在家等著就好
不過這跟高收益債我看是沒怎麼關係,這類型收益確實不是我需要的
例如你剛講新發行的SPV公司,穩是夠穩了。只是收益又比人民幣債券高多少?
如果沒有多少,你花的時間跟手續費意義也不大了
尤其是你擺明要鎖到到期,浪費最多的是時間成本
萬一兩年內市場有大波動,光向銀行要額度的費用就比你賺的還多
可能我這麼說你又不高興了,但人民幣公債債券確實比這穩多了
倒不是因為我比你強,只是看的追蹤得比你多比你久而已
某些B2及的公司如果要倒,中國房地產也已經分崩離析了
特定的類別我有把握贏過你,這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懂的領域
如果某些領域你一直拒絕了解,那後來被人甩開也是應該的
我也不敢訂幾本雜誌,或投資經理推薦幾下,然後就跑去買高收益債
風險跟收益要求本來就不一樣,只是這種事你大概也不會做
你說有這種能力,股權收益要不要賺,當然要賺
但股價下跌的時候,標的就會倒嗎?不見得吧!
這時候減碼等機會轉到債券又是賺一筆
至於追蹤公司,從頭到尾都是追蹤同一家
銷售照樣每月看、土地照樣算成本、信託照樣每天抓
只是從股權往前放到安全一點的債權而已
每單投資都是個案,本來債券就可以用做股票來操作
你不能接受,可能只是因為你設定的投資報酬率一向比較低而已
K大的回文中我已經知道你很保守了
這當然沒有對或錯的問題,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但K大有買過高收益債的經驗嗎?分享一檔就好了
Locke - sky wrote:
那V大做的已經不是...(恕刪)
L大恐怕搞錯了
台灣絕大多數的公司上去評,不但是垃圾債
甚至一堆連評級都拿不到
更可憐的是股價五年報酬還遠遠輸給垃圾債
垃圾債被錯殺往往能找到年化報酬20%的標的可以選
L大可以檢視一下手中的股票,試試看他的評級會放在哪裡
你買的還是股權,不是債權,失敗了就下市,沒官司可以打
風險遠大於債權
要講理論,可能這樣的投資比我還冒進
一般來講地產股要發債,主要都是為了要買地
地產股由於土地資產都在,清算的時候下場比工廠股好得多
倒不是我收購不良資產,主要是想萬一沒辦法了,多找一條退路
像禹州這種在廈門有五百億可售資源的公司,也發了債
手中拿了近百億資金想等中國房地產崩盤來購併
他當然是不像第一金這麼穩
但她要是倒了,中國地產行業大概也分崩離析了
這是打算投資,不是不良資產收購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
別忘了中國最強壯的地產公司幾乎都在上市公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