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宏達電付權利金 與諾基亞言和

祝福宏達電了

宏達電去年行銷預算就200億元

超過兩個股本

如果把行銷預算回推回去

宏達電還是賺錢的

當然去年財報虧損是事實

行銷費用是宏達電目前比較大的支出之一

要在全球行銷 這筆錢是省不得

只希望宏達電能繼續往世界的舞台繼續銷售成長

畢竟真正MIT的世界品牌手機也只剩宏達電了!

股價呢?反正我沒有買宏達電股票

我只會買宏達電手機!





在內線開著TOYOTA被外線的TOYOTA超車!!!你說悲不悲哀!慚不慚愧!丟不丟臉!

雄人魚 wrote:
宏達電付權利金 與諾...(恕刪)

管他利多利空
你覺得這間注定陷入長期虧損的公司最後下場會是怎樣
看看可愛的威盛就知
凸01凸 wrote:
祝福宏達電了

宏達電去年行銷預算就200億元

超過兩個股本

如果把行銷預算回推回去

宏達電還是賺錢的


當然去年財報虧損是事實

這邏輯好好笑...

花200億行銷成本 才能衝到總體營收還小虧損的局面..

如果 沒花這200億的行銷成本 銷售量能看嗎?..

如果沒花這200億的行銷成本 搞不好手機一整年賣不到幾支 可能要虧400億喔...

有行銷費用 才會有銷售成績....如果行銷費用是0....手機賣給鬼喔...
bob19620102 wrote:
跟蘋果官司也輸=>付權利金(保密協議)
跟諾機亞官司也輸=>又是付權利金..又是保密協議....


結論是.....一間公司 從每年可以賺3~4個資本 淪落到變成不賺錢還虧錢...


問提出在哪裡?...不就很明顯了嗎..根本可以關門大吉公司收收收掉了..

賣產品 賺來的錢 可能支付別人權利金就把獲利吃光光了..根本死路一條..

一個保密協定 再一個保密協定...這裡面代表多驚人的數目?..

光每賣出一隻手機就要付給各家國際大廠"黑洞金額的權利金"..這公司 還活得下去嗎?.

按常理,的確把公司收掉對股東比較有利。不過以小股民對宏達電股價捧場的程度來說,繼續留在台股交易對某些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從股市撈到的錢可能比公司賠掉的錢要多很多...
說起宏達電,從忽視中國市場開始就註定了悲劇,當年在我在新聞上看到HTC放棄大陸市場,追捧歐美市場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王雪紅瘋了。實際上在2010年的時候大陸市場還處於非常稚嫩的階段,HTC如果發力大陸市場,是有大把的機會的

大陸市場和臺灣市場非常大的不同,從定價,營銷各個方面都有相當的差異,但是HTC不知道爲什麽,大陸區的從產品,定價,營銷,品牌全部要聽命于臺灣,決策異常緩慢,這讓我想起當年ebay當年在中國被淘寶擊敗的故事,幾乎和HTC一模一樣,也是把中國區的事物收歸北美,結果也是決策緩慢,被淘寶以小博大擊垮,爲什麽看著別人犯錯,自己還跟著犯錯呢?


bob19620102 wrote:
這邏輯好好笑...

花200億行銷成本 才能衝到總體營收還小虧損的局面..

如果 沒花這200億的行銷成本 銷售量能看嗎?..

如果沒花這200億的行銷成本 搞不好手機一整年賣不到幾支 可能要虧400億喔...

有行銷費用 才會有銷售成績....如果行銷費用是0....手機賣給鬼喔.....(恕刪)
在內線開著TOYOTA被外線的TOYOTA超車!!!你說悲不悲哀!慚不慚愧!丟不丟臉!
樓上的是所謂的民粹嗎?....
凸01凸 wrote:
...(恕刪)

沉默的企鹅 wrote:
說起宏達電,從忽視中...(恕刪)


如果忽視中國市場就不會說出中國人品牌這個在台灣被人人喊打的口號了
他們一直都重視中國市場,只是想得太簡單
以為跟各省政治高層關係良好就可以一路順遂
哪知大陸開放的速度比想像中快
三星和蘋果打造出的國際品牌形象讓有錢人甘願掏錢
而中國本地工廠轉型品牌如雨後春筍,坦白話如果說大多中國民眾預算不多支持本土牌
他們也會支持小米,魅族,華為等等
htc怎麼樣都是外人

錯了,一個品牌,再怎麼陷入困境,重點是自家人的支持,
Nokia有多少在地的員工,同樣也深獲自己本國人支持,

HTC在崛起的時候,身為台灣的我們也給予極大的支持,
RD很多都是台灣的子弟兵,這不能否認,HTC曾是我們的驕傲...

錯就錯在領導人三大罪狀:

1. 涉入政治
2. 對自家人刻薄,反去擁抱對岸
3. 對於市場定位飄移不定


第一項,就是沒事去跟人家搞甚麼總統選舉站台,結果選出來的結果就是大家苦哈哈
第二項更不用說了,沒事說自己是大陸牌,至少有一半的台灣人聽起來就是很刺耳......
第三項,最重要...一下子機海,一下子旗艦機,價格貴到離譜,再來加上一個閹割板ic事件...

當你把自己人得罪光了,再來說要修補關係~~~~~可以...
新機上市,一樣可以賣這麼貴,台灣人半價....
香港7折,大陸8折...
自己先把腳步站穩,自己家都站不穩,還想去打歐美.....

歐美的消費型電子輪替極為快速....若是沒有快速的反應,早晚就是退出這個市場..
要再進來,絕對是很困難,因為消費者印象差,要去改變是非常難的...

別再老是沉浸在以前的驕傲,從根開始做起,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

00lynn wrote:
樓上的是所謂的民粹嗎...(恕刪)


何以見得?
在內線開著TOYOTA被外線的TOYOTA超車!!!你說悲不悲哀!慚不慚愧!丟不丟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