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來統計一下吧 ! 最近這三個月,有趕上這波無上限終身醫療險的網友,進來簽到吧 !

小弟買遠雄的
但是想問這邊買遠雄的朋友
你的壽險答的是幾萬的呢?

小弟搭的是30萬

聽說有人搭10萬 有人搭50萬?

還是都一樣呢?
事不驚人不稱仙,人不痴狂枉少年, 驀然回首來時路,分別已是若經年
我也是....
遠雄+1 我買日額2000的!!
~俠隱 ~
我是自己是保
..............>紐約人壽
daniel700312 wrote:
我也是....
遠雄+1 我買日額2000的!!
可以告知你的主約與附約還有年期與費用嗎?我想參考.麻煩了.
遠雄+1...最早之前壽險最少要10萬..後來又變20萬...最後又變成30萬...我是搭20萬
無上限有沒有陷阱我不知道
老婆是說實支實付比較重要
隆隆九 wrote:
如果真的"無上限"這麼好,是不是代表以後買"帳戶型"的都是傻瓜?

兄弟請消消火

這裡沒有一個人說"買帳戶型的就是傻瓜吧"

保險本來就是越晚買,福利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


您手上可以同時有無上限跟帳戶型,還能這麼堅持您的理念,在最近新聞炒這麼大,全國遍地瘋潮下,還能讓客戶來附和您,相信做過業務的都覺得您有才幹有理想.

搞不好這輩子領的理賠金還比帳戶型的要少


只是這句話我不懂.領理賠金的是人,商品是死的.人要領一百萬,無上限給的是一百萬,帳戶型給的也是一百萬.怎麼語氣中好像無上限商品過來了,可以駕馭人的決定,讓它被領得比帳戶型還要少?

說難聽點,往往還沒享受到"無上限"的好處時,醫院已經用各種理由把你辦出院了
曾經發生車禍然後被醫院以"沒有病床"為由而提早辦出院


無上限的好處之一,在於:

1.有長期住院的需要---而且醫院也判定確實有長期住院的必要時---醫療費不用擔心
2.享受較佳的住院品質

您當初住的應該是健保床吧?您當初的病情應該是被醫院判定可以出院吧(當然您認為還不能出院,不過猜想這大概也是醫院讓您如此火氣的原因)

對於醫院來說,只要能夠"付錢"的就是好病患

您的親身見證讓大家受惠.您也一定知道只要願意自費的病患,就是好病患

繳高一點點的保費,換來讓醫院不會趕病人出院,讓病人能有不與他人同擠一間病房的良好養病品質,

把這些醫療費用轉嫁給保險公司------這很好啊!何況有繳保費給保險公司

千算萬算都不如公司那一算


沒錯.這是不變的硬道理.發球權在誰手上誰就是老大.

問題是:

千算,百算都不願意算,難道就這麼拿自己的血汗錢開玩笑?

就是因為發球權不在自己手上,所以更要千算萬算,免得自己連事先的一算都沒算的情況下

到了申請理賠時被保險公司千算萬算


人不需要被教育,但需要不斷地被提醒.

您應該很清楚有個名詞叫再保公司

它就是推動停售理賠無上限的幕後推手.我們的政府只是因為國家財務問題而給予臨門一腳而已

但它也是讓我們買的保險公司:

有能力
有意願

繼續理賠


的後盾


何必這麼瞧不起無上限理賠商品呢?

何況它的保費便宜,內容佳,客戶主動意願也強

對比帳戶型商品的保費,對比內容,這都是查得到的吧

小弟實在看不出作為一個要向人求財的業務員--特別是沒有底薪的保險業務員,為何要跟自己的業績,自己的主動購買客戶過不去

按照""買帳戶型就是傻瓜"""的二分法邏輯...可是買無上限的人也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吧....






----------------------------------------------------------------------------------------------------------------------

題外話:

如果我是保單設計者,針對帳戶型保單,我會把一些不痛不癢/容易發生事故的項目的理賠金故意拉得很高.因為重大事故發生機率低,所以比方救護車費用,門診手術費用等給付得很高.

這種設計的竅門在於不管是帳戶型或倍數型,都是一桶水的原理---用完就沒了.

我故意讓這些小事故的理賠金拉高,讓你早點用完.



越早用完,你就要越早再跟我買


或者設限多多,讓你捨不得一輩子用完

那麼即使我賺不到你跟我買的二次保單,我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所以這是理賠有上限型保單設計精神的隱藏竅門
湯瑪斯與德蕾莎 wrote:
兄弟請消消火這裡沒有...(恕刪)

我想可能是因為語氣不好所以讓你誤會了...
我最主要的意思是,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謂的"無上限",
我承認以邏輯來看,無上限確實誘因多而且利基大...
但這種感覺卻覺得當初只顧熱賣而沒有解釋清楚的業務員,
以後要再推帳戶型的醫療險可能會有自打嘴巴的情況出現...

"比較"就是買東西的基本跟原則,業務員要推銷甚至讓客戶更加篤信"無上限"的好處時,
大部分習慣拿出"帳戶型"來比較...當這個動作成立時往往就是銷售過程的絆腳石。

我崇尚帳戶型是因為基於"用多少花多少"的原則,
人生做很多事情都是要量力而為的...
無上限以前我也很想買不過還是投向帳戶型的懷抱,
因為當你發覺一間公司如果"無上限"的醫療險銷售過多,
往後的龐大理賠金就是保險公司跟再保公司的負擔...

我當初車禍那次並沒有申請醫療理賠,因為我覺得是小錢可以自行負擔,
這就是我喜歡"帳戶型"的原因,在"一桶水"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理性克制自己的"理賠衝動",
但是如果今天是用不完的水,我想很多人都是逮到機會就想領吧?
因為這就是人性啊!
在保險業裡最大的公司應是以國泰為龍頭沒錯吧!
保費的收多...相對的理賠率也高
不管是傳統型保險或投資型保單

請詳閱216期12月號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

買保險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未來的給付,2005年壽險業共給付4,991.8億元,佔當年度有效契約保費1兆4,577.5億元的34.2%,換句話說,全體壽險公司平均每天進帳39.9億元,每天支付各項給付共約13.7億元。保費收入常被同業拿來做比較,排名前幾大的壽險公司,許多人耳熟能詳,包括壽險從業人員在行銷時也會以公司業績的同業排名為訴求,但是壽險業一年的給付金額近5千億元,同樣極為可觀,卻較少被民眾注意。

那麼從給付金額來看,業績排名前段班的公司,給付排名也有一樣亮麗的表現嗎?

哪些壽險公司的給付金額最多?


以2005年的給付數字來看,排名前10名的公司分別為國泰、中華郵政、南山、新光、ING安泰、富邦、中國、國華、台壽與統一安聯,其中國泰不論在有效契約保費收入或給付總額都穩居第一,ING安泰都是第5,富邦都是第6;而給付排名第8與第9的國華與台壽並未在保費收入的前10大。中國雖排名第7,但實際上給付總額裡,解約給付就佔了51.3%,有投資型保單專賣店之稱的統一安聯雖排名第10,但給付總額裡解約給付更佔了89.2%,若扣除不具保障性質甚至是抵銷保障功能的解約給付,則中國排名第9,統一安聯更掉到第21名
‧想和你走在雨中 想要你牽我的手.
隆隆九 wrote:
我想可能是因為語氣不...(恕刪)


文中若有多得罪之處,跟您道歉:

抱歉.


因為網路上真真假假

真人說真話

假人說真話

都無法輕易辨別

問題在於真人說的真話是用心回應的

假人說的話
似是猶非/真中帶假

卻足以把真才實料,用心回應的文章

彼此混淆,讓求問者或外行人覺得

天下烏鴉一般黑

我前幾天在站上被一堆七十幾年次的網友---本站mobile01網友---呼嚨得很圈圈叉叉,徒讓我的保險業務朋友們白忙一場,所以對網路上一些真假難分的文化更加感冒

何況一到了網路發言,未成年快要做祖父的人在螢幕中都變成了同輩同等級的化名ID;
整天作白日夢的失業漢每天上班超過12個小時的打拼族文章往往並列;

這也是網路文章回應與討論上讓人痛苦的地方


總之多有得罪之處,抱歉

保險公司會倒這是真的(如以前的國華產險/宏福人壽被接管/中興人壽)
但要說保險公司不會倒,這也是真的---因為政府會接管;也會有財團想要購併
不過我印象中還沒聽過有哪間再保公司倒過的
所以您對保險公司與再保公司的好意,相信他們知道您不是這世上唯一的一位

總之,帳戶型/倍數型的保單已經全面取代終身無上限了(9/6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