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in0423 wrote:不知您昨天有沒看他昨...(恕刪) 兄弟,要調降証交稅,刺激交易量,當時只有阿斯匹靈敢把自已的觀點說出來。其他的來賓,不是一味附合世光的一定要課的証所稅理論,財政困難是股民沒繳稅。完全忘記有証交稅這件事,還是証交稅不是政府稅收的一部分,而是類似健保補充費的東西呢?
pearl888 wrote:兄弟,要調降証交稅,...兄弟,要調降証交稅,刺激交易量,當時只有阿斯匹靈敢把自已的觀點說出來。(恕刪) 我不認為有到 "當時只有阿斯匹靈敢把自已的觀點說出來"這樣的程度這類節目,就製作單位已經訂好主軸,主持人鋪梗,來賓發揮而已而要講那些東西,早就說好不然來賓那麼會做圖表,該有的圖表在主持人說一句話他就會馬上出現喔然後主持人接著鋪梗,下一個人還會出現正確的圖表這麼強?不可能~~依世界資本市場的做法捨正交稅而取證所稅以利資本流通的趨勢這是很直覺而且在邏輯上完全不需置啄的做法至於健保補充費,一碼歸一碼是另一回事
KCLin0423 wrote:我不認為有到 "當時...(恕刪) 你說的不是就是我的觀點嗎?在証所稅和証交稅之間要檢討不是嗎?楊世光只有一味的宣導証所稅的必課性,而故意不去說証交稅的合理性。就好像大街上罵你,卻在小巷裏跟你道歉,這樣做法,可以苟同嗎?另外一點,外資課不課証所稅,賺最多的,一毛都不用繳,有理嗎?
pearl888 wrote:你說的不是就是我的觀...(恕刪) 1.早就有人指出,57金錢豹從 615 當時的立場到現在,都是一樣沒有改變(所以稱不上政令宣導)2.我不針對楊世光怎樣說(那個早就蕊好的東西,有啥好去鑽牛角尖?沒有意義,記憶中楊世光也有贊同要減少證交稅活絡交易的說法,如果您想針對楊世光個人的話,好像有人勸您去他的 FB 發言57金錢爆 FB https://www.facebook.com/57goldmoney?fref=ts)既然節目也說出要檢討的是證交稅,我不認為這是政令宣導節目。3.還是一樣,該檢討的是證交稅,證所稅是一定要課的4.不但政所稅要課當初的房地產交易資本利得稅也要依承諾做出來。5.當然可以對外資課證所稅。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比較好的話。引用 http://history.n.yam.com/anntw/fn/201204/20120427194362.html劉憶如解釋,並非外資免證所稅,外資只要有來台灣設點,投資股市都應比照法人課稅,但唯有境外法人不課稅,所謂的境外法人是指透過投信公司的建議,或看好台灣市場,卻沒有在台灣設點的外資,為穩固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這方面依循國際慣例,不僅台灣沒有課稅,世界大部份的國家都沒有對境外法人課稅,同時為防止有心人拋棄國籍以逃稅,會對外國個人進行課稅。
KCLin0423 wrote:依世界資本市場的做法捨正交稅而取證所稅以利資本流通的趨勢這是很直覺而且在邏輯上完全不需置啄的做法 那說中文的國家都怎麼做?新加坡/香港/中國/台灣主要目標都是華人資本市場台灣敢這三個地區走不同的路..不是有guts.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willk wrote:那說中文的國家都怎麼...(恕刪) 引用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01646#ixzz2RY2n21ug新加坡:對交易的買方征收0.2%的轉手費用,同時征收0.1%的印花稅。中國香港:證券交易稅在不斷下調中,1993年4月1日~1998年3月31稅率為0.15%,1998年4月1日~2000年4月6日下降到0.125%,2000年4月7日~2001年8月31I日下降到0.1125%,2001年9月1日至今為0.1%。也不是別人不做我們就不能做(但,中文世界不見得就沒有這樣的趨勢)如果要成交量直接的邏輯就是捨證交稅就證所稅我也敢斷言就算證交證所稅 =0量還是不見的會出來股市還是不見得會上漲(這時就證明因為你產業基本面真的撐不上去)可是台灣無法做這樣的實驗
KCLin0423 wrote:也不是別人不做我們就不能做(但,中文世界不見得就沒有這樣的趨勢)如果要成交量直接的邏輯就是捨證交稅就證所稅我也敢斷言就算證交證所稅 =0量還是不見的會出來股市還是不見得會上漲(這時就證明因為你產業基本面真的撐不上去)可是台灣無法做這樣的實驗 說了半天怎不把這幾個國家有沒有課證所稅也post出來?現今政府"完全不考慮調降證交稅"..卻再往上加證所稅至於證交證所稅如果都是零..保證大漲
我覺得台灣政府 訂0.3%證交稅 大概是最好投資如調降證交 收證所 政府從股市收到的稅並無法增加散戶可能沒興趣光薪資所得 都來到12% 怎麽可能賺的 再讓政府課12%以上雖說長期是沒賺但散戶都是預測會賺 也曾經賺過對政府這位大莊主來說 實實在在的0.3%交易稅 可能是最大收益如要更大收益 不小心可能侵蝕證交稅的收益不如 想辦法讓量滾大 滾到 2000億為 常態量證交稅 就來到2000億了這大概是 拔鵝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