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中的新興國家很多還停留在22"~32" 的舊世代,隨著這些新興國家的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提高,大尺寸的潛在市場,未來的需求非常可觀...有可能取代中國和歐美國家的LCD的飽和市場,去化目前過剩的產能.
台灣過去市場主力是40"~42",但最近一兩年50"以上接受度變高,Costco大賣場連70",65"都有人買.歐美消費市場,對越大尺寸需求也逐年改變.
LCD面板業者2014/Q2 已開始調節32吋面板產量,因為新興國家40~42" 大尺吋需求最近飆升,預估2015年第1季40吋、42吋組合出貨量將超越32吋LCD面板,接棒成為市場主流. 42"比32" 多了70%的面板裁切面積,有利面板廠快速去化產能,提升營業利益率.
有人說中國過度投資面板廠,但也不至於到盲目的地步,當中國看到台灣面板業大賠特賠好幾年的前例後,我想他們應該也是有事先審慎評估過未來的潛在市場和風險性,才敢在這兩年繼續那樣大手筆砸錢擴廠下去.中國銀行借貸利率成本高,如果面板穩賠,中國何苦繼續擴廠投資,乾脆把資金去炒房買樓比較好賺?
只是未來LCD爆發性的市場需求,會發生在何時,還說不準?
奇怪,巴菲特遠光前瞻,怎沒看好投資DRAM,面板業?

DRAM過去產能過剩,但美光前兩年仍勇敢的到處收購業界的爛攤子,因為它也是看準了業界虧損暫緩新投資後,未來可能無法滿足潛在的市場需求,PC的裝機主流隨64bit Windows普及,從 4GB,上檯到 8GB,16GB, 手機平板從1GB 上抬到 2~3GB,加上SSD,Flash ROM 分食DRAM產能.
讓過去DRAM供過於求慘業,變成供需平衡的燦業,4GB DDR3從$450 漲到$1200, 坐享其爆利.當年M01大家也一致看衰DRAM業,永世不得翻身,但沒想到屢屢跳水的廉價 DRAM,竟會像黃金貴金屬一樣,如此大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