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證所稅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彈?

這個大盤反應的不止證所稅
個人覺得油電雙漲
改變了不少人的消費習慣
企業支出增加,收入減少..
這樣會侵蝕多少利潤....
大型股都破底了...腳已經麻到跑不動的人,要自求多福!!

rickchiu wrote:
照這種理論,全世界有課徵證所稅的國家,

都是如此情況吧??

若是全世界都取消證所稅,

那所有交易金額都會翻好幾倍吧!!!!

還是台灣跟其他國家不同???

是不是其他國家證券所得課稅可以,

台灣證券所得課稅就會一灘死水!!

為何阿??


您有這個興趣的話
可以去研究看看各國股市稅費
股市結構
以及參與人的結構
台灣屬淺碟型
還有一個重點是
散戶比重過高
一般已開發法人自然人比是7:3
台灣是7:3
或是6.5:3.5
經過這次的證所稅
可能就可以降下來
變成5:5了
氮不是法人成交量上升
而是自然人下降

另外台灣國立不強
課徵租稅能力有限
所以已屬地主義為主
境外的收入沒有多餘的能力去課徵
所以跑道薩摩亞 英屬維京 多如牛毛
其他國家能力相對於我門強多了

另外國際股市的稅費
很少調整
有調整一般都是以提高競爭力為由而調降
很少調升
若有調升
也會經歷像我門這樣的陣痛期

手續費台灣是低很多
但是稅的部份
台灣是相對較高的國家了
這個都是投資的成本
會反映在股價上的
同一個稅源,增加一條稅卻沒有刪除或降低另一條稅。

雖然只加稅到少部分的人,但是這些人對稅源有很大的影響力,現在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證所稅不是不好,當然要公平正義,不過目前的版本看起來沒人領情。

劉憶如比她媽媽幸運的是現在有政府基金護盤,又碰巧遇到外資布局,如果沒有,猜看看她會被打臉打多重?

shean9019 wrote:
重點在於量能不見了
這是全面性的影響
包含資本市場跟資金的流出
內需的萎縮
對內投資的減少
政府收入下降導致公共支出下降
GDP的組成裡面
應該都是往下調了
最後你我不會影響到嗎


量能不見了,那請問就代表退場了嗎?
大戶們要退場時會沒量嗎?

看起來對內投資是減少了,但是至少儲蓄還在,仍保有經常帳順差,如果沒有好的機會
轉而對外投資,未嘗不是件好事。回過頭說,現在一堆上市的,等著上市的是有真材實料的嗎?
為啥一堆IPO前獲利嚇嚇叫,IPO一年不如一年?騙完投資人的錢就等著下市~這真對國家有所幫助?

所以我想請教下,現在要對台投資是有找到甚麼方向嗎?還是只是炒作標的,搭順風車?
就如同出了事
大哥們要小弟出來扛一樣啊
風頭過了 大哥還是大哥
保持一個中下階層能夠安心投資的管道 在工作之餘能同享老闆的盈利不好嗎?
就是有人要唱高調 有動亂才能居中獲利
也罷
證所稅

給人感覺


1. 打著 公平正義 他們説的~

但是 一般人 感覺不到



2. 比起 證所稅 這種小錢 ~ 那炒房的 那不是暴利

但是 怎麼不看 有人說 去公平正義 跟那些人多要點錢



3. 證交稅是否 有部份是 證所稅 呢!?

怎麼兩邊收呢!? 不一邊取消呢!?



4. 時間不對

萬點時 講這個 給人 "殺" 的藉口~~~~~~~~~~~~~這時 一樣 給人殺的藉口

應該等到 3千點 ~~~~~~~~~~~ 才說相對低點



5. 什麼都漲的年代 又加這一條

剛好被劈€
只有股市贏家才能懂
贏家在意的不是被課稅
而是以後還能不能賺到錢


一堆富人出來說話~政策就軟了

台灣的經濟又不是只依靠炒股價

好笑的是立委不少出來發聲

油電好像沒那麼熱烈吼~~~~~~~~~
台灣股市散戶這麼多
大戶光靠消息就可以賺番了
他們哪可能放棄這麼好賺錢的地方
跟稅一點關係都沒有
好賺錢的地方稅在高都有人去
沒賺頭的地方就算免費也找不到人去

大紅荳 wrote:
看起來對內投資是減少了,但是至少儲蓄還在,仍保有經常帳順差,如果沒有好的機會
轉而對外投資,未嘗不是件好事。回過頭說,現在一堆上市的,等著上市的是有真材實料的嗎?
為啥一堆IPO前獲利嚇嚇叫,IPO一年不如一年?騙完投資人的錢就等著下市~這真對國家有所幫助?

所以我想請教下,現在要對台投資是有找到甚麼方向嗎?還是只是炒作標的,搭順風車?


您的問題的確是淺在多年的問題
尤其這兩年回台上市的
也有很多公司的確上市前一兩年業績最好
心照不宣
還有對台投資的方向性
這個可以另篇討論


台灣的貧富不均
有一大部分是因為對內投資的不足
如果再轉而對外
真的不太好
最好是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讓大家的儲蓄做最有效的運用


不過目前眼下
最重要的是討論證所稅的影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