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977 wrote:
非以營利為目的者為財團法人
既然成立初衷不是為了賺錢
追求資產報酬率本質上就沒有意義...(恕刪)
以慈濟醫院為例
慈濟醫院的資金
91%, 約50億是定存,本票
9%投資, 約5億, 是債卷 基金 股票,
您所說的高風險投資 高收益債基金只佔了3000萬
請問, 這有何不妥?
我是認為OK啦
但來自名嘴及Ptt婉君的攻擊
說得卻好像 慈濟把所有的錢都拿去做高風險投資似的
宗教組織如教會或宮廟
也沒人說是以營利為目的吧
您認為他們的資金都在定存嗎?
所謂的高風險投資
也要看占所有資金的比率有多少?
若高風險的比率很低, 應該是OK的
您認為呢?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真的啊廟或教堂蓋在...(恕刪)
J1977 wrote:
慈濟的全名為'財團...(恕刪)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是長庚的全名, 但兩家財團法人醫院差這樣多, 我就覺得奇怪為何慈濟在市區蓋醫院, 市區最不缺醫院, 請問是嗎?
還有3000萬投資在高風險投資 高收益債基金, 其實我認為要看慈濟的態度, 因為在國外我們的公司退休金, 都可以選要1, 高風險 2. 中風險 3. 低風險 的投資, 我都是選 2. 但我想慈濟應該選3 才是
畢竟他的錢是大家來的, 也不能說因為沒有用就拿去投資, 那還不如還給當事人算了, 就說今年沒有用這樣多. 等需要時我再捐, 我要抱怨財務不透明就是這樣, 明明很賺錢但又要大家以為慈濟沒錢所以繼續捐, 不過比較奇怪, 收善款還是會繼續收但又不缺錢, 我現在才知道慈濟錢淹腳目
我以前在台灣都有每個月捐, 到英國以後因為麻煩所以就沒了
newshunshan wrote: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恕刪)
呵呵
我舉個例子
------------------------------
有種投資
總計投資額10000元放定存,每年利息200元
一年後
有利息200元 共有10200元可再投資
就用200元 來做高風險投資 ,
最多賠光200元, 但最好可賺2000元, 平均可獲利500元
--------------------------------------------
請問
雖然那200元算是高風險投資
但以整體投資金額10000來看
這算高風險投資嗎?
--------------------------------------------
慈濟醫院高風險投資3000萬,
只占可投資金額55億的0.6%不到
這算啥風險?
再說
連世界最大的AIG保險和花旗銀行
在2008年金融海嘯都差點倒閉
定存真的安全? 呵呵
現在希臘連國債都快無法還了
理論上 國債可是比銀行定存風險還低
-------------------------------------
最厭惡名嘴和Ptt婉君的一點
除了造謠, 無中生有之外
就是
不符比例原則的攻訐..
明明只有
1%的問題 改進就好
卻無限放大為 要你去死
--------------------------------------
所謂的
慈濟高風險投資, 也是這樣的例子
慈濟醫院高風險投資只占可投資金額0.6%不到
這些名嘴和婉君說的
好像 慈濟把所有的錢都拿去做高風險投資
您認為 這種人是不是很惡質 呵呵
立志種田 wrote:
話說可不可以強推慈...(恕刪)
1.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含上市櫃),法定需要會計師簽證並在網路公開財報
(公開發行、上市櫃要求各不同)
2.非公開發行公司,但為上市櫃公司從屬子公司(轉投資),所以需要給會計師簽證
才能作為母公司財報中的轉投資內容中,投資損益有經會計師查核的依據
3.非公開發行公司又不是上面2.的,大多為了跟「銀行貸款」
銀行會要求出具會計師簽證的財報以作評估
---
關於1.,為啥需要公開財報? 因為它是公開發行股票(只是買賣股票的交易處所和規定不同)
股票就是投資,需要有定期透明的財報給投資人,才不會由經營者暗中惡搞
雖然惡搞方式很多,但需要由會計師定期檢視查帳,至少有個監督...
最終的目的是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因為是拿錢去投資、想獲利,不是捐款~
像慈濟這類的財團法人,很大的收入來源是捐款
既然是個人或企業捐款(錢自願捐出去),與公開發行以上公司的投資人(錢去投資等獲利)
錢交出去的本質上是不一樣,需要的監督強度也不一樣
一個就是投資人的資產權益保護(投資金額的權益保障)
一個比較偏向道德公益面的要求妥善利用(比較無捐款人的實質權益問題)
政府應該思考是不是用法令來規範一些公益單位的用款資訊揭露
也避免如果公益單位的有心人士,去利用大家的善心捐款到不好的地方
畢竟大家雖然願意樂捐是因為看形象,但也可能過度集中,社會還有很多公益團體需要樂捐
有個基本資訊,除了監督及顯示公益績效,也能讓大眾去選擇資源分配留給誰
讓善款能充分利用,而不是集中等備用(公益團體也有貧富不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