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題到一些東西
不管數字是15% 還是30% 也好
瑞士的自有住宅比率的確仍是歐洲最低 僅次於德國
城市比率應該更低
但我沒有相關數據
而近幾年瑞士的房價與德國的房價的確也是不斷上漲(2000年以來)
但跟中國還是台灣比起來漲幅仍然收斂許多
(跟中國那種一線城市200~500%的飆漲真是小巫見大巫)
自有住宅率也有明顯上升
主因仍然是近幾年瑞士與德國
經過了幾次金融危機後,展現出堅強的經濟實力
不管是資金還是人口都有較大的移入趨勢
瑞士永久居住的外國人比率增長至23%
簡單的說,這篇文章裡面題及瑞市房價成長的條件
台灣居乎都不具備
(文中還有提到一種退休金制度
似乎是你可以選擇撤銷您的退休金而換房地產? 不太確定)
但是在政府強力的壓抑投機炒作下
不管如何,瑞士的房價所得比以及房屋交易占消費比率都還是合理範圍
且政府嚴格控管租金收入以及外國人擁有房地產的份額
瑞士房屋的租金報酬率也是相當低,且這項收入還要被課高額的稅金
與其圍繞數字遊戲還不如想想政府該做什麼吧

屏東空氣好 wrote:
瑞士的Cooperative(合作社房子),是專門為沒錢又想有房子住的人設計之。Codha是日內瓦最著名的合作社,每個人先交出1萬瑞士法郎的保證金,約台幣32萬元,向有和合作社合作的銀行借錢,請建築公司蓋房。...(恕刪)
如果照文中所述房屋自有率是15%,而租屋族佔了85%,而且這85%還是屬於"沒錢又想有房子住的人",那這是不是表示85%的瑞士人其實過的很辛苦。
我是不認同現在的高房價,但我認為人人都應該要買房。房子是資產,也可以強迫儲蓄以備未來不時之需。如果台灣的社會福利跟瑞士一樣好,那把這輩子所賺的錢通通花光也無所謂,反正老了以後政府會養,小孩政府也會養。但目前台灣的社會福利明明就沒有全面性的擴及到一般民眾(僅限軍公教人員),一般人如果不趁著年輕多存一些老本,以後要靠誰來養?
說實在話,如果我每個月可以和我隔壁鄰居一樣(國稅局退休),每個月月退4萬多+2萬多(18%)一共7萬,那還買什麼房子?通通用租的就好,其他錢用來吃吃喝喝出國旅行。
瑞士人不買房是因為買不起(沒錢),還是因為不需要買(政府會養你一輩子),我覺得這兩點得搞清楚。兩國的社福政策並不一樣,不能拿來相提並論。
a88073111 wrote:
因為有房的人大多認為房是資產、現金,當動產使用
如果以國家競爭力來看,住宅用地、房屋,真的只有鋼筋、水泥而已,沒有辦法賺外匯
哪天如果中國對台灣又試射飛彈又演習
倒貼錢送你房你都不敢收!
難不成要用偷渡海外的方式離開嗎...(恕刪)
你這種論點十多年前對岸試射飛彈時就有出現過,那我想請問:如果兩岸真的開戰,你抱著股票跳海跟抱著現金跳海或是抱著黃金跳海這三者有什麼差別?答案是沒有差別,都要跳海。
兩岸如果有事,台幣一定重貶,搞不好還會變壁紙。兩岸如果有事,一定是海空封鎖,就算你有黃金也買不到機票。
另外一點就是你的觀念有偏差。
"住宅用地、房屋,真的只有鋼筋、水泥而已",從字面上看並沒有錯,而這就跟我朋友的觀念一樣:
出國旅遊有什麼好玩,山到哪邊還不都是山,水到哪邊還不都是水。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實上:山有高有低,水有深有淺,怎麼會一樣?
所以說,住宅、房屋,豈止是鋼筋水泥。房屋它是一個載體,承載了全家人的記憶跟美好時光。
我是覺得不能因為房價被無良的商人及投資客炒高就把房子視為一無是處,有機會的話還是應該要置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