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1592000 wrote:
無法像台灣一般公司比對未合併財報與合併後財報的差異性,這非常重要一些搞鬼
的公司一比對就露出馬腳了(某些公司合併財報後的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還會比合併前減少)
漏洞一堆...就海外公司需要高標準, 國內公司都不用高標準檢視.....
既然你提到辰鴻, 還是請你多去了解一下...只有一間辦公室????沒有RD沒有業務沒有財務沒有生產單位???
員工的薪水勞健保, 本地公司營收的營業稅, 這些都不用繳了?
你說他們不繳稅來台灣掛牌, 現在又來問我他們繳了多少稅.
現在企業也都在走全球化, 那些公司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分公司都要受當地國家法律規範,
也都需要繳稅給當地政府.
再拿你最初的財報問題,
請問真要搞鬼, 你還能在這合併財報非合併財報上看出問題?
這麼厲害就只有你看的出別人都看不出?
請問台灣法律又保障了哪些被掏空的上市公司底下的小股東?
你對KY公司質疑的是財報不透明, 那怎樣才叫財報透明?
有合併財報與非合併財報就叫財報透明?
到不如說, 如何確保財報的真實性, 這不是比較實在?
那麼就財報真實性, 本土上市公司跟那些KY公司有何差別?
台灣也有許多公司去美國或香港掛牌,
難道就只有台灣有這種問題, 其他國家都沒這種問題?
那些國家都是凱子, 都讓台灣去的"空頭公司"去掛牌撈錢.
證券交易的本質就是如此,
所以按照你的意思, 就只有在台灣設立公司的才能在台灣上市?
有哪個想要金融開放的國家能做這種限制?
大家都知道開曼只是註冊公司的地方, 沒有實體公司設在那邊,
那麼, 那些在當地設實體公司的都不用受到當地公司法的規範?Are you sure?
法律有沒有漏洞?當然有漏洞.
問題是這些漏洞並非只有這些KY公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