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之前也是找過許多工具,他們的介面也都很炫,功能也多,但後來想想,我真的需要嗎?
自己用試算表做的好處是,隨時修改自己想要的資訊與分類。
個人目前還是米蟲一隻,分類其實不需太細,也不需要圖形,因此根本需要軟體。
將來若需再細分,修改一下,用自動篩選功能即可列各種分類下的細項了。
提供小弟目前的Excel表格供參考:
日期 項目 類別 金額 備註
5月1日 停車費 行 1500
5月3日 Microsoft Explorer Mini Mouse 住 0 PayEasy 1549
5月4日 早餐 食 30
5月5日 早餐 食 38
5月5日 牙齒修補看診 住 100
5月6日 萊爾富熱拿鐵 食 200 6杯200
5月8日 早餐 食 30
5月8日 77乳加巧克力 食 40 買一送一
5月10日 北海岸一人遊油資 行 50
5月11日 愛之味甜辣醬 食 33
5月13日 早餐 食 35
食 406
衣 0
住 100
行 1550
育 0
樂 0
總支出 2056
至少每次一打開手機的記帳軟體時,"資產/負債"一覽無疑!
知道戶頭有多少錢,知道房貸付了多少,知道還要付多少 =.=
"成就感十足" ^^
不過我的記,只是單純在記,沒有特別管"支出"的流向@@
純粹是為了不透支, 隨時掌控每個帳戶有多少"資產/負債"而已.
我有同學在玩股票,最近較常跟我調$$ 都是小額的$$
我說,記個帳吧! 至少你會知道那個帳戶有多少餘額,才能去投資吧=.=
如果不知餘額,拼命買賣好像也很怪 =.=
連1,2萬也需要跟人調 =.=
幸好自己3年前就不碰股票了, 股票的買賣在記帳上蠻麻煩的~~
PS:自己的iphone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記帳"~~
工作太久了,準備5X歲就退休,邁向第3人生。
保險費、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親友生日、節慶費用、家中長者的年度體檢費、管理費、參加團體的年費等
在領到年終獎金時會先把這個預算扣下,然後按需支付的月份慢慢付出去
也可以知道費用的變化,比如我會把上個年度的費用作為新一年度的預算,從今年支付的金額就知道是增加或減少了,像房屋稅就是會慢慢減少的,因為房屋折舊的關係,也可以記得比如過年的紅包支出情形,免得記不得包多少,包得比去年少,或是有沒有包,像今年媽對我說去年母親節我有包錢,我一查去年的帳,原來去年帶媽媽去日本玩,因為已是一筆開銷,所以沒另外再包,馬上向她報告,今年也是在母親節前又帶媽媽去玩,所以母親節請她至餐廳吃飯之後,想說今年也一樣支出了旅遊費便沒包,但在媽媽反應我告訴她之後,還是包了紅包,但不多就是了,這些明年就可以作為參考
另外也可以方便查詢曾經購買的某樣東西的價錢,比如曾經去日本購買的藥品,當時購入的價格,因為可能覺得好用想再託人買
知道去年和今年薪資變化、獎金增減、比如我就覺得今年每月的預扣所得稅變少了,那可能代表在未來繳稅的時候可能要多準備一些稅金
其他就是幫助瞭解每個月各項支出的情形,做好生活費用的預算之後,在一領到薪水的時候,就把預算之外的錢釦下來,免得看到帳戶錢還剩很多,變成閃靈刷手,當然也可以看出自己敗家的方向、稍微勒緊褲帶一下
要加強記帳的動機,設定目標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年存下12萬,那麼就代表每個月一定要扣下五千,這個十二萬可能代表旅遊、想了很久需買的物品、理財的第一桶金、提昇安全感的預備金....有了動機之後,執行起來會更有勁(但這個目標需要量力而為,有的人可能是一百萬、有人可能是十萬、要設定的剛剛好,就靠個人智慧了)
我當初購買房子的頭期款就是靠著這樣來的,雖然是陰錯陽差,本來準備的是進修費用,不過人生常是計畫趕不上變化,總之有存到錢,就別太在意當初是為了甚麼吧
只是記流水帳而不去統計及分析金錢的流向是沒什效果的
所以最好還是用較專業的軟體來記帳,看看自己的收入支出報表
AceMoney 有繁體中文版本,也有免費版本(AceMoney Lite, 只能開兩個帳戶),有興趣的可以去下載來試試, Mobile01 上好像也有網友推薦過。喔,這軟體還可以更新股票的股價 (包括臺灣上市上櫃)及匯率,對有買/賣股票的人而言,就不用每天手動更新股價了。
http://www.mechcad.net/products/acemoney/index_cht.shtml
http://www.mechcad.net/products/acemoney/screenshots.s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