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務上除了特定的好日子以外,一般基金要達到超額績效往往運氣成分來的高些。
(其他時間就大多是跟著大趨勢擺盪)
以下是個我想跟初入理財之門的朋友分享的概念
「你可以在任何領域找到專業人才協助你,但是投資領域卻很難」
為何?
我有幾個朋友自己在家做期貨(或是股票)維生
甚至算起來其實還該算是我金融及理財領域的老師
我就問過他們為何不去當個甚麼基金經理人
他們白我一眼說,我目前自己晚上看盤操作白天去打球兜風逛街
沒事跟像你這樣志同道合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談談大勢日子不是很好?
何必需要跑去幫人操作資金然後賺些微薄的薪水?
何況真去當基金經理人我自己也沒空操作了.....
那問題就來了
既然高手還是傾向幫自己賺錢 (也可以自給自足)
那檯面上「大部分」靠拿手續費來幫你賺錢的是誰呢?
(PS 你可以把這主詞換成 投顧老師 理財專員 等都適用)
Joe_C wrote:
理論本身問題可能不大...(恕刪)
也不能這麼說啦!
首先,基金操盤經理人,薪水是很高的。
高到一堆上市公司的老闆薪水可能都比不過。
特別是明星經理人。
有的基金公司採用分紅制度,基金績效好,經理人就能分得極高的紅利。
這當然不是說國內的基金,而是說國外基金的狀況。
其次,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同樣的風險。
有的人即使投資規劃強,但他本身不見得願意讓自己的錢承受那麼高的風險。
所以經理人可能把自己的錢用低風險的方式處理,而他本身操作基金,去賺那高薪。
五六十歲的人,每年有固定的高薪可以領,又可以用別人的錢來操作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何樂而不為?
用別人的錢跟自己的錢,心理壓力也不同,也比較不容易失常。
古人說「易子而教」,就是怕顧忌太多反而失常。
有的人就是指導別人的時候說的超準,但是自己下場卻失誤連連,就是心理壓力的問題。
當然 Joe 大說的也是事實,電視上的一堆投顧老師,主要都是賺會員費用的。
至於他們自己績效好不好,就不與置評了。
很多基金經理人水準跟投顧老師差不多,這也是事實。
只是說一下,還是有一些真正很強的基金經理人,不是所有的強手都只喜歡自己悠閒的過生活。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有的人就是喜歡掌握幾百億資金的感覺,有的人就是喜歡出名的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