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如果 你/妳 有間工廠你會如何經營?

不客氣
自家也是幫人代工五金零件的小工廠
如果有資金有能力設計 就要轉型
但是我們這種小工廠 就是少了銷售這條管道

大男孩.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從我還...(恕刪)

工廠多少人?每月固定開銷多少?目前現金流多少?
產品是成品可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或需再次組裝加工?
外銷或內銷為主?(鍋具要做內銷自有品牌先去搞懂"上架")
目前核心產品的毛利?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
樓主是要去接班?還是只是試看看?
如是"接班"工廠不是只能會一樣而已
如果是中型工廠是需要"接班團隊的" 一人很累

不過還是鼓勵你
1~以你年紀一開始就是"核心",不管後續如何 這些經驗都是有價值的
2~工廠能存活至今表示有其競爭力,朝向客製化差異化服務"客戶"
~健康快樂的活著..就是給愛你的人最好的禮物~
抱著謙虛的心學習

向工廠裡的資深員工學習

多看 多想 多創新

要做就做到最好

穩扎穩打 建立基礎


大男孩.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從我還...(恕刪)


看到你的文章 我想問以下幾個問題

1.為何伯叔輩的人都不想接?其真正原因?

2.工廠目前經營狀況是自有品牌還是代工還是其他?

3.工廠目前是賺錢還是賠錢?

其實問這三個問題,最主要是想了解工廠經營的情況

了解了這些問題的癥結,那你就想辦法解決,就應該是你要走的方向了

另外我覺得自家工廠或是公司,根本不需要每個部門待太久,只要懂個大概流程即可

專心的經營管理手下的人跟客戶才是你所需要學的

以上是小弟淺見,請參考
雖然我有一點點靠北 還有一點點機車..不過~我絕對是個好人
Nicole~ wrote:
工廠多少人?每月固定...(恕刪)


太細的問題我也不清楚
不過大概的狀況我都回答在17樓跟19樓
「目前核心產品的毛利、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差異化服務客戶」
這些意見很值得學習 謝謝你的分享跟鼓勵


Vin Desial wrote:
抱著謙虛的心學習
...(恕刪)


謝謝你我會努力的


炭燒系男孩 wrote:
看到你的文章 我想...(恕刪)


大伯有自己的工作及想法 叔叔已經移民美國
工廠大概的狀況我在17樓跟19樓有回覆
賺錢且經營多年 謝謝你
這些問題不清楚前 要給建議很難
5/10/50/100/500人的工廠管理模式都不同
核心產品及現金流 影響"研發規模"
不過既然是目前還能在台灣生存並獲利,廠內人才應該不是問題
目前能給你的再次建議是
你適合"業務取向還是技術取向"
要做業務~蹲工廠的時間 問你長輩即可
學技術~~一輩子學不完

技術是累積 業務是天份

大男孩. wrote:
太細的問題我也不清楚
不過大概的狀況我都回答...(恕刪)
~健康快樂的活著..就是給愛你的人最好的禮物~
我看到這篇文的第一個想法也是

為什麼父執輩的不願意接?

後來看到樓主寫他們各自有想法跟工作

我就覺得樓主難能可貴

因為很多認識的長輩也都是中小企業主

但可惜的是第二代很多都不接了 第三代更不用講

一大半是遠居美國不回來

一大半是嫌傳統製造業太累、太髒

看到樓主身為第三代 反而想要接下爺爺的基業

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請加油!


對外:做品牌、重品質、吹毛求疵

對內:訂定標準化作業流程(SOP)、生產流程量化處理、做ISO
大男孩.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從我還...(恕刪)


建議你先分析目前的問題吧~
針對問題去解決,
會比較快與容易看出成效~

譬如:獲利能力不佳是 (1) 接單量太少 (2) 製造成本太高??
如果是收入端的問題,就要從業務方面著手~
若是製造成本太高的問題,就要從工廠製造著手~


您認為 "要有高獲利,就要有自己的品牌",
很抱歉,我認為這個觀點未必是對!!

品牌經營不易,
如果創立品牌 (售價提高) & 降低製造成本 (BOM & 製造費用降低) 一樣可以提高獲利能力,
是不是該選擇比較好走的路呢??

建議有一個點你可以看看,
就是你們家跟競爭對手的比較,
你們的優勢是什麼,
對手又是什麼,
差距有多少~
大男孩.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從我還...(恕刪)


先別亂想,
埋頭下去做,理出個線頭,
通盤熟悉之後再來研究該如何經營吧。

回歸正題,若是我是你,
想接手就先下去做,
身為管理者不一定要樣樣強,
但是對於工廠的工序要樣樣懂,
這樣才能管理員工。
不然只會被員工牽著鼻子走。
先從基層開始幹吧,
做個一、兩年再從中尋找管理的方向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