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C Design 這個領域,很多兩岸轉變早已是現在進行式中,
過去這3~5年中的變化大,未來3~5年會加速!
TSMC在代工的領域,旁人是不易超越與模仿的,
並不全然是技術的問題, 如何在技術,資金與business間取得平衡, 是TSMC的強處,別人很難模仿!
對岸可怕的是資金與市場,但我個人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是強烈想取得技術自主的決心!!!
看看目前歐美IC大公司中,華人佔主要關鍵研發人員的比例,可以了解,對岸真想扶持IC Design,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發文的標題可能不太好,我認為對岸並不適只想幹掉台灣. 而是電子業發展至今,作為關鍵零組件的IC,又佔成本大宗,怎可能不自己來? 就像當年, 台灣MB起來後, 做chipset的 VIA & SiS 就相繼起來了, 後來也有了做DRAM的世界先進,茂德...., 甚至連UMC也投資做486 CPU的IC design house, 是一樣的想法與道理.
台灣大部分的公司是在做costdown, 代工廠從TSMC->UMC->SMIC->Dongbu->Magnachip->Silterra, 論資金都屬中小企業,為求生存,就算有心,也無力($$). 更不要說50%以上的老闆是無心了,只想未來自己退休後,如何安全下樁,拿回自己累積的資金. Play-safe是他們目前的心態.
對岸大力投入資金, 對鼓勵有技術在身,但沒資金的技術人員,是很好的導引作用. 雖然還有市場的挑戰在,不過去除掉資金這個主要障礙,我相信會有很多人躍躍欲試的,目前只差一個 successful story 來引爆.
davidmail wrote:
這個真的是重點.拿掉...(恕刪)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leftsurvivor wrote:
大家各抒己見,是好事. 不需火藥味太重!
在 IC Design 這個領域,很多兩岸轉變早已是現在進行式中,
過去這3~5年中的變化大,未來3~5年會加速!
TSMC在代工的領域,旁人是不易超越與模仿的,
並不全然是技術的問題, 如何在技術,資金與business間取得平衡, 是TSMC的強處,別人很難模仿!
對岸可怕的是資金與市場,但我個人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是強烈想取得技術自主的決心!!!
看看目前歐美IC大公司中,華人占主要關鍵研發人員的比例,可以了解,對岸真想扶持IC Design,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發文的標題可能不太好,我認為對岸並不適只想幹掉台灣. 而是電子業發展至今,作為關鍵零組件的IC,又占成本大宗,怎可能不自己來? 就像當年, 台灣MB起來后, 做chipset的 VIA & SiS 就相繼起來了, 後來也有了做DRAM的世界先進,茂德...., 甚至連UMC也投資做486 CPU的IC design house, 是一樣的想法與道理.
台灣大部分的公司是在做costdown, 代工廠從TSMC->UMC->SMIC->Dongbu->Magnachip->Silterra, 論資金都屬中小企業,為求生存,就算有心,也無力($$). 更不要說50%以上的老闆是無心了,只想未來自己退休后,如何安全下樁,拿回自己累積的資金. Play-safe是他們目前的心態.
對岸大力投入資金, 對鼓勵有技術在身,但沒資金的技術人員,是很好的導引作用. 雖然還有市場的挑戰在,不過去除掉資金這個主要障礙,我相信會有很多人躍躍欲試的,目前只差一個 successful story 來引爆....(恕刪)
其實不是大陸要幹掉台灣,是如此多的人口不可能只發展一兩個產業,也不可能永遠只扮演一個加工廠的角色,發展IC design也只是發展的眾多產業中的一個。
台灣之所以會重視這個是因為這是台灣的主要產業之一,而大陸的這個產業如果崛起會首先打到台灣,因為台灣相對來說並沒有處於產業的上游沒有美國那些企業一樣有巨大的優勢。
MTK這樣的企業有優勢但是並沒有很大的優勢,也不是說都沒有優勢,比如TSMC這樣的優勢就很大,想趕上都很難,原因你也說了。
歐美公司中的華人這個因素不好說,要麼他們來中國大陸創業,要麼大陸發展出有足夠實力的公司吸引他們加盟,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企業。龐大的內需市場會催生出很多的企業,鍛煉一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應該才是發展的基石。
看到各位發言好像IC Design house 是個單獨產業 搞得跟晶圓代工 ; IC封裝技術 ; patent ; 市場定位 ;產品區隔 一點關係也沒有 .
海思 展訊是中國前兩大 , 排名12跟14 ; 以中國consumer / mobile product 為主 ; 跟台灣IC design house 的marketing customer 有不同區隔 .
海思 展訊到頭來還是要找TSMC ;UMC ; SPIL ; ASE . 最好他們去找中芯投片生產 .
真的印證一段話 ; 在01 ; 最好台灣科技產業技術永遠停滯; 30y的know how 累積都是虛幻飄渺 , 最好全部倒光光 ; 果然01一堆外行嘴砲無敵 .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