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03:51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供應鏈傳出,全球筆電鏡頭龍頭先進光(3362)已通知下游模組及品牌廠,9月起調升報價10%至20%,是筆電鏡頭破天荒漲價;另一指標廠新鉅科也隨即通知客戶漲價5%。過去筆電鏡頭報價「只跌不漲」,此次大幅調升報價,業界普遍看好將帶動第4季業績攀年度高峰。
台灣靠大立光、玉晶光在手機鏡頭領域享譽全球,一般人卻很少知道,台灣也是全世界最大筆電鏡頭生產地,先進光、久禾光、新鉅科等三家業者囊括全球筆電鏡頭逾九成市占,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華碩、宏碁等品牌大廠都要向這三家廠商拉貨,以先進光市占率超過六成居冠。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筆電需求熱潮,全球筆電出貨量去年首度衝破2億台,創新高,今年有望持續寫新猷,站穩2億台大關之上,換言之,全球有超過1.8億台筆電搭載台廠生產的鏡頭,數量龐大。
針對調漲報價傳聞,先進光昨(31)日低調證實,確實因應成本上揚狀況調升報價,但漲幅不便透露。新鉅科則回應,每家公司成本結構不一,會依成本及新機種規格適當反映價格走勢。
市場人士認為,此次筆電鏡頭喊漲,除了因下游需求強勁,帶動「萬物皆漲」之外,2019年,大立光向美國法院控告美國筆電品牌大廠惠普及先進光、新鉅科技侵害專利案,在今年3月大立光及先進光和解下終告一段落,隨後大立光參與先進光私募,成為先進光最大單一法人股東,在營運利空消弭、筆電市場囊括逾六成市占,加上鏡頭需求不墜,也讓此次先進光漲聲最大。
受惠於疫情帶動筆電重現十多來罕見大榮景,在需求強勁引爆下,不論是上游塑膠粒或是黑白料均有好幾波漲幅,考量終端需求仍強,加上原物料大漲及缺料狀況嚴重,具有市場寡占優勢的台灣筆電鏡頭供應商首度以制價權優勢,發動首次漲價行動,翻轉過去報價「只跌不漲」的狀況。
久禾光則對漲價採觀望態度,該公司坦言,去年以來不論人工或原物料價格都大幅上揚,惟每家業者考量不一樣,顧及客戶觀感,目前只能先自行吸收成本上揚價差。
筆電鏡頭廠上半年財報僅久禾光獲利年增七成,每股純益2.45元,表現相對出色。先進光、新鉅科第2季都處於虧損,以上半年來看,先進光每股純益0.02元,新鉅科則是每股淨損1.21元。業者均強調,在後疫情時代,遠距教學╱工作或是混合型式趨勢成形,筆電成為必需品,看好下半年仍優於上半年,第4季將攀全年營運高峰。
.......................
漲價就是王道 早盤 友達 有被激勵到
虎尾幫 惜只小拉
郭靜蓉/台南 2021-09-02
進入第3季後,LCD TV面板價格開始出現雪崩現象,比原先預估的第4季價格才開始下滑,約莫提早了一季的時間。而以近期8、9月的TV面板價格跌勢來看,不僅下滑幅度大且速度也很快,可說是呈現恐慌性的暴跌,未來跌勢何時止?或是走勢如何變化?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與過往的液晶循環不同的是,造成這一波TV面板價格走跌的背後因素相當複雜,其中,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疫情的關係,面板價格維持了1年多的飆升,漲價時間之長與漲價幅度之大,更是前所未見。
以這一波的價格大漲幅度來說,約略介於100~180%之間,這樣的情況,讓面板廠口袋滿滿、大賺錢,但在電視品牌廠方面,雖然有調漲終端產品售價,但調漲幅度約僅有30~50%,遠遠跟不上面板的漲幅,讓終端品牌業者壓力大增。
以全球主要面板廠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僅有4家中小型的業者虧損,包括中國的和輝光電、華映科技、維信諾以及台灣的凌巨等,但嚴格來說,和輝光電與維信諾主要是以OLED面板為主,因此真正在LCD領域中虧損的廠商僅有華映科技與凌巨。
至於其他業者包括中國的京東方、TCL華星、天馬、龍騰、彩虹,南韓的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以及台灣的友達、群創、彩晶等,紛紛都處於大賺的局面。
然而,在全球主要面板廠大賺之餘,卻有為數不少的電視品牌業者處於虧損狀態,以2021年上半的中國電視品牌廠商來說,幾乎沒有賺錢,前7大品牌平均虧損達人民幣2億元左右,顯見整體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相當明顯。
在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下,終端市場的電視需求卻在遞減中,讓整體市況雪上加霜。2021年的中國電視市場需求原本就不振,預估全年的電視規模僅在3,800萬台以下。
至於歐美市場方面,受到疫情宅經濟、運動賽事拉升,先前需求恐已提前透支,而現在疫苗逐漸普及後,已開發國家的電視需求則逐漸減弱,這是造成面板需求不再那麼強勁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貨運塞港、運輸成本上升、供應鏈不順等問題,也是造成電視整機廠商不願意拉貨面板的原因,因為縱使等到了一、兩顆缺料的IC,組裝成了電視,也會因為塞在港口或是在海上漂,不一定能夠即時運送到終端通路上,但一旦採購了大量的面板,就有變成庫存的可能性,這是電視整機業者不樂意看到的情況。
事實上,多數電視品牌業者在第3季採取了縮減面板採購數量的作法,這種旺季收手的轉變,不但讓TV面板從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更進一步導致價格的大跌。
光是以8月來說,根據Omdia調查,32吋面板價格大跌15美元、43吋面板跌19美元、50、55吋面板下跌23~25美元,65吋面板更是大跌29美元,平均跌幅高達10~15%。進入9月後,根據群智諮詢預估,各尺寸面板還會再下跌9~13美元不等的價格,幾乎也是兩位數的跌勢在下修。
因應TV面板的價格大幅下滑,面板廠除了一邊答應降價之外,也提供了部分的折讓,藉此保住一定的面板採購量或是長期合約,但是恐很難止住2021年下半的面板跌勢,業界預期,TV面板價格很有可能會一路跌到年底。
如此一來,這一波的面板價格下滑,有可能再度跌到2019年11月的歷史最低點或是回到2020年5月上一波的液晶週期低點嗎?這就得要從目前TV面板價格的成本線來看。
根據DSCC資料顯示,2021年第4季的32吋HD面板總成本約為43美元,現金成本預估為41美元,估計屆時的面板報價為55美元;至於65吋UHD面板第4季的總成本為213美元、現金成本為174美元,屆時的面板報價為223美元。
也就是說,到2021年第4季時,主流的LCD TV面板報價仍會高於面板廠的成本線,換言之,縱使目前的LCD TV面板價格正在大幅度且快速的下滑,但直到2021年底面板廠仍能保有獲利。
只不過,進入2022年後,面板市況還有很大的變數存在,包括需求、航運、庫存、缺料等交錯盤結的因素都是,若還加上總體經濟與貿易戰的變化,就會讓整體市況變得更加複雜,這些都會影響面板的價格走勢,不排除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但還需要時間觀察。
然而,從面板產業結構的轉變角度來看,南韓面板廠逐步退出LCD TV面板的供應已成事實,而中國面板廠已可主導全球的LCD TV面板產能與出貨量,在中國廠商可以主控的情況下,搶佔市場佔有率的意義已不大,估計廠商之間的過度殺價競爭將可獲得控制,這將會讓未來的面板價格走勢獲得一定的底氣與保障。
auo 彭董最近被 眾多小股東極厲聲討, 為什麼 auo有上千億的現金放 銀行低利存款,不善加活用 維護股東權益?
INX 洪董 是外資圈老狐狸, 把 1350億現金先藏起來, 帳面上只留 268億現金,裝窮裝傻,就不用怕股東催索.
INX 把上千億現金,拿去投資 人民幣計價( 少數美金)的結構性存款或公債...種種理財商品.
保本型結構型商品藉由投資固定收益產品可達到期滿保障本金的目的,而透過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則可達到資產增值的目的,但有一些風險性,例如匯兌損失。
3~12個月以內的 結構性存款 就歸入 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資產.
12~24個月以內的 結構性存款 就歸入 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資產.
把現金和這些理財商品加一加 ,竟然高達 1350億台幣那麼多錢, 沒有被一般小股東發現.
INX 早期有幾百億理財商品連結到 廣州超視界SIO 10.5代廠 ,後續理財商品就不容易查出是 連結到哪家大陸公司.
auo 彭董有樣學樣,擔心帳上呆滯現金太多被股東罵, Q2也破例拿出 102億現金去效法INX 理財,財報上名義是三個月以上定存.
結構型商品 ??

一台10~20萬台幣的高階電視,跑來跟友達面板殺價50美金,沒意義.
就算TV 一季暴跌30%,友達少賺 75億.Q2單季稅前淨利208億, 價格遞延反映後,友達Q4稅前淨利還是有133億. 且 稅前淨利變少,員工獎金(抽10%以上)和所得稅(抽5%)就不會抽那麼重, 結算的稅後淨利不會掉那麼多.

單季營收450億的 IT面板還有小漲,可以補個30億回來.
京東方IT比重,像友達那樣高, 京東方毛利率32%,淨利率 15%.(京東方把營業成本中的存貨跌價損失和一些成本,認列在營業費用中,所以毛利率乍看很高 )
TCL和 HKC的TV營收比重很高,TCL 毛利率才 22%,淨利率 12%.TV若跌30~50%, 是要跌給他死,這樣也不錯.
65吋現金成本 170多元,高點報價 290元, 跌個40%,剩 174元, 剛好讓大陸 5座10.5代廠 全部關門歇業.群創幫 SIO 廠包量包價就暫時忍耐一下.
京東方上半年光 OLED的存貨跌價損失高達 23億人民幣,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高達 25億人民幣(約3.5%利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