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北美石油產量超越需求,成為輸出國家。


O淳風O wrote:
可以從美國天然氣產量大增後。。。分析一下美國可能的產業變革嗎?

敝人只知道美國接下來天然氣儲藏及管路建設必大增。。。還有建築管線鋪設會改變

還有天然氣發電。。。帶動的電力儲存傳輸改變

但是對於石油生化化工及紡織塑膠。。.(恕刪)


最大的影響,可能是PP與PE的市場將會大洗牌
PP與PE目前最便宜的產出國是沙烏地阿拉伯。因為沙國自產原油,在地生產在地提煉,製成PP與PE塑膠粒銷往亞洲。因為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的塑膠輕工業發達,製成塑膠製品販售。 受到沙國低價傾銷塑膠粒的影響,亞洲的PP與PE廠利潤都不佳,所以福聚經營者決定退出市場,把工廠賣給李長榮集團

美國的石油氣,讓PE與PP提煉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亞洲大量消費品運往美國後,空櫃子還要再從美國送回亞洲裝下一批貨, 所以美國往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運費相當便宜。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廢紙女王要千里迢迢從美國運送廢紙到中國。

美國的PE與PP塑膠粒可能大舉往亞洲銷售

我最看好的是台塑美國廠。 可是台塑美國廠是王家私人持有,跟台灣台塑集團其實沒啥關係
所以............... 買不到

另外, 如果美國的瓦斯車成為主流, 美國大車廠可能會谷底翻身
willk wrote:
很多新聞台灣是不會報的

更好笑的是江宜樺竟然說台美沒FTA所以不能買美國天然氣

有這等領導人跟政府智庫幕僚程度如此之低..難怪台灣江河日下

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研究

等台灣報紙報出來...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要保持好奇心...先不要否定別人

大大說得非常好

這個算是半年前的新聞
不過當時預測是2014年自給自足 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
去年年底我就布局相關類股了
抱住不放的 半年目前都有50%以上利潤 (後面還有的漲)

至於台灣政府....大大也太苛求了吧?
哪有官員願意為台灣的利益去向國外的爭取的
都嘛在做可以賺錢進口袋的工程 哀
換我們兩個上去 最少可以幫國家每年在天然氣上賺100個億 切

至於瓦斯車 美國已經動手一段時間了 重點在大眾運輸工具上 (台灣新聞大概半年後就會出來了歐)

更厲害的是 美國的電動車會是將來的主流
一台電動車90萬台幣 充飽電可以跑120~150公里
聯邦政府幫你付 22.5萬
州政府幫你付 7.5萬
一台電動車只要 60萬
然後在政府補助的充電站可以"免費"快速充電 半小時就可充飽
在家裡充電也可以有政府補助電費
簡單說 花了60萬後 這輩子都不用再看油價了 甚至可以免費到處跑

美國的發展 將來勢必看好
因為國家領導人真的很夠力
加上歐巴馬口才真是好
(最近都在看他演講的youtube 當作練口才的教材)
對政策又夠堅持 不怕人罵
讓我看到這個國家在對的人領導下走向對的方向
這大概是我用腳投票的主要原因吧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gtsai1 wrote:
至於台灣政府....大大也太苛求了吧?
哪有官員願意為台灣的利益去向國外的爭取的
都嘛在做可以賺錢進口袋的工程 哀
換我們兩個上去 最少可以幫國家每年在天然氣上賺100個億 切

至於瓦斯車 美國已經動手一段時間了 重點在大眾運輸工具上 (台灣新聞大概半年後就會出來了歐)

更厲害的是 美國的電動車會是將來的主流



g大強!!..

瓦斯車的確在bus/truck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使用lng/cng做汽車燃料..比用汽油省30-40%

至於電動車..以後的確是主流,但是可能沒那樣快

因為瓦斯車實際上讓美國油電混合車賣的不好

(而且電動車發展卡到現有大油商的既得利益,相對瓦斯車起碼大油商手上有天然氣

可以分一杯羹,要推比較容易一點)(電動車VS汽油車的戰爭遠從福特跟愛迪生那時就開始了)

純電動車可能要再3-5年,等電池技術再成熟一點

美國LNG出口在美國也引起很大的討論..但是實際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都已經在美國插旗

就等基礎建設一好..馬上就可以出口了

台灣中油連談都還沒談..大概要排到可以出口..也要2020年以後

到時美國天然氣價格是否還有優勢還是未知數
crab69 wrote:
最大的影響,可能是PP與PE的市場將會大洗牌
PP與PE目前最便宜的產出國是沙烏地阿拉伯。因為沙國自產原油,在地生產在地提煉,製成PP與PE塑膠粒銷往亞洲。因為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的塑膠輕工業發達,製成塑膠製品販售。 受到沙國低價傾銷塑膠粒的影響,亞洲的PP與PE廠利潤都不佳,所以福聚經營者決定退出市場,把工廠賣給李長榮集團

美國的石油氣,讓PE與PP提煉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亞洲大量消費品運往美國後,空櫃子還要再從美國送回亞洲裝下一批貨, 所以美國往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運費相當便宜。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廢紙女王要千里迢迢從美國運送廢紙到中國。

美國的PE與PP塑膠粒可能大舉往亞洲銷售

我最看好的是台塑美國廠。 可是台塑美國廠是王家私人持有,跟台灣台塑集團其實沒啥關係
所以............... 買不到


基本上是這樣

不過中東在丙烯系列產品優勢不像乙烯系列大

未來中東天然氣供應會相當吃緊..後面石化投資會轉向增加石油腦進料比率

而且當油價下滑時..中東是否還會對乙烷進行高額補貼還是問號,預期中東PE大投資潮已經結束
(連SABIC都要在美國蓋乙烯廠)

其實台塑持有台塑美國22%股份

不過台塑美國再好也是這兩三年而已

因為美國後面有七到十套百萬噸乙烯生產廠要出來..台塑美國討不到便宜(FPC USA新廠還是量最少的一座),丙烯的話..會利用便宜的丙烷生產丙烯(PDH)

到時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可走6000TEU以上大船跟大油輪與LNG船後,墨西哥灣到亞洲運量會大增

墨西哥灣石化產品不用走火車到西岸轉貨櫃到亞洲..可直達亞洲

美國對亞洲乙烯產品影響力會大增,丙烯系列的話則是看中國擴產速度

但是相對PE/PP便宜後..會加速取代PVC應用,對世界PVC大廠台塑來講會是一大利空

(要思考為何DOW/EXXON/LYB不進入pvc的領域)(PVC優點在低價/易加工,但是有塑化劑跟回收問題)

相對PE/PP用量會大增..不見得看太壞..加上美國乙烷低價也只有兩三年時間

等乙烯廠大量開工後,美國乙烷勢必會大漲,壓縮美國乙烯廠獲利

至於苯跟丁二烯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這也是跟裂解廠進料選擇有關

未來台灣石化業勢必要轉往苯系列跟丁二烯系列發展..台股塑化股也要往這方面去選擇

不過未來有時往往不如大家想的那樣

就順勢吧
相關產業的基金
可以開始買了嗎
現在買不知道會不會慢了一步...
電動車沒那樣容易推,光充電的利益就會卡很久,這利益太大,得標的有長期利益

至於電動車90萬,那是不含電池的,問題是電池一個就要幾乎90萬,充電也是問題,不是類似加油10分鐘內可以完成的,高壓電那種還有其他包含安全和用電量的考量,小地區實驗一下可以,大規模有問題

至於天然氣價格,這其實很難說的,經濟學的原理是價格由供需決定,目前是供給增加,但需求的增加速度還跟不上供給,但如果每個國家都大量採購天然氣呢?光把10%發電由燃煤改成天然氣,是否會推升價格呢?這部分還很難說,目前只有美國發電結構改了,其他國家變動還不大,真的每個國家都改,價格怎樣還是未知數

天然氣大量發電對我們這樣的進口來說有問題的,運送和儲存的困難度很高,台灣天然氣的存量只有幾天,相對於原油可以一個月還有很大差距,能否在台灣大量運用,還是得先看美國發展的狀況,衝第一有好處,但也有些未知的風險,到底如何,慢慢觀察會比較清楚
economic wrote:
電動車沒那樣容易推,光充電的利益就會卡很久,這利益太大,得標的有長期利益

至於電動車90萬,那是不含電池的,問題是電池一個就要幾乎90萬,充電也是問題,不是類似加油10分鐘內可以完成的,高壓電那種還有其他包含安全和用電量的考量,小地區實驗一下可以,大規模有問題

至於天然氣價格,這其實很難說的,經濟學的原理是價格由供需決定,目前是供給增加,但需求的增加速度還跟不上供給,但如果每個國家都大量採購天然氣呢?光把10%發電由燃煤改成天然氣,是否會推升價格呢?這部分還很難說,目前只有美國發電結構改了,其他國家變動還不大,真的每個國家都改,價格怎樣還是未知數

天然氣大量發電對我們這樣的進口來說有問題的,運送和儲存的困難度很高,台灣天然氣的存量只有幾天,相對於原油可以一個月還有很大差距,能否在台灣大量運用,還是得先看美國發展的狀況,衝第一有好處,但也有些未知的風險,到底如何,慢慢觀察會比較清楚



(1)電動車包電池連90萬都不用 請看連結
Nissan的電動車 (非打廣告 如有需要會移除)
75萬包含電池開回家
我朋友是買最高級有 Lv4 30分鐘充飽電的電池 是90萬

(2)補助款 共$10,000.
美國聯邦政府的各電動車補助款 這台是$7,500
加州政府電動車補助款 $2,500

(3)充電站地圖
充電站地圖
很多都是政府補助不用錢的充電站
在家充電22度可以跑160公里 (保守估計一塊錢台幣跑 2.4公里)
政府肯先推廣免費充電 然後車主可以在自己家充電
請問充電的利益衝突在哪邊?
難道你是站在既得利益團體方面要靠電動車發大財嗎?
還是電動車會擋你的財路?

天然氣就不跟你談了
因為政府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然氣絕不可行"
然後配合各電廠降低發電率 和 新發電廠延遲完工
要合演一場台灣缺電所以核四非蓋不可的戲

等戲演完了 政府就會開始談天然氣了
根本不用我在這邊解釋 你將來就會聽政府的話 點頭如搗蒜了
這就是得到正確資訊和道聽塗說的落差

不相信!?
簡單問你一句 你那電池一個要90萬 聽誰說的?
連結貼一個看看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willk wrote:
因為瓦斯車實際上讓美國油電混合車賣的不好

(而且電動車發展卡到現有大油商的既得利益,相對瓦斯車起碼大油商手上有天然氣

可以分一杯羹,要推比較容易一點)(電動車VS汽油車的戰爭遠從福特跟愛迪生那時就開始了)

純電動車可能要再3-5年,等電池技術再成熟一點

美國LNG出口在美國也引起很大的討論..但是實際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都已經在美國插旗

就等基礎建設一好..馬上就可以出口了

台灣中油連談都還沒談..大概要排到可以出口..也要2020年以後

到時美國天然氣價格是否還有優勢還是未知數

大大非常專業 小弟自嘆不如

沒錯對電動車的推廣 目前還是不行
政府是一頭熱想扶植 但是人民接受度不高
我記得看到一篇報導 提到Honda的fit純電動車在美國加州四個月只銷售68台
但是Toyota的油電混和車賣超過15,000台

短期 瓦斯車是最有可能興起的下一次代車種
在天然瓦斯出產地的德州已經可以看出趨勢了

至於LNG液態天然氣的出口
美國政府有兩極化的討論
(1)完全不出口 讓美國傭有全世界沒有的能源優勢 讓全世界都想在美國建廠生產 (獨大)
(2)跟其他產油大國搶世界的能源輸出大餅 用能源控制世界各國的經濟 (操作)

不管哪一個政策實施
美國已經確定是贏家了
早一步跟美國簽約的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 也會是受益者

中國也非等閒之輩 除了投靠蘇聯買他們的天然氣外 也偷偷的新建中國到中東的油管線
有遠見的國家都在長期對能源來源佈局

剩下沒遠見的國家....掙扎吧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gtsai1 wrote:

因為政府現在的說法就是"天然氣絕不可行"
然後配合各電廠降低發電率 和 新發電廠延遲完工
要合演一場台灣缺電所以核四非蓋不可的戲

等戲演完了 政府就會開始談天然氣了



知道這個就已經氣到不行了。。。。。。。。。



最近日本已經被美國核准可以出口天然氣了。。。成為第一個獲美國准許出口的國家

加上。。。俄羅斯西伯利亞油管建設。。。中國搶輸日本。。。油管將架到日本海邊


日本漸漸減少經過台海周遭運油的依賴。。。台灣對美日的重要性又減少好幾分
O淳風O wrote:
知道這個就已經氣到不...(恕刪)

好險我沒有全部寫出來
要不然會大大可能會氣到住院

其實日本跟俄羅斯建油管的新聞大概兩三年前就有所聞
美國其實已經很明白的透漏 台灣已經不在其保護範圍了
菲律賓是用來取代台灣的南海同盟
將來可以長期觀察

光看菲律賓殺我國漁民就知道了
台美如果真的是同盟陣線
美國早就派人干預 逼菲律賓總統出來道歉外加賠償了
後來的發展 我就不用多說了 大家都看的到

美國對地區性恐怖平衡的拿捏是非常準確的
只要稍微觀察 就可以知道台灣現在處境很艱難
大概也只剩一條路可以走了 哀

還是不要討論 因為再說就保證一定倒樓 點到為止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