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天高 wrote:
用雙率壓低物價<...(恕刪)
老實說,認為所謂的實質購買力這種東西在跨國評比的時候,誤差值很大,很難真的拿來做基準~IMF:先進國家的誤差值會遠小於發展中國家。
提一個例子,在2012年衛生署的報告裡提到,台灣進口的黃豆有9成是屬於飼料級的基改黃豆。
假設PPP在計算物價的其中採樣是豆腐,在美國以食品級的黃豆及合乎食安的程序做出來的豆腐,是台灣以便宜的飼料級基改黃豆及沒有食安程序做出來的豆腐3倍價,那你會在實質購買力數據裡看到,GDP將近台灣3倍的美國的實質購買力卻比台灣還要弱。雖說如此,這卻是建立在美國食安遠勝於台灣的情況上。
因此,PPP並無法反應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有經濟學家發明出大麥克指數,因為以理論上來說,統一由美國麥當勞管理的大麥克的品質在各國都是一樣的。
當然,這個理論也太過看得起商人的良心。就以最近在中國麥當勞爆發出來的黑心肉事件來看,商人只要到了法制稍弱的國家,就會開始以利益為優先而忽略了人民的健康~不過關於各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問題又是一個大議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