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星期一:兆豐金併彰銀...


可達瓜瓜 wrote:
花一點點錢 可取得兆...(恕刪)


彰銀市值約1500億,資產過兆,大家加油。
可達瓜瓜 wrote:
花一點點錢 可取得兆元資產
超划算

花錢買股票,得到的是股東權益,而不是銀行所控制的總資產.

扣除所有負債,彰銀第三季每股淨值只有14.26元, 以今天18.xx元股價來對比,
不算便宜, 特別是沒有附帶經營權的股權,並沒有任何附加的溢價存在.

絕大多數銀行控制的"兆元資產",是屬於存款人與各債權人,
不是屬於股東所有.
Katong wrote:
花錢買股票,得到的是...(恕刪)

請教 Katong 大
Katong大 認為 台新金 如何處置 彰銀 較好

個人是覺得 政府不讓 花時間經營也沒意義
不如 提列彰銀價差呆帳
放棄經營權 所有人馬回台新金 衝刺台新金業績
先保留彰銀 不合併 價好再賣
最好跟政府簽約 持股20年內出清 不再增加持股
(但也要政府同意可以不用賣)

今年台新金獲利不錯 抵呆帳
最多明年發不出股息

財政部與金管會派系角力,

張盛和上週說的、曾銘宗馬上傳出另一套...

單位不同、吃相不同....

pk-king- wrote:
因為是財政部主導

早就已公營行庫的角度去摸頭了

台新
對這種炒作的題材...大家實在不必如此認真..又不是要寫論文
可達瓜瓜 wrote:
個人是覺得 政府不讓 花時間經營也沒意義
不如 提列彰銀價差呆帳
放棄經營權 所有人馬回台新金 衝刺台新金業績

我們都知道,當年彰銀呆帳近19%,虧到快脫褲子,
政府又無力(或是不想)出錢增資, 因此政府釋出22%股權,
承諾附帶經營權,也才引來包括新加坡主權基今淡馬錫控股各路人馬
角逐, 台新金也才以當時的天價標得股權, 後來誰知道...

竟然取得控股權的一方,竟然無法主導公司, 官字兩個口,民不與官鬥...
又再一次印證了...

我想,台新金也很想放棄, 但是...弄了十多年,沒賺到錢,對股東也很難交待.

最大問題在於:誰會願意接手台新金手中的彰銀股權呢? 有誰要呢?

當年台新金以天價的溢價標得, 它的溢價是因為會有 "經營權".

過去10多年,不就證明了,政府是小股,但它用主管機關的行政手段要主導.
任何接手台新金手中彰銀股權,成為最大股東的機構,不會得到經營權.

一份股權;有附帶經營權,或是不附帶經營權, 價差很大.

有誰會願意買下銀行股權,成為最大股東,但又沒有控制權呢?
也就是說,買下股權的人,只能當個財務投資者,不能100%主導公司.

以這種情況來說,單純財務投資,買超過22%股份,風險實在太高了,
因為你無法主導經營,處處受制於政府與工會,動不動要罷工的.

我認為,台新金除非以極低價把大股份分拆成小股份,以極低價賤賣,
要不然,不會有人要成為彰銀最大股東.



台新金提原價售出彰銀選項 張盛和:無法高於市價買回
2013/11/25 10:35 鉅亨網
---------------------------------------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耳熟能詳
難道台新金不知金融投資有風險?
買賣當然依市價買賣,怎可能依成本來買賣

kuaners wrote:
台新金提原價售出彰銀選項 張盛和:無法高於市價買回
2013/11/25 10:35 鉅亨網
---------------------------------------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耳熟能詳
難道台新金不知金融投資有風險?
買賣當然依市價買賣,怎可能依成本來買賣



簡單平凡就是幸福。 心是一塊田,快樂自己種。

Katong wrote:
台新金除非以極低價把大股份分拆成小股份,以極低價賤賣,
要不然,不會有人要成為彰銀最大股東....(恕刪)

謝謝 Katong大 說明
如併給兆豐金 雖有損失
但至少也比較好賣出兆豐金持股
kuaners wrote:
買賣當然依市價買賣,怎可能依成本來買賣...(恕刪)

kuaners 大
當時 台新金 是遠高於市價標經營權
那時 彰銀市價 約在15~19元 台新金出26.12元
如當時是市價買進彰銀 大概沒什麼疑問

另外這不是從市場買彰銀股票
是政府做主 彰銀另現金增資股 22%
如市價15~19元 誰會出價 買現金增資價 26.12元(是因為附有主導經營權)
通常沒有經營權的增資股
約市價 7~8折價
大概 12~16元

且增資股的錢 365億 全部被彰銀拿手
照道理 應由彰銀 減資22% 歸還365億元 才對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