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nng wrote:這叫不叫私募基金~我...(恕刪) 我推荐在银行买,是因为资金比较安全和没有前端费用至于到底买什么,还是自己决定,现在人民币,我个人觉得应该在上升通道,投资什么都很好,如果持有美元换人民币,1-2年内的汇率风险应该没有。如果是新台币,我不清楚了。
依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 大陸銀行賣的理財信託, 投資獲利來源過去賺的是銀行間的聯行拆款息, 風險甚低, 現在由於聯行拆款息降低,已無法支付比存款息更高的利率, 所以現在有一半以上的資金投入民企的授信, 如果民企信用風險升高, 理財信託產品風險也升高, 這些授信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 由投資人自負風險.
其實,我是不清楚銀行理材產品的真實結構不過,我以為是跟我買的其他產品沒什麼不同所以,假如不是紙面上寫說真正保本,我想風險跟社會經濟狀況有絕對的相關因此,有相同風險的話,我會選擇報酬率高的銀行的理財產品~保本的在3.x% 不保本的4.x%~我覺得太低了選擇理財中心的產品會有比較好的報酬率
rickchiu wrote:我不太明白,第三方理財是如何操作,突破這限制?購買100萬的合同購買人,是由2個50萬的自然人的那個人簽署?因為只能有一個的名字吧,還請大大賜教 「有限合伙」並不是信託, 但在本質上差不多據理財經理人的說法,這是用另一種方式來減少中間的手續費,所以多了幾個百分點的利益在投資內容和風險上是相當的,只是大家熟悉信託,投資信託的人多,相對利益就少同樣的投資標的,也有可能在不同時期有信託和「有限合伙」的產品像我買的那個項目,先前就有信託產品,年獲利說是9%而我買的「有限合伙人」的產品,年獲利卻是12%起「有限合伙」在百度百科中有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553168.htm據我了解,是由投資人成立一個「有限合伙」的公司,然後以公司名意投資項目這個公司最多只能有50個合伙人,只負責獲利,並不擔當投資項目產生的任何債權責任好像這是補信託產品之不足所產生的投資模式,應該是優於信託同時,也因為最多只能有50人,所以50萬小額的投資人數是限額的,否則資金招募會不足所以,如果兩個人各投資50萬,應該各簽一個合約除非50萬的名額沒有了,那就無法購買
hello1059 wrote:我推荐在银行买,是因为资金比较安全和没有前端费用 hello 大大說銀行買比較安全,但是銀行會抽個1-2%的佣金,而且之前發生工行跟中誠信託合作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現在發生重大危機(融資方抵押的資產產權不清,且本身借了高利貸),且"工行拒绝兜底",所以慎選信託公司是至關重要的,工行跟中誠現在互踢皮球,這款產品好像2014年到期,還不知道最後結果咧!!!
rinnng wrote:「有限合伙」並不是信...(恕刪) 原來大大是買"有限合伙"..的產品,說真的這不受銀監會監管,風險還是多了一點,像投個幾百萬下去,還是會怕咧。君不見很多信託公司,發的產品還是危機重重,這種有限合夥制還是得注意其風險,畢竟買信託,就是倚賴大型信託公司兜底的能力,不知道這些有限合夥基金的風控措施跟兜底能力如何呢!
rinnng wrote:「有限合伙」並不是信...(恕刪) http://finance.chinanews.com/fortune/2012/12-03/4378123.shtml這則報導,給你參考用....
買基金吧我自己是持有施羅德的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大家都在炒人民幣看漲 個人覺得是值得持有並觀望加上這一檔分佈在其他的新興市場 如果不單看中國的話 其他市場的競爭力也夠如果你沒堅持要買哪一種投資商品的話 是可以多看看這種基金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