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昨天
其實我很討厭貼這個,可是人性很奇怪,下面這段話沒貼只會被嗤之以鼻
前面有人說到選股不如選市,某種層面來說是對的
當你不知道哪家公司比較好,不如買包括很多公司的etf
但如果把etf當作是市場平均
很明顯裡面會有高於這個平均以及低的標的
你如果自己選的話,不管用啥方式,都會選到成績高過的以及低過得
差別點並不在於你用什麼方式挑選
而在你如何處理這些低於平均的
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應對的作法
去年的方法管用,現在不管用
=> 管用與不管用的標準是什麼?怎樣叫管用? 買了就一路漲嗎
你覺得不管用之後你怎麼反應?
=> 這才是重點,你認為不管用的股票,為什麼你還抱在手上?
新手到老手,進步的地方在於
什麼時間點判定,不行,該賣掉了
以及 能夠面對「我錯了」
就算你只買etf,你也會面臨同樣問題
如果你覺得接下來2-3年,台股都會一路往下,那你買etf做啥米?
2年後再買不是更好嗎
市場是不停變動的,今天跟昨天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
今天的大新聞是m1b與m2死亡交叉
可是,夠仔細的人會看見,外資匯入被算在m2
對照目前外資佔台股的交易量
你能夠沒有懷疑的相信,m1b死亡交叉所以接下來要大跌嗎?
台灣人從小到大就只想要跟著標準答案,但是在股市裡面
標準答案並不存在
秋水寒 wrote:
對於其他沒有特別意見...(恕刪)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2613
m2的組成
M2 = M1B + 準貨幣(定期存款 + 外匯存款 + 郵政儲金)
屬流動性更低的金融資產,
組成包括M1B,
還包含 作為價值儲存目的的準貨幣,
包含 定期存款、外匯存款、外國人新台幣存款、郵政儲金及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等,
代表整體市場的資金。
另外 新聞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58251
裡面提到央行解釋
央行官員表示,一月M1B年增率下滑,主要是去年農曆春節落在一月,比較基期較高所致;而M2年增率上揚,主因外資單月淨匯入二十九.二七億美元所帶動。
如果有在持續注意財經新聞
m1b從去年3Q就開始下降
但是股市漲了多少? 這時間外資持續匯入多少?
m1b年增低於m2的意義在教科書上面不會改變
但是用這個來預測現實並不足夠
扯到新聞就真是我的錯了,扯下去沒完沒了
總之,央行的意思是,因為去年1月過年所以基期比較高
這數字2月應該就會在爬上來
各位要信或不信,悉聽尊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