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市場騙局多,要多用常識。

增額本金 :

今天如果您有一張投資型保單, 每月或每次繳的保費裏只有一點點錢拿去投資基金. 如果您想多買點基金,您可以加一些錢加碼買進基金. 但是加碼的這部份錢,先扣 5%,不管您買了基金沒有.

保險公司當做您買基金包賺的,可能賺比 5% 還要多!

我就是因為這 5% 超不爽的,真的想要買基金,不要買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就對了. 您去銀行定期定額買基金,哪天您想單筆或加碼買基金,銀行會如保險公司先扣個 5% 嗎? (保險公司扣的那 5% 可不是您買基金的手續費,手續費歸手續費!)
現實是:

保險真的像廣告說的這麼美好的話...
為什麼保險公司會這麼賺錢?
還每年花天文數字的預算作廣告?

認識很多保險業務員..每次聊天都在吹噓年薪又突破N百萬了
而且是"投資"型保單抽成利潤最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


holya4 wrote:了
"投資"型保單抽成利潤最高..


通常都是用超高的年利率來騙你上當XD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沽名釣譽 wrote:
好吧 看來你們都在狀...(恕刪)


同學,所謂的「狀況外」是比較出來的而且一定要到外面去跟人家比較過,才會知道到底誰才是「狀況外」?!
像我公司每年固定幫員工投保的「團體意外險」一千萬,公司補助6成,我每年個人只要出400元,就有一千萬的意外理賠,這是每年必賭的賭局之一。假設,我還可以在這家公司做滿28年好了,28年我只須繳28*400=11200元。光用我公司的「團體意外險」,我都忘了之前已經擋死多少推銷意外險的保險從業人員。

講投資報酬率,手續費是一定要注意的問題,如果第一年就被扣60%,以世界上最優秀的基金平均投資報酬率15%來算的話,那也要4年才能回本,那出發的基礎點就有問題,最後怎麼可能會賺錢呢?

如果單純講保險,我並不認為保險不好,我自己也保險,但保費一定真的要夠便宜,保單要適合自己的需求才保,並不會因為人情或推銷而保險。

保險公司當做您買基金包賺的,可能賺比 5% 還要多!...(恕刪)


像我之前是日盛的客戶,今年登入日盛的證券網頁時,都會先跳出公告網頁,說又有那些什麼日盛基金已經解散。我記得今年就看到不少日盛基金解散的公告網頁。 因為基金只要低於一定的淨值就必須解散,這好像是政府所定的規定以保障投資人,操作績效不佳的基金,至少基金解散清算後,讓投資人還可以拿回一定比例的本金。可是,一些高手續費的奇怪基金,我怎麼想都覺得怎麼奇怪,第一年投資人的本金就被扣掉60%,第二年40%……,基本上,第二年扣手續費後,基金就應該解散清算才對,也不知道這些高手續費的奇怪基金到底是怎麼規避這些政府規定的?還真是厲害。
小弟剛好在兩年前有買這種保單
基本保費2000 /月
增額保費8000 /月 (剛開始3%手續費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變)
我來算一下看看 我當初的算盤
假設我存十年
收手續費 2000X12x130%+8000x12X10X3%=31200+28800=60000
(尚未計算保險成本每月 130和帳戶管理費每月100)

當初會保這個險主要是要保險可以報稅
以一個人可以報24000的列舉來算

24000X20%X10=48000

再假設把這些錢不投保改買境外基金A股基金
(3%手續費 打六折)
1200000X 3% X0.6 = 21600
所有投入成本為 48000+21600=69600
所以 若以投資十年來看 是可以省下 9600元
又這種保單在不同基金公司轉換是不收手續費

當然這是因為列舉報稅的關係,
又或者若買境外基金B股 四年可以上免手續費 ...等等其他的因素

我覺得這種保單未必不好,只要把自己的客觀條件算出來
就知道對自己好不好了

本人非保險從業人員, 上列計算僅供參考,


jacksdm812 wrote:
當初會保這個險主要是要保險可以報稅
以一個人可以報24000的列舉來算...(恕刪)


用保險可以報稅來降低成本

似乎有點道理

問題是 ---> 保額夠嗎?

以小弟為例

保險和投資分開

保險部分也可以用到這24000的免稅額

投資部分當然不會被收高達3~5% 的費用



jacksdm812 wrote:
以一個人可以報24000的列舉來算

24000X20%X10=48000


大大你算高收入份子,但都不買 醫療,住院,癌症,壽險嗎??

除非政府提高24000 的上限

不然,你的算法邏輯是對的,但不切實際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一年12萬的費用約有500萬的保障
5年扣150%的保險成本大約是18萬
每年在扣掉定期壽險的附加費用(越年輕越便宜)
用不到20萬的錢換500萬的保障

你說那也是死了才能領.
錢不是給你用的.
如果你是一家之主.那是給你另一半跟你的小孩繼續活下去的錢
因為.沒有多少家庭有500萬的存款

投資基金盈餘的部份...可以讓你COVER壽險的附加費用
美國投資型保單以有一百多年歷史..
如果真的是騙錢的商品
除非金管會頭殼壞掉..才會讓這種商品在市面上賣
不然只是造成更多的社會經濟負擔

沒有不好的保險商品..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罷了
如果你只是要短期看的到成效的獲利
請絕對不要考慮這個商品

請勿曲解"保險"的意義..
他不是讓你會賺錢的公司..
jacksdm812 wrote:
當初會保這個險主要是要保險可以報稅
以一個人可以報24000的列舉來算...(恕刪)


24,000元的額度包含了勞保與一般保險,你必須先扣除勞保的金額,剩下的額度才是保險可以扣除的金額。
如果您有勞保的話(繳20%稅額的人,勞保費應該不少),建議您重新估算保險能扣除的稅金。

此外,對於無法採用列舉扣除的人而言,保費高低對繳稅金額沒有影響。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感謝 26,27,29樓的回覆

我這只是粗淺的計算
當然有上述回文中的問題,有些地方也需要再精算

這份保險對於列舉報稅部分沒辦法扣除或者只有扣除到部分
或者說買基金B股也沒手續費的問題
則需要修正

至於這份保單是買我另一半的
當初會買這個是因為只要帳戶價值大於保額的部分就不需要再繳危險保費
後來的保單 sales說不行了
而我基本上把它當作另一種基金平台而非保險(順便把列舉撐到24K)
其他不宜再透露更多了

這個商品套到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
喜歡基金轉換做短線, 他的確可以幫你省手續費
也可以用來報稅

但如果這些好處都不用
這個商品就不適合你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