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k wrote:
自己這三個月發現自己產業景氣非常之差
可以請教是哪個產業嗎?
是接單狀況差還是目前的生產狀況差?
有庫存問題嗎?
貓在鋼琴上 wrote:
還在七千多點怎麼進場...(恕刪)
laxbos wrote:
willk大長期追蹤PMI是很好的典範
值得我們學習
小弟也有一些個人觀點
提出來跟大家分享討論:
PMI的確也是重要的景氣指標,必須留意
但也有其缺點
因為PMI會跳上跳下的,看不出趨勢性
而且即使這個月數據很好卻無法保證下個月不會突然反轉
舉近期的例子來說:
ISM 4/2公布3月美國製造業指數(PMI)由52.4上升至53.4。
S&P500當天上漲0.75%,但剛好是波段最高點,
當月下跌1.5%,兩個月共跌了9.9%。
ISM 5/1公布4月美國製造業指數(PMI)由53.4上升至54.8。
S&P500當天上漲0.57%,但剛好又是相對高點,
當月下跌6.8%。
ISM 6/1公布5月美國製造業指數(PMI)由54.8下降至53.5。
S&P500當天大跌2.46%,但隔天留了下影線之後就開始上漲,
到昨天為止上漲了4.2%。
***** ***** *****
匯豐4/2公布3月份台灣PMI由52.7上升至54.1。
台股當天下跌0.88%,之後連兩天大跌頭部成型,
當月下跌4.6%,到6月初最多跌到12.8%。
匯豐5/2公布4月份台灣PMI由54.1下降至51.2。
台股當天大漲2.33%,當月下跌4.9%。
匯豐6/1公布5月份台灣PMI由51.2下降至50.5。
台股當天大跌2.68%,不過到目前為止是整理盤。
***** ***** *****
另外
股價本身也是一種領先指標
因此若要依據其他領先指標來操作股票
到底誰會領先實在也不太一定
而且每個產業的景氣循環並不太相同
我的看法是
經建會的「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具有趨勢性
因此是我的重要參考指標
其他像是PMI等指標也是參考指標之一
若是操作個股的話,其產業也必須另行分析
這些只是構成基本分析而已
其他技術面、籌碼面以及市場氛圍等等也同樣重要
有時常常還比基本分析更具領先性
不容易啊
沒有內線消息的散戶恐怕得要辛苦點
必須面面俱到
再者
分析與看法之外,策略又是另一回事
看不懂的人用策略還是可以賺到錢
而看得懂的人如果策略不佳也是會影響操作績效的...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