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晚報╱呂俊儀】
2011.08.22 02:58 pm
回顧上周電子業新變局,莫過於Google併購Motorola移動公司與惠普宣布分拆個人系統事業部門兩件大事,無巧不巧兩重大事件對全球科技業版圖都將產生巨大重組,台灣科技業長期仰賴「Wintel」陣營的內憂,現在又碰上歐美景氣不佳的外患,科技業者無奈自嘲,在兩大巨變下,政府再不出面,難保電子業不會落入「失落十年」。
Google大手筆吃下Moto移動公司,儘管外界解讀Google欲藉此壯大其專利大牆,力抗蘋果,對台灣廠商的衝擊尚言之過早,且未來若因此挫傷蘋果銳氣,對台灣電子業相關供應鏈反而是項利多。
但不同觀點是,Google以往鮮少跨入硬體製造,雖Google稱Moto移動公司未來將獨立運作。但從蘋果的成功,iPhone、iPad熱銷,背後成功的因素,除簡單的使用平台與經驗、精緻的產品設計等,還包括深植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若未來Google想透過Moto創造「Google神話」,勢必把企業精神、文化注入新Moto,對台灣品牌廠商來說,雖也同樣採Android開放平台,但相較Moto產品有Google的純正血統,未來市場上所受到的排擠效應不能不思考。
第二件大事,就是惠普決定放棄PC事業。今年來,惠普出售PC部門傳言早在NB代工業流傳,只是惠普擁有全球第一的NB市占率,外界總認為出售PC部門未到如此急迫境地,但惠普在中國市場吃鱉,歐美疲弱的市場又支撐不起,加上僅5、6%的營益率,讓惠普不得不放棄「數大就是美」的想法,轉向更高價值與獲利率成長更高的產業領域。
惠普放棄PC對台灣廠商衝擊最直接,以往「台灣是筆電王國」的傲人口號,變成電子業轉型最大的絆腳石。姑且不論這兩大全球科技業新變化造成台灣個別廠商的衝擊大小,拉高戰略角度來看,與Google結盟的硬體廠商不是宏達電,幫蘋果代工筆電、手機、平板電腦的廣達、鴻海只能擁有微薄利潤,連上游的IC設計與面板業,面對崛起的大陸、韓國,營運也直直落。業者直言,政府再不出手應變,台灣科技業未來10年願景恐堪憂。
【2011/08/2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驚人的言論,弱雞的電子業老闆。
現在大家口氣多很大,動不動就是失落十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