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123 wrote:
我滿認同馬凱講的,未...(恕刪)
其實馬教授節目中還提到另一個重點ECFA,他的意思是早收清單對台灣只是蠅頭小利
後面要簽的就是類似FTA,這對台灣的衝擊會很大
偏偏台灣只能跟中國簽FTA,韓國已經簽了45國左右,至於只能跟中國簽ECFA的缺點
各位google一下便知,這也是馬凱看壞台灣經濟的原因之一
至於有人說馬凱這麼行,藍綠怎麼不邀請馬凱當智囊團,馬凱可是馬總統的財政白皮書的起草人呢!
stargroup wrote:
應該說台灣目前只專注...(恕刪)
先講台灣崛起時代
台灣在經濟崛起時在亞洲根本沒有敵人
而且當時的經濟官員有遠見與魄力
願意在許多開創的事情賭一把
我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孫運璿時代
還有科技顧問團,請國外學者寫建議書
規劃20年的政策方向,現在政策看到3個月就算不錯
現在可不同了世界開發中國家都在崛起
也都彼此複製各國成功的因素
台灣反而走回頭路搞民粹過頭
然後又被既利益者的商人綁架
很多事情都過度保守
事實上韓國根本已經算不上我們的敵人
因為以現在台灣政商能力根本沒能力打敗他
悲哀的是2000年前其實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跑在韓國前面
10年過去,卻是輸的一敗塗地,或許很多人酸韓國財團都是
靠國家保護,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回頭想想,韓國東西如果不好
根本沒有人會買單,市場經濟勝者為王,再酸都沒用
韓國跟45個國家簽訂fta不打緊,最可怕的又是東協成員之一
台灣對中國跟東協的出口與日俱增,可是都超不過韓國
兩國貿易的同質性又那麼高,那只會是一場零和遊戲
贏者全拿不可能有什利益共享的事情發生
中時電子報主編也說,韓國已經擺脫代工及品牌力的枷鎖
邁向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創造,反觀台灣的大型企業
享盡國家資源,卻是用中小型企業的思維在經營公司
馬凱所言台灣只剩efca這張牌幾乎沒有什麼王牌可打
悲觀是可預期的,不管誰做總統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他看的是總經,又不是股市的線型操作
利率的事情,也是一樣,5%是有假設前提的好嗎?
怎麼一堆人看到黑影就開槍,更何況台灣gdp營建佔
40幾%本來就不是很健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