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季線真的有魔力嗎?

東民 wrote:
我覺得你好像把smart雜誌的理論搬上來了....(恕刪)

1.本人今年花甲,我朋友比我大一些。
2.台塑等公司除了會配息,也還會配股。(早年配股多)
3.雜誌的理論,你焉知沒有人照作?
4.你就繼續擁抱你的技術分析吧!只要你高興。
5.心量眼光放大一點。海納百川,懂嗎?以蠡觀天,懂嗎?

東民 wrote:
可否說出來讓我增加新知識?....(恕刪)

我說出來了,你可有增加新知識?還是增加新笑點?
我還是強調,技術分析是方法之一,不是唯一。
你其實甚麼都沒說出來
只是以為說出甚麼

你 加油吧
ayz847 wrote:
1.本人今年花甲,我...(恕刪)


(B)另一個朋友,他把生活費以外的資產,以股六債四的比例配置。股票部份買0050,債券部分放定存及債券基金。每半年檢視一次,若偏離六四比例,則調整之。即,股值高於六,賣股買債;低於六,賣債買股。多年下來,也是活得好好的。也就是說,它買賣股票的時候,也完全不看移動均線、k線型態、成交量...等等,只看自己的股債比例是否偏離目標。這也是玩股票的方法之一。

--------------------------------------------------

這部分剛才外出漏掉了。0050完全符合長期投資。只是我越看越覺得,你這段很像某些理財雜誌的文章。

年逾花甲,那是長輩,我已過不惑之年好幾年了。不過你也很有趣,花甲之年應有老花眼,一天還和我筆戰數次眼睛應該很不舒服吧。

你那種投資方式在西元2000年左右有本[股票聖經]的書就寫過了,早知道了。

我沒照書上寫的做,因為沒興趣。不過我也老實說,後來2000年股市泡沫後我也破產了。
六、七年前帶了老婆勉強同意的八十萬進入股市,運氣還不錯,這些年就靠技術分析賺了超過100%,老婆也同意我繼續玩,不然我不會在這裡跟你筆戰。

其實你也不錯,至少講了長期投資的東西。

只是mobile理財欄,這裡應該很少人以數十年的長期投資為主,大部分都是走短線的(和數十年相比),你既然心儀長期投資的方式,應該心中無股價,又怎會來此流連?


東民 wrote:
你那種投資方式在西元2000年左右有本[股票聖經]的書就寫過了,早知道了。...(恕刪)

所以,確實有不用技術分析的投資方法,這點你也不否認吧!

東民 wrote:
六、七年前帶了老婆勉強同意的八十萬進入股市,運氣還不錯,這些年就靠技術分析賺了超過100%....(恕刪)

恭喜你,你找到適合你的方法。可喜!可賀!但技術分析未必適合別人,也不一定是股民的必備裝備。

東民 wrote:
你既然心儀長期投資的方式,應該心中無股價,又怎會來此流連?...(恕刪)

怎會來此流連?我現在什麼都不多,就是時間多;練習打打字也可延緩老人痴呆呀!

樓上幾位說的各有千秋,方法也都對,也感謝分享心得,敬收眼底.

唯有一點也是爭議所在,就是所推崇的獲利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一人,

或應說是,人性不同,獲利方法就不同.

能在此版發言分享,已屬功德一件,是福是禍也只待有緣人了.
個人覺得 保持開放多方學習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唯有賺到錢 才是那條對的線
淨室宜人 wrote:
唯有賺到錢 才是那條對的線...(恕刪)

不好意思
很常聽到這種說法,但我真討厭這句話
有人投資投到破產才賺錢,那我們也該學這些先進們先來破產一次嗎 ?
真是不懂,我們大家進股市究竟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還是為了讓生活更煩惱 ?
如果做投資做到小孩學費繳不起,老婆跟客兄跑
我還寧願安安分分賺我的死薪水過平凡的日子

神學論中有一種思考方法叫via negativa
我們不知道成功人生是什麼,但我們非常明白知道做什麼會讓人生破敗窮困
所以聰明人知道人生該遠離嗜賭,吸毒以及暴力,才有機會成功
技術分析有其統計學上的參考意義
問題在於它是被動的
技術分析再強,也強不過一條內線
好比x=y+1
如果我控制不了y,那我也不知道x最後會變成什麼東西
統計學裡機率分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
賽馬場的高級賭徒只要算到一個賠少賺多的機率分布(賠率),他就會下場去玩
這就是索羅斯的那句名言"做對或做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的時候賺多少,以及錯的時候賠多少"
但索羅斯對於賠率的影響力,來自超過200億美金的量子基金
他有辦法可以影響馬師,馬會甚至馬匹本身讓賠率以變化的方式存在
馬場的賭徒呢 ? 不管事前分析的多麼精明
下定決心買下票之後,他的獲利或虧損自頭到尾就是由別人決定的

不管一個賭徒贏了多少錢
他過的都是這樣的人生
如果用了via negativa的方式去思考
還是選擇用這種方式做投資,過生活
那我只能說祝您幸福,一路平安
CHEN.SOLONG wrote:
大家說的都不錯
只不過歐美可沒有黑手控盤
所以在台灣技術分析會失真一些

我絕對不會忘記

那一天,老美說是 fat finger
跌的一律都不算、關盤

漲了之後才算

歐美沒有黑手?

別鬧了,華爾街那些人 ... 我們的黑手還沒學到 千百分之一 哩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們的黑手還沒學到 千百分之一 哩 ...(恕刪)

本來我也想舉這個例子說。一忙,忘記了。


東民 wrote:
(A)我的朋友,從年輕時候開始,每逢領到獎金(不管是考績、過年、過節、績效、...),一定在領到的當天買進台塑、南亞、台化。(買進的時候完全不看移動均線、k線型態、成交量...等等)。迄今完全沒賣出過。現在,光是現金股利,他每年領到八、九十萬台幣。這也是玩股票的方法之一。
-----------------------------------------------------
有趣
假設你朋友股息領85萬股息,在假設每年配4元的股息
那你朋友必須持有212張台塑股票
因為他不看線圖隨意買,那算他均價每張65000元
那他投入成本一千三百八十萬
假設他現年50歲,22歲當完兵馬上開始賺錢,共賺28年
13800000除以28等於49萬
你朋友獎金每年有49萬,平均每月4萬
注意你上面寫的是每年的獎金而不是薪水
薪水要拿來養小孩
佩服佩服





他也不是單買一檔

另外他領到的現金股利如果再投入,再加上股息,那就是複利計算了

每年領到8、90萬,應該也是最好的時侯,現在不一定有這麼多

我是覺得可以討論,不用一次就否定他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