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chiu wrote:
照這種理論,全世界有課徵證所稅的國家,
都是如此情況吧??
若是全世界都取消證所稅,
那所有交易金額都會翻好幾倍吧!!!!
還是台灣跟其他國家不同???
是不是其他國家證券所得課稅可以,
台灣證券所得課稅就會一灘死水!!
為何阿??
您有這個興趣的話
可以去研究看看各國股市稅費
股市結構
以及參與人的結構
台灣屬淺碟型
還有一個重點是
散戶比重過高
一般已開發法人自然人比是7:3
台灣是7:3
或是6.5:3.5
經過這次的證所稅
可能就可以降下來
變成5:5了
氮不是法人成交量上升
而是自然人下降
另外台灣國立不強
課徵租稅能力有限
所以已屬地主義為主
境外的收入沒有多餘的能力去課徵
所以跑道薩摩亞 英屬維京 多如牛毛
其他國家能力相對於我門強多了
另外國際股市的稅費
很少調整
有調整一般都是以提高競爭力為由而調降
很少調升
若有調升
也會經歷像我門這樣的陣痛期
手續費台灣是低很多
但是稅的部份
台灣是相對較高的國家了
這個都是投資的成本
會反映在股價上的
shean9019 wrote:
重點在於量能不見了
這是全面性的影響
包含資本市場跟資金的流出
內需的萎縮
對內投資的減少
政府收入下降導致公共支出下降
GDP的組成裡面
應該都是往下調了
最後你我不會影響到嗎
量能不見了,那請問就代表退場了嗎?
大戶們要退場時會沒量嗎?
看起來對內投資是減少了,但是至少儲蓄還在,仍保有經常帳順差,如果沒有好的機會
轉而對外投資,未嘗不是件好事。回過頭說,現在一堆上市的,等著上市的是有真材實料的嗎?
為啥一堆IPO前獲利嚇嚇叫,IPO一年不如一年?騙完投資人的錢就等著下市~這真對國家有所幫助?
所以我想請教下,現在要對台投資是有找到甚麼方向嗎?還是只是炒作標的,搭順風車?
大紅荳 wrote:
看起來對內投資是減少了,但是至少儲蓄還在,仍保有經常帳順差,如果沒有好的機會
轉而對外投資,未嘗不是件好事。回過頭說,現在一堆上市的,等著上市的是有真材實料的嗎?
為啥一堆IPO前獲利嚇嚇叫,IPO一年不如一年?騙完投資人的錢就等著下市~這真對國家有所幫助?
所以我想請教下,現在要對台投資是有找到甚麼方向嗎?還是只是炒作標的,搭順風車?
您的問題的確是淺在多年的問題
尤其這兩年回台上市的
也有很多公司的確上市前一兩年業績最好
心照不宣
還有對台投資的方向性
這個可以另篇討論
台灣的貧富不均
有一大部分是因為對內投資的不足
如果再轉而對外
真的不太好
最好是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讓大家的儲蓄做最有效的運用
不過目前眼下
最重要的是討論證所稅的影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