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火猛 市場前景紛亂
2025.04.17 03:00 工商時報 陳欣文 黃于庭
金管會去年9月開放國內壽險公司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後,目前友邦、凱基、新光、台新、三商美邦五家壽險公司已申請,今年川普關稅政策造成匯市動盪加大,海外投資部位最高的國泰與富邦兩大壽險公司,暫時保持觀望態度,審慎評估申請的時機。
壽險外匯準備金新制提高外匯準備金額外提存及沖抵比率至100%,即壽險業避險後有匯損,可使用外匯準備金全額沖抵,但若有匯兌利益也必須100%提存;新制並開放壽險業將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營業損失準備、重大事故準備金收回、自願強化提存準備、其他強化提存準備共五類準備金轉列至外匯準備金,充實水位。
新壽將120億元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利益、56.5億元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金及0.6億元重大事故準備金,合計約申請177億元轉列至外匯準備金,目前外匯準備金餘額達590億元,居全部壽險最高。
至今年3月底,除新光人壽外匯準備金餘額居最高,其次凱基人壽有394億元,第三位是國泰人壽386億元,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分別提升至321億元與262億元,顯示多數壽險公司開始積極補提準備金,因應潛在的匯率風險。
就匯率變動的影響,外匯準備金水位較高的新光與凱基,若新台幣升值,將面臨較大幅度的帳面匯損,可有效沖抵匯損。
———————————————
按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凱壽累積外匯準備金餘額:2023是97億、2024年是307億,報載2025Q1是394億。
近幾年匯損以2020年最巨,台美匯率大幅升值,由30.11到27.69,升值幅度8.04%。今年四月迄今升值1.98%,且跌破去年底台幣32.78兌一美元,很考驗各業者外匯操作功力。
2020年匯損以國泰金最多,今年前四月又股債匯俱空,或許是其股價走弱主因。
台新人壽、新光人壽和凱基人壽去年底改採新制,三商壽今年四月開始改採新制。沒了收益,但也大降匯損機率,公平。

2025年我開始長期投金融股+波段操作,選定中信金,我算殖利率,不管波動。我終於會開心一個股票他下跌,因為我要買更便宜一點的股票,我想要它的均價貼近我設定的殖利率。這次4月7號的大崩盤,如果是去年跟幾年前的我一定會砍股票,但我當天就加碼買了,便宜呀,第二天持續撿股,撿了三天,第四天漲停,前三天買的賣一部分掉,獲利入袋,以前的我肯定不會減碼賣掉前幾天的股票。因為我一直會想你都期待他漲為什麼要賣掉,不賣掉不是會賺更多嗎。
這就是我跟chatgpt AI討論後,最後的結論



以前有相關股票的問題都只能上網搜尋然後去討論區問,現在有AI真的好方便

但是人性總是貪婪的,我還是有留大概5%左右的錢,用來當沖跟短線FOMO用的,還是要關心一下股市,知道現在在瘋什麼,才有跟網友吵架的底氣,

三立新聞網
2025年4月26日 週六 上午12:07
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許多人或許會認為,華爾街最不受歡迎的會是總統川普,畢竟,他的言辭和政策已經多次引發股市震盪,全球都恨死了,分析師每天在罵。但事實上,華爾街對另一個人的反感遠勝川普。為什麼?其背後的原因並不僅是他極具爭議的商業手法,還有他在商務部任內的種種行為,無不引發資本市場的深刻憂慮。
是的,他就是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William Lutnick)。
綜合外電,這位曾在911後重建Cantor Fitzgerald(美國知名金融服務公司)的商業奇才,背後卻是各種商業手法和爭議的集大成者。盧特尼克從一名年輕銀行家,迅速爬升至金融界的重要人物,卻始終以爭議為伴。最著名的便是他在2001年面對世貿恐襲後,如何帶領公司重生。但隨著公司發展,他的手段越來越引來員工和業界的反感,與合夥人的爭鬥及監管機構的衝突成為常態。
然而,真正讓華爾街難以忍受的,是他身為商務部長後的行為。在川普政府任內,盧特尼克公開捍衛的關稅政策,言辭激烈且言之不清,這不僅動搖了資本市場的信心,也讓不少金融機構失去了耐心。
成為川普麻吉後 盧特尼克手段引爆怒火?
外傳華爾街的怒火已經升級,有傳言指出,一些知名投資者和華爾街高層正在積極遊說川普團隊,要求解除盧特尼克的職務。他們認為,盧特尼克的行為已經對美國股市造成了無法忽視的影響,並且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關於關稅政策的反覆表態,更是成為投資者對其不信任的核心原因。
盧特尼克的命運或許取決於他能否撐過華爾街的強大反對聲浪,但無論結果如何,這位在金融界爭議重重的人物,注定將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
....................
關稅背後真正的操盤手,竟然不是川普?!這個神祕人物才是美國經濟的幕後推手!#金融陰謀 #關稅戰
股市震盪 似將成了常態
yt 請看一下 看華爾街金融大佬 如何操作市場
這波 下跌第一天 由傻眼 慢慢適應節奏 資金控管 富貴險中求
最近2年廣達由67漲到345川普關稅又跌到174 最近又回到235 台股比這極端的例子還不少
穩健就買金融 尤其中信金 36到40 來回好幾次了 去頭去尾一次賺約10% 也要放些 抱上又抱下 白搭
2025-04-27 18:10 聯合報/ 記者朱漢崙/台北即時報導
金管會發布最新的金融三業股債投資統計,金融三業在今年3月展現極強勁的股債加碼力道,合計高達4千億元,但4月的「川普海嘯」威力已出乎金融三業的預料,使這筆龐大的股債投資部位才剛進場在4月就全被慘套,對金融三業淨值及資本適足率的衝擊已受金融市場和投資人高度矚目,其中災情最慘重的首推壽險業,銀行業次之。
根據金管會所提供的資料估算,壽險業在3月全面加碼國內外的股債,其中,海外債加碼手筆最大,高達1791億,據估算結果,壽險業分別加碼台股451億、台債259億,國外股票369億,更大增海外債1791億,合計新增2870億的投資,才剛買就全面住進「套房」。
不具名的業界高層指出,壽險業由於資產分類方式,現在大約8成5至9成的債券會放在AC(持有到期)部位,因此只要不買出,相關部位淨值及損益表暫時不會受影響,但災情仍然嚴重,因為3月新加碼債券部位裡,仍然有約200億的海外債的評價損失必須反映在淨值中。
此外更嚴重的是來自股票部位的評價損失,其中,壽險業二月、三月都因為台股下跌而逢低回補,包括2月大買台股535億,三月也連續大買451億,合計連續二個月大買台股近千億,卻未料指數「沒有最低,只有更低」,4月全面進套房,而且至少必須在淨值反映評價損失,再加上新台幣匯率4月升值約在2%的衝擊,壽險業者普遍已有4月「數字很難看」的心理準備,甚至已有好幾家中、大型壽險業者有虧損的心理準備。
銀行業亦連續在2、3月積極大買台股。金管會對銀行的統計則顯示,銀行業繼2月加碼台股292億之後,3月加再碼台股236億,合計2 個月加碼台股528億;加碼債市力道則更強,繼2月加碼美債為主的債券292億之後,全體國銀3月的加碼力道更激增至762億,由於四月發生大股災,美國債市也大崩盤,全體銀行的持股部位目前超過5000億,債券部位則為9.7兆,倘若以股債市價跌幅度觀察,到時候全體國銀的淨值恐怕縮水至少超過千億之上。
以最具指標性的美國十年期公債觀察,4月25日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4.29%,雖然已較4月的最高點4.4%回落,但4月債券價格普遍仍較3月下跌,對於應變方式,銀行高層指出,大部分業者已大幅縮小持債天期,以買5年期上下的大型跨國金融集團所發行的金融債券居多,且以浮動利率來計息,至於公債這類固定利率債,持有部位占比已越來越低,但放在OCI的債券部位價跌,仍將對淨值造成一定的衝擊。
證券業則由於3月加碼金額較小,因此相對衝擊減少,海外債券小增11億、台股加碼126億、台債小增1.25億、海外股票小增3.08億。
2025/4/27 15:36:33
【時報-台北電】京城銀(2809)今年第一季稅後純益6.3億元,年減68.7%,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7元。永豐金與京城銀合併案,4月上旬已送件金管會,京城銀工會近日也通過永豐金提出的員工安置計畫,雙方力拚於今年第四季前完成股份轉換。 京城銀4月25日股價上漲1.2元,收在48.55元,漲幅2.6%;三大法人本周合計賣超635張,外資買超6,619張、投信賣超9,326張、自營商買超2,071張。技術線型觀察,京城銀目前股價在周線及月線之上、季線之下;籌碼面來看,外資已連續九日買超,投信則連續十日賣超。(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呂欣芷)
台股最大風險恐要來了!他急示警6月才是主跌段:準備跳水
這位邱怡萱記者的水準,節錄該文部份內容:
1. ....但有網友擔憂表示,.....
2. 該名網友表示....
3.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的個股及ETF,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文中記者提到的這個所謂的網友是誰呢?

2025-04-28 11:14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對等關稅進入90天緩衝期,各國加緊腳步展開與美談判,希望將傷害壓至最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天列出3理由,認為川普對台灣的目標稅率為15至20%,台灣談判重點應努力爭取電子供應鏈豁免,這影響會比稅率還大。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措施,9日宣布暫緩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對等關稅。
中經院今天舉行「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研討會,連賢明列出3理由,認為川普對等關稅地板價是10%,而對台灣可能的目標稅率,落在15至20%。
連賢明指出,第1,川普多次提高關稅時,多半以25%作為基準;第2,這次對等關稅中,最可能和美國硬碰硬的歐盟,給予的稅率為20%;第3,川普個人最鐵的盟邦以色列,給予的對等關稅則是在17%。
基於上述背景,加上台灣對美順差高,連賢明認為,當然最後談到15%以下是最好,但15至20%的區間可能性大。
連賢明補充,台灣如果能夠爭取電子供應鏈列為豁免項目最好,這影響遠比稅率還要大,因為台灣輸美產品約7成是ICT產品,而且電子供應鏈非常複雜,難以短時間移回美國。
至於美中兩大經濟體對峙持續,台灣如何自處,連賢明表示,台灣的角色很微妙,不應該直接與美國對抗,但也不需要對此議題明確表態,現階段先把重點放在與美談判,而後再視談判情況,決定回應策略。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提醒,對美談判過程中,要避免對中國有明顯歧視性待遇,以免未來引起中國報復。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社會譁然,有人主張應該「硬起來」,連賢明直呼「千萬不要開玩笑」,美國規模與台灣落差太大,台灣經濟體不足以跟人抗衡。
至於美中兩強對峙,最後誰能撐比較久,中經院大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認為,關稅戰受衝擊是很肯定,會不會垮,兩邊都不會,誰可以撐比較久則回歸雙邊領導人特質。
吳佳勳分析,關稅戰最辛苦的是企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需要面對實質選舉,可以不那麼在乎企業承擔龐大生產成本,相較之下,美國有期中選舉考驗,單是這點,美中領導人對企業成本承受力就出現差異。
............
台灣輸美顯示卡有250億美元「不在美國貿易統計裡」 這招可望成為理想關稅談判策略
2025/04/282:36
文|
林信男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把多國逼上談判桌,盼藉此消減美國的貿易逆差。對此,學者呼籲,雖然有人建議,台灣對美談判必須「硬起來」,但基於務實考量,應避免與美國對抗;至於談判策略,或許可從台灣2024年對美出口的顯示卡,有大約250億美元「不在美國貿易統計裡」的現象,衍生出具體措施。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28)日舉辦「川普關稅風暴」論壇,根據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觀察,川普對他國課徵關稅,會有個「地板價」,大概是10%,對美貿易順差高的國家,就再往上加,如果從美國「盟邦」以色列稅率17%、歐盟20%來猜測,台灣的最終稅率最可能會落在15%至20%左右。
「很多人說我們(和美國關稅談判)要硬起來,千萬不要開玩笑。」連賢明指出,台灣和美國經濟規模落差太大,因此應避免與美國對抗,但可以試著爭取資通訊(ICT)產品的關稅豁免,因為ICT供應鏈太複雜,短期內很難完全移去美國。
台灣對美顯示卡出口 有大筆金額「不見了」
就談判時機而言,早「掛號」早談判不見得好。連賢明認為,最好先有幾個國家和美國談出結果,有模式可參考再去談,會比較好一點。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則提出另一個談判技巧,台灣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前2大產品,是顯示卡和伺服器,顯示卡金額318億美元,伺服器159億美元,合計占去年台灣對美出口的43%。
但從美國貿易統計來看,2024年,自台灣進口的伺服器是總額159億美元沒錯,但顯示卡卻「只有66億美元」,對比台灣的數據,有超過250億美元(318億美元-66億美元=252億美元)「不見了」。
這250億美元的顯示卡去哪了?楊書菲指出,顯示卡是伺服器的關鍵零組件,2024年美國有67%的伺服器,來自墨西哥;她推論,來自台灣、總價值250億美元,卻不存在美國貿易統計上的顯示卡,「勢必就是被裝到裝到墨西哥產的伺服器,然後運到美國去。」
楊書菲研判,價值250億美元的顯示卡,是被出口到美國的「自由貿易區」(Foreign Trade Zone、亦稱「對外貿易區」),這些區域屬於「境內關外」,所以貿易金額不會顯示在美國的貿易統計裡,也不會被課徵關稅,之後再轉到墨西哥加工組裝,「變成」墨西哥製造的伺服器,然後進口至美國。
楊書菲建議,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時,可利用過去台灣打造科學園區的經驗,向美國表達願意協助建立自由貿易區基礎建設,甚至幫忙經營、成立台商外貿專區的構想。
楊書菲分析,美國當年成立自由貿易區,就是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美國製造業能量,製造能量增加,貿易逆差就會隨之減少,完全符合美國利益;對台灣來說,零組件還是可以從台灣出貨,但因為是送到美國的自貿區,因此不會造成對美順差增加,中小型企業,也不必赴美設廠。
目前美國大約有近300個自由貿易區,楊書菲稱,若能把台灣生產的零組件,出口到美國自貿區,由代工廠在當地進行最終加工和組裝(自貿區內可執行加工、組裝等業務),使最終產品成為「美國製造」,或許有利深化台美供應鏈結合,也是可以增加與美談判籌碼的方向。
.................
韓媒:南韓2半導體專家投靠 成為北京突破美國制裁關鍵
2025/04/28 06:45
中國的研發崛起已經對全球第一的南韓記憶體技術構成了威脅。中國官媒今年3月報導「長江存儲(YMTC)的NAND快閃記憶體封裝專利被三星電子使用」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南韓產業界和學術界表示,這並不令人驚訝。SK海力士的相關人士表示,長江存儲是記憶體晶片行業中最早將封裝技術應用於量產的公司,因為他們有大量博士級員工,所以研發速度非常驚人。
報導指出,近日南韓理工科學者們聚在一起時,討論的熱門話題是「來自中國的邀請」。電機電子、材料、設計等專業的教授,特別是擁有半導體相關專利的教授很多都收到了來自中國大學的邀約。
首爾一所工科大學的教授在受訪時表示:「就像旅行社的套餐一樣,『某某大學年薪和研究經費多少,如果帶著整個實驗室過去,條件是多少』,這些條件讓我非常驚訝。」他還表示:「我正在執行國家級專案計畫,因此沒有繼續與他們交談,但他們提供的極具吸引力的研究環境,讓我產生了興趣。」
.....................
電子股 今天 蠻強的 老美 如電子 不跟台灣合作 將竹籃打水一場空
傳產 在越南的 股價也蠻強的 老美百貨 擺中國貨的 貨架空了 用越南貨去補 是選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