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象印熱水器,因為他只有90度/98度/再沸騰三種設定,想要泡溫牛奶非常困難,以前夏季最貴電費有到2990元(兩月),後來這台熱水器壞了,我換成大同熱水器,他有40/50/60/85/98與再沸騰的設計,買回家後,除非被小孩亂按,不然我都設定在40度,結果同樣的生活方式,我看到最貴的電費都不到2000元(雙月)。
目前我從不用電熱水器直接加熱沸騰再冷卻到40度(熱量都散失在房間/客廳/餐廳,還要靠冷氣/風扇來降溫,多不划算!),我都是用瓦斯加熱沸騰,不銹鋼茶壺溫度有九十幾度,整鍋泡到浴室臉盆,將冷水變熱,等到熱平衡,大約70度,熱水轉到別處,再繼續散熱,將整壺熱水降到50度之後,再填入大同熱水器內,不但電熱水器不用加熱耗電,冷熱交換的熱水還能當作洗澡之用。
想要省能源,家電廠應多多發明冷熱交換的電器才是最有利的,我常常看到路邊攤/餐廳那些大火特炒,炒完的餘熱不去運用,就這樣散失在大氣,實在是很沒節約能源概念。
尤其是電熱設備,通常加溫狀態都是耗源階段,等升溫到一定程度才是運用時間,等東西弄好之後,這些電熱設備又要降溫,這時候的降溫,如果有熱交換器來將餘熱帶走運用,不知能省多少能源?
目前有熱泵冷氣機,已經是運用熱交換的方式來省能源,也有很多變頻電器/LED燈在使用中,但價格無法降低的情況,我寧願花30元買燈泡,而不願花100元買省電燈泡,或300元買LED燈,這是政府與家電廠應該重視的地方,能源雖然源源不絕(我指的是太陽,風力/潮汐..也源自太陽),但其他常用能源(石油/煤炭/天然瓦斯)卻越用越少,發展熱交換家電,才是省能之道~
各位應該常常發現一些家電設備開久都很燙,然後需要風扇、冷卻系統散熱,這些熱都散到大氣中,然後又要開冷氣降溫,造成環境溫度上升,這正是惡性循環,所以大家要多省電啊。
謝謝樓主的實際實驗數據!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