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買進東鋼(2006)

josenuevo wrote:
KY的Benq西門子賠了一屁股,所以友達賺再多也不夠

再來,你舉到中鋼

你說東鋼不夠強,外資賣壓很沉重

我想請問,在不討論外資為什麼一直賣的情況下

如果把東鋼的三大法人賣單和中鋼的三大法人買單互換

那你就不會說東鋼弱勢了

中鋼5/22~6/24被一直賣,從26.25到23,不也一直跌

那就來看看

是東鋼22.8到29.3比較有肉

還是中鋼23到26.25比較有肉


你是想說服我、還是想說服你自己

""如果把東鋼的三大法人賣單和中鋼的三大法人買單互換""
這句是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我只是說這類股票外資沒有回頭、是很難漲的
所以你講中鋼五月外資大賣下跌,並沒有違反我的理論

中鋼近期最低點 23 元,至今漲幅有 13 %
東鋼最低點 22.8 元、至今漲幅約只有 7 %

月線線型
中鋼

東鋼

應該不會有人認為東鋼比中鋼強吧
東鋼目前根本還是長空線型中

股市強弱只有看漲幅、想其它東西並沒有意義
因為只有股票才和你的收益有關
公司賺不賺錢則未必、而且無關的也非常常見


東鋼現在的漲幅、只是建於大盤強勢和自己本身的跌深反彈
比起其它反彈的權值、東鋼漲幅也不能算大
只靠說技術線的大量就說要反轉,那是非常不可靠的
要說跌深大量、宏達電最近少過嗎?依然是不停破底、不是嗎?


而且這個節骨眼上、比東鋼好的權值標的一大堆
今天休假,接續一下私人看法:
前面有人提到:老實做生意的老闆、不會去關心自家股票起落
這句話不完全對,公司的董事長,除了要對員工負責,也要對股東負責。
股價是需要常常去關心的,不能讓公司的股價無理的跌價還像聾子一樣置之不理。只是一般老闆會交給專業的去打理。

東鋼的老頭家是我自己觀察是相當封閉保守的經營者,非常專注本業,幾乎和建築鋼品和大型鋼品以外的東西都很少會去投資,夠專注了吧,我個人認為這是他經營上的一個很大的致命傷,股本比東鋼還小的豐興,憑著靈活的經營策略和開拓產品線,前幾年開始將東鋼打的節節敗退,這可以證明,即使傳統產業也必須在經營上不斷創新和多元化經營,不然也會被淘汰。

但要說從東鋼的股價就說東鋼的經營非常弱勢,倒也未必。這七八年來,東鋼上一代老闆已經慢慢退出經營,經營權慢慢由二子接掌,加上我認為變化最大的是,公司從2000年開始總共發行了六次可轉換公司債,每一次發行金額一次比一次還高,股本從五十幾億擴張到了近一百億。一方面侯家的股權已經被稀釋不少,二來二少開始慢慢接手經營,其實公司的經營方針已經趨於靈活,也慢慢伸及其他種類鋼品市場,所以上一篇我會提及可以給予兩年的觀察,而且外資我看來就是比較專業錢更多的散戶,外資常常不準的情況也非常多,因為股本擴張稀釋獲利加上又處於花大錢投資擴廠的階段,所以獲利表現自然不好看,就會反映在疲軟的股價上,外資只不過是看到現象來回應買賣,他們未必會去留意一家公司檯面底下的一些事情(不管是好是壞),加上東鋼上個月才剛被調降台灣指數的權重,很多外資都是跟著指數買賣調節,所以外資買賣只是果,來因是其他因素。當然如果一家有高度國際化的公司,這時外資的態度就重要許多。

如果已經買了或者看好東鋼未來兩年後的潛力,不妨就暨來之則安之。不然的話,可以改投比較穩定的龍頭,例如中鋼,或者獲利能力強的,像是豐興,或者要等到鋼鐵業的春天來再看看也可以。
就我過去操作來說
東鋼22左右才考慮
它近五年eps徘徊在1.5
yenchunwang1427 wrote:
今天休假,接續一下私...(恕刪)


公司經營的好、不用公司買自然就會漲
天天在高喊股價太委屈的老闆、又有幾個真的老實做生意

股票並沒有人拿槍押著你買
股東自己選擇這家公司、當然股東要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
不可能會有那家老闆會補賠錢的價差給你

股票這種東西要漲很簡單、只要有人一直買就會漲

公司經營、有沒有獲利都是其次,那些也都和股東利益沒有直接的關係
唯一和股東關係最直接的、只有股價
股價不漲、你公司經營數字再好對股東又有什麼鳥用



還有一點
以一般小散戶的人力物力、對一家企業的瞭解分析的能力有可能超過法人嗎?
你打的那些東西、難道那些一直出脫東鋼的法人統統會比你更不清楚嗎?
我去看了一下東鋼的外資進出,從7/25開始賣持股也從18.4%開始下降,一直賣到12.3%

其中有三天外資也是賣8/15~8/19持股比例反而還增加到20.4%,為什麼賣超持股還會增加

如果那三天的賣超扣掉的話實際上比例可能只有10.多%到11.多%

而且外資那麼多間不可能每間都幾萬張幾萬張的賣,最主要的賣壓還是來算美林跟

摩根史丹利,8/29~30號賣了近三萬多張也沒賣到跌停,

而且資卷在這二天回補跟買的時間都在最低點

附個圖


我自己並沒有想推自己公司股票的意思,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好的標的物,但我再提出一些我不事很認同的觀點,我這裡條列出來:

一、有人說本業經營的好,不用公司買股價自然就會上漲。又說股價不漲、公司經營數字再好對股東又有什麼鳥用,前後矛盾發言到底想表達什麼?反問一件事就好,如果老闆不用關心股價,為何公司還要上市,專注本業自己人賺就好,幹嘛還要冒著公司價值在市場上波動的風險?東鋼侯老闆本身就有一家私人公司,不上市的,賺的利潤不比檯面上的鋼鐵業差,這種公司台灣很多很多,背後的負責人都是上市公司的老闆。舉兩個例子,你以為張忠謀每次出來講話是講心酸的?那談話有意無意間都會影響股價。郭台銘為何在外資看空鴻海必須跳出來,難到等外資開始屠殺鴻海股票還在專注本業置若晃聞,那他一定會被其他董監事和大小股東叮的滿頭包,如果該老闆持股不超過一半,卻不關心股票市場的狀況,就不是聾子而以,而是植物人,因為它處於可能會被拉下馬的風險。董事長要做的事情不是公司營運(本業)而以,對外還有產業現狀和動態的分析和決策,再來一部份就是公司在交易市場的價值,就是股票。如果有人說出公司股價不重要,只要本業經營的好這種話,那他只適合創業當私營公司的老闆,不適合公司上市當董事長,公司上市後經營者很多心態都要改變的。

上市公司的老闆時常關心股價,這不是不務正業,這是他的"正業"之一,因為他要對投資公司股票的股東和投資人負責。

二、股東關注的重點不一樣,對小股東和散戶來說,股價是重點。但對長期持有的大股東,股價是次要,公司獲利多寡才是重點。對這些人而言,配息一毛的差距可能就是差上百萬甚至上千萬。

三、外資的影響力:有人一直在高估外資的影響,沒錯,對台灣股市的整體來說,外資的影響是越來越大。但現在是討論個股,而不是大盤。外資對個股有多大影響,要看籌碼,就是外資所佔的持股,現在來看看東鋼這支,我可以告訴各位,東鋼和台灣很多其他中小型企業一樣,非常多都是家族持股。東鋼在六次形同增資的發行公司債以前,侯家人和他子公司的交叉持股就佔了將近70%,經過數次發行公司債以後,家族持股慢慢降至50%左右,其他的持股,裡頭約10%是公司員工的持股,以公司高階主管佔大部分,其他董監事持股佔15%,剩下的25%由三大法人和散戶瓜分。其中外資佔約15%,剩下的就是國內的小股東,就散戶、投信和自營商。
一家外資持股不到20%的公司股票,基本上光憑外資是很難撼動公司股價,這是一點要認清的事實,即使外資持股佔了四五十趴的股票,也不是外資一方說了算。強龍再怎麼強,都壓不過地頭蛇,除非蛇太爛。三大法人再怎麼買,影響力絕不可能大過公司派,除非董監事要放給它爛。股價會被外資屠殺,通常是公司的基本面惡化加上重大利空,給予賣壓強大的理由,外資賣股若沒有產生跟進的效應,對股價影響不大。
況且外資的動作通常不會一致,假如是基金投信,通常會持有很多家公司,影響力也不一而足,有人看空也會有人做多。我的上一樓有寫,但其實這一天外資的倒貨還有一部份為國內自營商和投信接收。外資是有影響力,主要是跟進的效應,外資看好可能會帶動一些買盤,但要說他可以掌控股價,這是言過其實,當國內的董監事和大股東都是死人?外資影響力不小,但沒那麼神,ok?
我不會說現在東鋼有多好,但是現在股價有被賣壓屠殺的理由嗎?沒吧?摩根和美林出脫是因為東鋼權重被調降而調節,權重升升降降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了。

四、真要玩,外資是玩不過國內董監+大股東+國內法人聯合。我之前就寫過,外資就是錢很多、專業的散戶,有的外資還有專業的研究團隊,這誰不知道,不過會去拜訪公司的外資是極少數,屈指可數。但外資終究是一盤散沙。外資要引發一定程度的賣壓,通常除了本身自己出貨,還要影響國內的散戶恐慌一起賣,這樣還不夠,還得拉其他外資和國內法人一起出才會重創公司股價。新興市場因為外資持股的比例很高,所以外資撤離會重創該國股市,但台灣中小企業不同,只要沒有多次增資,股權大部分都掌控在經營者手上。除了家族持股,董監事和大股東都是親友團,如果是金融業,甚至連國內投信和券商可能都是互通訊息的"自己人"。老闆即使不時常關注股市,底下的訊息網也會幫忙自動監測市場動向,外資在幹嘛公司派的眼線第一個先知道。外資胡搞亂賣,沒有基本面惡化,沒有投資失利,沒有重大利空的情況下,正常的董監事是不可能坐視不管,尤其外資還放空,這是非同小可的事,外資你以為要放空就放空,沒有理由一定慘遭修理,外資如同外來球隊,在人家的場子作客投資獲利,主力不是聽外資的,而是國內的持股,不要過份誇大外資的力量。
這是國內中小型企業的情況,有些外資持股比例高的大公司,外資影響力就大的多,像友達宏碁這種在國外又有發行ADR,全世界有國際投資客買賣,會交互影響,外資的影響力更大,可是東鋼不是它們,外資賣個2%有重創東鋼的股價嗎?

五、最後稍微講一下公司的優劣勢,前一篇有提到,東鋼在國內主要的劣勢就是靈活度,國內很多鋼鐵廠,除了中鋼外,股本都不高。東鋼算是裡頭私人鋼鐵公司股本算是高了。東鋼的鋼品在國內很難有競爭優勢,因為一些小的鋼鐵企業人事成本更低,削價競爭,董事長強勢主導市場策略。但是東鋼的優勢在於外銷這塊,外銷的鋼品國外的規格上百種,必須內部很多部門的配合,尤其品管特別重要,如果從事電子業的就清楚不過。這不是一般大部分員工使用契約工的小工廠可以吃下的市場,即使是豐興,外銷的規模也不如東鋼,這部分目前就中鋼做得最好,供參考。
現在外資賣壓不小
籌碼也不穩定
融券也不少........
yenchunwang1427分析的很全面
橙月 wrote:
yenchunwan...(恕刪)



代大老闆身份發言的成份太多、忘了他自己只是小股東不是大老闆
只站在小股東的立場用大老闆的身份發言
這種分析方式是很常見的自我安慰方式、用途只有自己騙自己


就拿他提的張忠謀就好了、如果老闆目的是維持股價
那根本不該發表對股價不利的言論
但是實際上張忠謀、還有台塑的李志村都有發表過對公司前景不看好的言論
哪有什麼要維護股價股民第一的風範?

至於郭董正事不幹老是在媒體高喊股價太低、要衝到幾元時
什麼時候股價賞臉過~~2009 高喊的鴻海要到200元,只是害死更多小股民
算什麼負責任的老闆
倒是最近沒在電視上看到他、股價就上漲了


對一家公司的來說
上市好一點的只是方便集資、賺錢就分給參與集資的投資人
壞心的就印股換鈔坑殺投資人、其它就不要想太多

還有身為一個公司的經營者
如果真的要從公司挖錢,手段實在太多了
經營層親信開小公司就可以把母公司獲利直接吸光,一點都不用給其它小股民
這種手法非常常見
哪會在乎那股票分的多一毛少一毛


至於外資的影響力、阿殺不魯股我不敢講
像這種股票到達 100 億以上,幾乎都只會跟著外資跑
統一、鴻海、宏達電、聯發科、中鋼,唯一的例外只有中華電
放到東鋼的主跌段,哪波外資沒有參一腳


請問一下有人還要說外資對東鋼沒有影響力嗎?



分析要有數據實例去評論,並且講到通則萬股都可用
而不是站在小股民的利益觀點用大老闆的身份去發言迎合
這種方式只有讓自己痲痹危機,完全無助於賺錢

講白一點,連朝夕相處的家人、死黨朋友我們都不一定可以完全瞭解了
竟然可以對一般小散戶應該沒機會見面的董事長這麼有信心~
要多就多,要空就空
我認為沒什麼好筆上爭論的
應該是幾個月後再回來看這帖,到底多空誰贏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