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151515151515151515

成立子公司一,業績灌進去,媒體上放出美好的願景,IPO,股票倒給搶進的散戶
業績抽掉,繼續成立子公司二,繼續IPO
不是沒有這種例子

繳點證所稅不為過吧
沒錯..其實創業是眞的很辛苦孤獨的...
沒經歷過的人是不會了解那壓力與過程的!
話說要做到可以ipo也不是那麼簡單...
大家在網站上打打嘴炮倒是輕鬆很多!

更別提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繳較多的稅!
總比那些炒房產的人好了!

我覺得炒房產真的是內耗台灣沒有貢獻!
炒房產沒辦法從國外賺到錢進來台灣...
而是提高房價讓年輕人背負著壓力...沒辦法有多餘的錢去完成創業的夢想!
收入的大部分是需要供養在房產...加上生活開銷也沒有多餘的錢去消費刺激台灣內需市場!
所以如果有合理的房價...
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就可以有較靈活的金流去做創業的準備..
沒有創業夢想的人沒有了高房價...經濟上自然較輕鬆..額外的現金可以刺激消費!
不會是一天只消費了3顆便當..對內需經濟沒有貢獻!
台灣的生活品質提升...收入也會提升!

但我只看到台灣充斥著高房價...和世界多的房仲業怪象..
房仲業對台灣的貢獻真的是不大...倒是跟炒房的人合而為一..
其實如果沒有了高房價..單一房屋交易的金額雖然降低了..但總的成交量應該會增加!!
房仲單筆佣金雖降低...但成交戶數也許是增多的...
比起證所稅...我倒覺得對第2間以外的房產收較高的稅(主觀認定為營業或出租)..鼓勵大家買大換小..不持有多處房產!
對房屋的貸款成數設限..審核從嚴..才是真正打壓房價最好的方法..
再配合實價登錄...這樣大家才會有較好的生活...
有錢人不把錢放在炒房產...自然將錢投入股市或保險..也可照顧金融證卷保險相關從業人員..
或將錢投資創業..造就就業機會...也可增加國家稅收!!
打房的政策...推出初期會很痛..會造成房價的下跌!!
但長期來說...會建立較好的經濟環境!
德國人大多人只持有一間房產...若要換房就以一換一...
除了因為持有第2間以上會被課以較重的稅外...他們知道不能助長炒客的氣焰!
德國合理的房價造就了很多德國的中小企業...也造就了他們的經濟實力!!



繳稅就對了,世界上沒有成本十塊印股票就翻十倍三十倍五十倍的事。
反正成本就是十塊加上白紙…就是繳稅啦…
反正你ipo就是賺…怎麼都是賺,賺多賺少
興櫃買入的投資者,為什麼會被列入公司派屬 IPO 要核實課稅的股票,不太合理。

興櫃是政府成立的平台,用意在管理與方便流通,興櫃買賣的都屬自然人居多,這些人也不是既非創業者也不是公司派股東,一干子打翻這些人,只會讓興櫃成為死水一灘,沒有了流動性,興櫃平台形同虛設。
To be or not to be.
看到鍋笨,我一整個就想吐

我還是超級欣賞張忠謀
認真作事,負責為員工著想
RobinsLee wrote:
繳稅就對了,世界上沒...(恕刪)


IPO也有賠的喔,

只是很少。

畢竟能IPO,

已經是經歷殘酷的市場淘汰賽存活的公司,

不鼓勵這些公司發展,

還要加重獲利門檻,到底在玩哪出?


現在台灣杯具的是,政府到底有沒有一條路線可以貫徹?

不敢學韓國直接國家扶持特定財團,在台灣會被批圖利,

又不敢學高度資本國家的市場自由精神,在台灣會被批政府不做事,

再不做出抉擇,

台灣遲早什麼都不是,

本來做出任何選擇帶來的就是痛苦,

但是什麼選擇都不做也是會滅亡,

也許什麼都不是,也是一種路線?
www.geneai.com
RobinsLee wrote:
看到鍋笨,我一整個就...(恕刪)


如果某人不替員工著想,

他大可把2317賣掉一半,全部轉定存,退休回家遊山玩水,陪著太太好好玩樂去。


我認識一個前老闆,他公司高價賣給某人的代工集團後,

告訴過我一段話:

台灣有兩個最笨的老人,

郭台銘和張忠謀。

為神馬呢?因為都年紀一大把了,還不好好回家享受餘生。



這老兄大學在清大念學士的時候都是倒數的,人生以玩樂為目的,自稱啥都不會,就是會創業…
www.geneai.com
rojar wrote:
如果某人不替員工著想,
他大可把2317賣掉一半,全部轉定存,退休回家遊山玩水,陪著太太好好玩樂去。...(恕刪)


你真有趣.

對於這些人,錢早就不是問題了,轉定存作啥?

2317留著,可以用錢滾錢,一個波段就是+/-60%以上了.

當企業大到一定程度時,用本業賺的錢,往往不如金錢遊戲賺的多.

對於鴻海來說,台灣只是籌資的地方,真正投資,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都不在台灣.

市集達人 wrote:
你真有趣.對於這些人...(恕刪)


我是不知道他已經套現多少,

他這種等級當然錢不是問題,

但是握有太多浮動資產,

有時候挺心煩,

尤其他看起來又不是那種無為而治的人,

賣一半,剩下一半股票假裝沒有,是挺不錯的退出策略。
www.geneai.com

rojar wrote:
我是不知道他已經套現...(恕刪)


所以我說你真有趣.

曾經是台灣的首富,需要退出策略?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