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讀"貨幣戰爭" 這本書的問題

中央銀行私營化才是符合國際潮流,國家再怎麼困難都無法私印鈔票,
美國政府需要錢必須以未來稅收或國債(必須有人認購,比如對美出
超的中日兩國)或資產黃金等作價給聯準會發行美鈔,
可以控管當美元資產貶值(泡沫化,訂價錯誤等)時,產生的信用危機.
steven.yo wrote:
美國政府需要錢必須以未來稅收或國債(必須有人認購,比如對美出
超的中日兩國)或資產黃金等作價給聯準會發行美鈔,
可以控管當美元資產貶值(泡沫化,訂價錯誤等)時,產生的信用危機....(恕刪)


右手印鈔票時是以左手中握的空氣當擔保. 說的好聽!!演的漂亮!! 但實際上就是從空氣中變出鈔票來!

美國可以這樣搞是因為它就是國際的結算貨幣, 他亂搞最多只會讓美金稍微升貶而已, 而完全不會讓美金產生信用危機.

美帝就是這樣肆無忌憚的把它的通膨輸出到世界各地.
貨幣戰爭有提到這個狠角色,基本上只要控制這些成員.那真的是富上加富.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主要職責: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根據《聯邦儲備法》的規定, 美國一共分為十二個儲備區, 每個區設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另下轄25個分行). .

  每個聯邦儲備銀行都有一個由九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 他(她)們被分為A、B、C三組, 每組三名, 代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 A組代表的是聯邦儲備系統中作為會員的商業銀行集團, B組和C組則代表公眾集團. A組和B組的董事從該儲備區會員銀行進行選舉產生, C組董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任命, 董事會的董事長由聯邦儲備委員會來任命一位C組中的董事擔任. 另外, B組和C組中的董事不能在會員銀行中擔任其它的職務, 而C組董事更是連會員銀行的任何股份都不准持有.

  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和第一副行長由董事會董事提名, 經聯邦儲備委員會批准後方可上任. 而聯邦儲備銀行分行的董事會則由5至7至董事組成, 其中多數由上級的聯邦儲備銀行任命, 剩下的少數則由聯邦儲備委員會任命.

  聯邦儲備銀行及其分行的董事會有責任收集全國各地經濟運行狀況的信息, 並及時、詳細的向聯邦儲備委員會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報告, 以便它們能更好的做出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的決定. 這些信息通過儲備銀行進行整理後, 還以一個特別報告的形式(非正式的叫法為“米色書”,Beige Book)向公眾進行發佈, 時間通常是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召開例行會議前兩周左右. 此外, 董事會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每隔兩周向聯邦儲備委員會提出一個適合該儲備銀行的貼現率, 當然, 這得經過後者批准方能生效.

  每年, 除了要接受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審計以外, 聯邦儲備銀行還要接受美國審計總局(Th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的審計(與外國中央銀行的交易及公開市場操作等少數幾個領域除外). 並且, 為加強自我監督的力度, 每個聯邦儲備銀行都有一名專門向董事會負責的內部審計師.

  聯邦儲備銀行受聯邦儲備委員會及美國國會的監督. 另外, 和聯邦儲備委員會一樣, 為更好履行相應的職責, 各個聯邦儲備銀行也根據自身的需要, 雇佣一定的數量的職員從事管理及日常工作.

https://hiveos.farm?ref=693615 推薦碼,使用後會有10美金‧
以美元霸權的運作方式來講~
就是先養大你的匯率後快殺

以過去的例子
80年代的日本和西德
90年代的英國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現在的歐元
都是因為對美元大漲了接近50%
後被對沖基金給殺的...

下一個因該就是人民幣了
2005到現在8到6.8
在升上去~美元就會對人民幣出手了

=================================================================

不過相反的
美國雖然可以印美鈔,轉嫁通貨膨脹
但美國引起的金融海嘯
也是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
不過這次被剝奪財產的是美國自己

一般傳統銀行的經營方式是依靠小儲戶的存款,把聚集起來的資金貸出去給市場,從中賺取息差
美國的銀行自己發明的衍生證券商品卻反過來向世界市場借貸
一變就變出了好幾倍的錢
導致美國房地產自己泡沫,通貨膨脹
但市場根本就沒那麼多錢
房地產暴跌,銀行破產,通貨緊縮
反倒被市場給殺了也殺了世界市場
兩敗俱傷,沒贏家....

我的老天 wrote:
現在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目前的中國

小弟提個台灣過去的例子
台灣提早中國約30年開始工業化進程,到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經濟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模式為台灣賺取了大量外匯,外匯儲備達到70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台幣兌美元從40元,一路飆升至25元,進入「台灣錢淹腳目」瘋狂時代
1990年農曆新年過後至10月間,台灣加權指數由12495點狂瀉至2485點,這是一場徹底的崩盤,而那些海外熱錢早已在此之前獲利出逃,所有損失都由台灣本土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承擔。
ytok wrote:
要了解貨幣戰爭,就必...(恕刪)


這根本就是 貨幣戰爭的動畫版嘛 不知道是誰先出來的

感謝大大分享
FED 本身也是私人銀行

美國的稅務局也是私有

很奇怪的組織方式

王爸 wrote:
這根本就是 貨幣戰爭的動畫版嘛 不知道是誰先出來的


money as debt
是由Paul Grignon在2002年構思製作影片 2006年製作完成的

至於誰先出來的我就不知到了...
銀行的貸款就像種花店的網路一樣
就是賭你不會一起來兌現
種花店的叫集縮比
銀行的法定預備金
都是一樣的東西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