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課期所稅與期交稅才是嚴重,全世界沒人這樣搞的。期貨是零和市場,期貨原意為避險管道,若是原標的物賠錢,避險賺錢那還要被課稅?譬如:擁有黃金實物,而放空黃金期貨避險,來回是損益二平。但卻被課期所稅?有300萬以上潛在契約必往其它交易所下單避險。流動性是期貨的一切,那麼高的學歷搞不懂?
現在早已是資訊爆炸的年代,證券業靠服務成就客戶的滿意度來講,對客戶而言CP值太低了,太多資訊免費取得,太多理專營業員提供客戶資訊以及服務,手續費一家比一家還低,比農夫還需要靠天吃飯,以營業員本身能力培養來看,通常幾年就會到頂(除非營業員有不斷的內線交易),因為技術分析人人可以輕易學會(縱使自創技術分析也都會有盲點,最後還是牽扯到成功機率的問題,還得拜拜),財報資料人人皆可輕鬆取得,以所有職業人士平均而言來看,知識累積會略嫌不足(現在客戶也許都比營業員本身要利害許多)。以生育率來看,台灣全世界最低,幾十年後的老人,對於資訊的應用比目前的老人強上好幾十萬倍,到時可以服務的人又減少了許多,VIP室早就拿來當倉庫了,一般自然人的市場早已消失殆盡。我覺得版主的同事如果有更好的出路那真的要恭喜他,順便也提醒一下板上的年輕人要了解知識培養的重要性,選對有興趣而且好的職業才是王道。結論,摩爾定律殺死了營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