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最新一期遠見雜誌 鼓吹東協

浪人情哥 wrote:
不要命的可以去印尼 越南 菲律賓
還想要命的可以去 馬來西亞 和 泰國

鼓吹你去墨西哥 海地 你真的去 死了 也沒人管你...(恕刪)


如果期末考出這題,
在下會給你打90分......外加寫推薦函進研究所。

為什麼不打滿分的原因:
一、
0) 中國工資逐年上漲,即便是大連市的月薪也將達USD 1074,上海甚至達USD 2163。中國逐漸轉型成「世界市場」。
1) 英語系的菲律賓天災多,治安不好一直是FDI投資者的痛。電子零件、服飾為菲國出口項目中成長較大者。菲律賓10-24歲人口占31%,泰國為20%。2014年菲國的外包與境外產業從業者逾100萬人,相當於全國勞動力的2.5%,總產值逾USD 155億(僅次於印度)。
2) 越南、印度搶走原屬中國的低階製造業,還是只能靠衝量,總產值有限。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的5國,其中大部分城市的工人月薪不到USD 500(泰國曼谷約USD 1033),2011年時勞動適齡人口(15-64歲)為1.5883億,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越南約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越南因有TPP、RCEP雙重優勢(與日本、紐、澳、星、馬、汶萊同),所以短線看好,韓國三星也逐漸將電子製造工廠放在越南;日本則是投資石化廠、鋼鐵廠。越南河內中心婦產科醫院公布報告,越南懷孕者的平均墮胎率約40%,高居全球之冠,且其中20%進行流產的女性還只是13-15歲的年輕少女。2014年在海外定居的越南人達200多萬,主要分佈在美國、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等,日後有機會逐年提高越南本國國民素質。2014年共有40多萬越南人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作,主要分布在Malaysia、Korea、Lao、Saudi Arabia、Taiwan等。越南原物料出口以稻米(全球第3大出口國)、咖啡(全球第2大出口國)、胡椒(全球第1大出口國)為主。
3) 伊斯蘭教的印尼生產效率低落。外資進入印尼的第一道阻礙是獲得營業許可,以往外資獲得營業許可所須耗費的時間,最長可達3年。印尼國內存在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印尼有亞洲最嚴厲的勞動法規,資遣費極高。2013年印尼有大專學歷的人口少於10%,要請到具技術的員工相當困難。世界銀行(WB)2014年報告指出,印尼勞工的人均生產力比鄰國馬來西亞低5倍,平均生產力也低於泰國、菲律賓、中國。印尼貪腐嚴重,在全球175個國家中貪腐程度排107名。印尼是東南亞第1大毒品市場。印尼原物料出口以棕櫚油(全球第1大生產國)、橡膠(全球第2大生產國)、木材為主。
4) 柬埔寨有1500萬人口,華人約占10%,但在首都金邊300萬人中,華人占20%,且華人大多開店經商,上菜市場講中文都能通。


二、
1) 泰國與中國一樣存在人工費暴漲的問題,因此一些日企將耗費人工的程序轉移到柬埔寨金邊工廠。通過連接曼谷與金邊的南部經濟走廊,運輸半成品部件單程僅需15個小時。泰國近年經歷軍事政變、洪水災害、政治不確定性等因素。泰國是東南亞國家中勞動人口下降最快的國家,正面臨基層勞工缺少情況,部分勞動力須由柬埔寨、寮國、緬甸進口補足。日資是泰國經濟支柱,泰國政府獎勵投資以日企獲得最多,再來才是美國、中國、台灣的企業。泰國總發電量的7%仰賴寮國、馬來西亞供應,因應電力需求增加,泰國將燃煤發電廠蓋在泰寮邊界30km的寮國境內。泰國原物料出口以稻米(全球第1大出口國;第2名是印度。兩國加總出口量達3,700萬噸,約佔全球50%。全球最大白米進口國是中東國家)、橡膠(全球第1大生產國與出口國)為主。
2) 伊斯蘭教的馬來西亞公務員佔人口比率之高排名全球第1,效率之差大概也是名列前茅。"馬來人至上"理念導致華人在馬國發展有限。馬來西亞在"2014年全球最佳離境外包服務"報告中排名第3,競爭優勢在於其政治穩定、多元語言環境,勞動力儲備輸給印度和中國。馬國原物料出口以棕櫚油(全球第2大生產國)、橡膠、木材、可可(全球第5大生產國)為主。


hyc0707 wrote:
為什麼台股創新高 鴻海股價創新低
這已經很明顯地暗示,你還看不出來嗎?

台股哪來的創新高?鴻海哪來的創新低?
只能說這種區域型經貿協議,都是隨著情勢轉變而出來的阿
未來世界工廠就是在東協

再加上亞投行的出現

會加速東協國家的發展

這時候 人口 問題就會慢慢浮現

印尼 甚麼沒有 就是人最多..........又工資便宜

我本身就是在印尼這邊工作發展多年

參考看看囉....

chiashin wrote:

hyc0707 wrote:
為什麼台股創新高 鴻海股價創新低
這已經很明顯地暗示,你還看不出來嗎?

台股哪來的創新高?鴻海哪來的創新低?...(恕刪)


他的意思是 台股已經來到接近萬點
而反觀鴻海,雖然不到過去的最低,但卻在相對低點

很多看似沒什麼的事件,其實都是在製造一個時機與機會
以這裡講到的鴻海舉例,鴻海當初能大崛起也是一個踩到那個絕佳時機絕佳地點,過程也是一樣需要一點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助力

所以那天f18 同時兩架在台灣 不單單只是新聞報導機械故障那麼簡單


很多大事件的答案,其實可以翻翻找找一些歷史事件 從相關去想

好豪豪 wrote:
他的意思是 台股已...(恕刪)


個人不覺得美國在亞洲還能有更大的作為,維持現狀就很勉強了
美國重返亞洲說很多年了,過去幾年一直沒有太大進展,現在或未來就會有?
經濟上亞洲各國對中國的相關程度也不比對美國差,而美國的財政狀態也難以放更多資源來亞洲
中國短期內應該也只能在亞洲被動的不被美國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要擴張也絕對不是短期內能做到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好豪豪 wrote:
他的意思是 台股已...(恕刪)


股價只是表象,鴻海股本從2008年到今年已經膨脹一倍,股價就算不動,郭董身價

也已漲了一倍,投資者要當時投資鴻海,現在跟郭董一樣爽得很!哪來走下坡?

好豪豪 wrote:
他的意思是 台股已經來到接近萬點
而反觀鴻海,雖然不到過去的最低,但卻在相對低點

很多看似沒什麼的事件,其實都是在製造一個時機與機會
以這裡講到的鴻海舉例,鴻海當初能大崛起也是一個踩到那個絕佳時機絕佳地點,過程也是一樣需要一點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助力
你嘛幫幫忙,那位網友說台積電被轉單三星和鴻海股價創新低是因為台灣跟對岸走太近?
不論描述或推論都明顯不是事實!

好豪豪 wrote:
所以那天f18 同時兩架在台灣 不單單只是新聞報導機械故障那麼簡單
很多大事件的答案,其實可以翻翻找找一些歷史事件 從相關去想
我孤陋寡聞,想不出這代表什麼?
可以麻煩你發表一下高見嗎?
中國成本太高了,製造業大量去東協會是趨勢, 但短期間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國
因為東協部分國家基礎建設還不夠, 產業聚落也還沒形成

遠見雜誌說的沒錯喔, 外派東協幹部未來就像十年前的中國一樣吃香

東協對台灣企業來說有關稅,土地, 人力成本優勢,人口年輕勞動力夠多,
6 億人口也算是很大內需市場, 中國很多製造優勢都沒了

國內很多大企業都開始外移到越南, 印尼, 柬埔寨, 緬甸 .. 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是有啦(成本還是比台灣低)


東協有部分國家是和中國有領土糾紛的, 也有不少國家排華的(除了泰國), 我認為大部分國家會比較親歐美日


重點是台商投資東協相對日韓比重還低很多, 未來東協幹部會很吃香是確定的
windlandz wrote:
重點是台商投資東協相對日韓比重還低很多...(恕刪)


1) 越南部份:
累計自1988年至2014年9月底止,各國投資越南之總額依序為:#1日本USD 363.0999億(占比15.03%);#2韓國USD 334.2974億(占比13.83%);#3新加坡USD 310.3282億(占比12.84%);#4台灣USD 280.1895億(占比11.59%),投資案共2,334件;#5英屬維京群島(BVI)USD 178.7339億(占比7.40%)。
越南是台灣第13大貿易夥伴,2014年台越雙邊貿易總額約USD 99.5億。
中國是越南第1大貿易夥伴,2014年中越雙邊貿易總額約USD 585多億(同比+16%)。預計到2017年,雙邊貿易額將達USD 1000億。
據越南經濟時報統計,到2014年9月20日止,台灣是越南第1大外資來源,高於日本。自1988年到2014年3月,台商在越南投資達USD 273億,加上以海外公司轉進越南的投資,估計與名列第1的日本USD 353億相當,並列實質第1大投資國。2013年日企對越南投資達USD 30億(同比+近50%)。

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2014年FDI投資總額排名:#1韓國逾USD 30億;#2香港逾USD 18億;#3日本逾USD 12億;#4新加坡逾USD 9億;#5台灣逾USD 6億。
2015年1-2個月越南外資來源國:#1英屬維京群島(BVI)約USD 3.51億(占比29.5%);#2韓國約USD 2.22億(占比18.6%);#3日本約USD 1.69億(占比14.2%)。



2) 其他部分:
2013年台灣對印尼直接投資(FDI)為USD 4億。2011年印尼前3大外人投資國為:新加坡、美國、日本。
2013年日企對柬埔寨投資USD 1.27億(+75%)。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