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5/18 融資大減19億~恐慌性多殺多上演中


podman wrote:
空頭市場下跌中...融資戶能拿出現金補足虧損的人很少
多半都是補繳自備款保持最低的維持率...期待反彈的時機快點來臨
融資戶斷頭以後還會買進相同股票和股數的人...
如果拿的出錢來又何必賣出...這是融資斷頭戶的悲哀

是啊 是啊
我就是那個先斷頭一半 留下部分現金
看到漲 也不是滋味
看到續跌 還準備最後再低接
的"矛盾"投資人

看到馬英九今天的記者會 心中涼了一半
先低姿態挑出自己另外的不好
卻仍不願去"轉圜"正引起民怨的政策...

明天準備再自行斷頭一半了...

auburn wrote:
呵呵~~大大你搞錯s...(恕刪)


auburn大說的的確是我的意思,其實我只是要表達,電視節目常說融資減少幅度比指數多,
但是實際上的融資張數呢?
籌碼穩定不穩定單從融資餘額真的能看得出來嗎?

公路車ing wrote:
這裡要談的是 , 相同的融資張數 , 但是不同的融資金額 , 所以他的立論是 : 為什麼不是公佈:融資張數 ( 而僅公佈金額 )

整篇回覆並沒有提到同筆資金買賣即可以削減掉融資餘額 , 但有能保持相同的融資張數

整體的融資張數對市場的風險參考意義不大...上面已經說過

但是可以查到各股的融資張數...不是嗎?

這部份有錯嗎?...還是說我看不懂以上的發言...可能我lag!!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整體的融資張數對市場的風險參考意義不大...上面已經說過

但是可以查到各股的融資張數...不是嗎?

這部份有錯嗎?...還是說我看不懂以上的發言...可能我lag!!...(恕刪)


這部分完全正確呀 , 且還教了大家一課呢!




不是很正確的地方在於 simeon & auburn 其實都是講出一個「簡單的概念」 那就是 相同的融資「張數」不同的資金水準就會出現不同的「融資餘額」

這點 apaul911 講的是實際的操作 , 也就是 當天賣出的話由於你必須要實現損失 , 所以你不可能還是相同的融資「張數」

這是唯一個岐異 , 也是我說大大說的 你認同apaul911 並說 simeon 不對的地方

至於您提到的(個股)融資張數 vs (大盤)融資餘額 , 的回覆我個人覺得簡單扼要又完整了 , 應該是很容易看的懂啦

融資餘額的變動牽動股市很大...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整體融資維持率太低確實可能引發多殺多的風險

不過單日融資增加或減少大可不必太緊張...除非已經出現系統性的風險

如果出現大股東質押股票大量被斷頭殺出...後市真的堪慮

例如廣三集團的順大裕質押股票被銀行斷頭...不久即發生重大違約事件

銀行團幾百億的債權立刻人間蒸發...不可不慎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主力 大戶對各股融資張數非常敏感...常常據此當作進出的依據
...(恕刪)



這就是我在思考,這是可能不公平的地方.....


所以我也想知道的就是,

如果也公布各股的融資餘額,是不是散戶能據此多了顆子彈來對抗大鯨魚??



也就是:

一檔個股在兩次相同的股價時,融資張數一高一低,但個股的融資金額卻剛好呈現相反的現象,

張數多的時後,融資金額較低;張數少的時後,融資金額反而較高。

(當然要次數及時間久了,有明顯的高低差,產生了不同的變化而有經驗,才有判讀的意義!)


所以多了這樣的資訊後,是不是能讓所謂的大戶或主力就"稍微"現形了呢?

這樣的資訊有用嗎??


我認為大戶主力不會全拿現金出來廝殺,當股價在某種階段時,他們也是用到融資的,

而且融資利率也不是我們看見的水準啊。


那如果以上這是有用的資訊,那是否也能依此類推到整體市場上應用呢

(也就是整體市場上也公布融資張數)??

(當然也有可能全市場主力及大戶太多,操作手法迥異,就未必全然適用!)


或是這可能會變成,水清無魚??? 或是我的這些想法真的是rubbish.........


望先拜們,有所提示!

auburn wrote:
一檔個股在兩次相同的股價時,融資張數一高一低,但個股的融資金額卻剛好呈現相反的現象,

張數多的時後,融資金額較低;張數少的時後,融資金額反而較高。


股市交易在常態下...不可能發生以上的現象

1,張數多的時後,融資金額較低

除非有主力刻意大量融資買進股票...同時以現金償還的方式減少融資餘額

這個情形下才可能出現融資張數和餘額反向變動...製造融資張數虛胖的現象

或是股價已經大跌超過很大比率...融資再買進時才會如此(這也許是上漲的訊號也說不定?)

2,張數少的時後,融資金額反而較高

證金公司的融資股票不能做第二胎質借...相同張數想增加融資都不可能

因此只有在股價大漲之後...大筆融資買進才會如此(也許該是賣出的時候!!)

還有沒有更佳的參考指標...要請前輩高手來回答...我lag太多了!




Generation Kill
PODMAN 大大的答案已經是正解了

常態下不可能產生這樣的問題 , 參考價值也不是很大
podman wrote:
股市交易在常態下...不可能發生以上的現象.....(恕刪)


感謝podman大大的回覆,

不過大大似乎沒注意到我說的,在兩次相同股價時的這個比較,

我的解讀podman大大告訴我的是,股價在上升或下降過程中會產生的現象,

這種現象,我當然能理解!


不過,我的疑問是在相同股價時,也就是我想比較的是在水平的位置(同價位)時,有沒其意義??


假設,

一檔股票在一年內從2X元漲到4X元之間來回變動,這樣一共來回四次好了,

但在年底時還是又回到2X元附近,

那麼這四次之中,當每次股價漲的階段來到35元時,理論上不會恰巧每次都剛好相同張數及餘額,

假設第一次漲到35元時融資10000張,融資餘額8000萬元,

第二次漲到35元時,張數變成8000張,餘額卻是變成1億元,

第三次又漲到35元時,張數又變成12000張,餘額卻是6000萬元,

第四次漲到35元時,張數是10000張,餘額是12,000萬元。

(先考慮每次上漲到35元時的狀況,暫不考慮下跌到35元時的張數及餘額)


反之,每次回跌到25元時,張數和餘額也不會相同。


那麼由這類似的變化當中,是否有可能利用餘額看出端倪??

(當然我的假設過於簡單,這例子別直接回答我,箱型操作即可......呵呵..)



auburn wrote:
那麼由這類似的變化當中,是否有可能利用餘額看出端倪??


通常個別股的融資餘額不會特別揭露...只有券商內部才有自己客戶的融資餘額

不過從融資張數和個股維持率的變動...大概可以推算某支股票的風險水準

常態下...融資張數如果增加維持率也會同步上升...表示融資戶勇於買進

如果出現融資張數增加...維持率反而下降...表示融資戶受傷嚴重(向下攤平)

反之張數減少維持率卻上升...表示融資戶進行獲利了結(逢高出脫)

長期觀察個股融資維持率和張數的改變...或許可以歸納出融資戶買賣的模式

買賣股票要靠自己多做功課...儘可能找出股價變動特定模式...也許有助操作順利

不過這是假設外在因素都不變...萬一情勢改變可能"模式"也會大幅改變

買賣之前要做好風險評估...尤其是利用融資買賣的人
Generation Kill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