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0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目前擬定的配股是 0.6

kim122 wrote:
台企銀(2834)今日(16)董事會通過擬配發股利每股0.8元,其中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0.6元,以今日收盤價13.9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約為1.43%,配發率65%。
海湖莊園協議前身?川普2.0最重要經濟政策範本 解讀白宮經濟顧問41頁關鍵報告

李廷歡
2025年4月17日 週四 下午4:50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倫(圖)所撰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是川普發動「對等關稅貿易戰」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CNBC Television)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其經濟政策迅速引發全球關注。特別是在4月,川普政府發動了一場被外界稱為「對等關稅貿易戰」的行動,通過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這場貿易戰的理論基礎,來自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倫(Stephen Miran)於2024年撰寫的41頁報告《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這份報告不僅被視為川普2.0時代經濟政策的綱領性文件,還被外界解讀為接下來可能催生「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的藍圖。

川普的關稅戰與米倫的角色

川普上台後迅速兌現競選承諾,於4月對多國發動提高關稅的「對等關稅」貿易戰,試圖縮減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並推動國內製造業復興。這場「閃電式關稅戰」的背後,米倫作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扮演了關鍵的智囊角色。作為哈佛大學培養的經濟學家,米倫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洞察,為川普的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撐。

米倫的報告《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長達41頁,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的協同運用,解決美國經濟與安全的結構性問題。米倫認為,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對中國等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以及國內產業競爭力的下滑,構成了對經濟安全的重大威脅。

米倫主張利用高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迫使貿易夥伴改變行為,同時通過貨幣政策降低美元價值,以增強美國出口競爭力。

報告核心內容:重塑全球貿易體系

米倫的報告提出了三大結構性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1. 貿易逆差與經濟安全

報告指出,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削弱了國內製造業和經濟自主性。米倫認為,強勢美元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同時削弱了美國出口的吸引力,這對國內製造業投資不利。他建議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普遍10%或更高),以減少對外依賴,鼓勵企業將生產轉回美國或盟友國家

2. 全球供應鏈風險

報告強調,美國對中國等國在關鍵技術(如半導體)和資源(如稀土)的供應鏈依賴,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米倫主張與中國等競爭對手在經濟上部分脫鉤,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並通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與盟友(如台灣、日本、歐盟)合作,降低對非盟友國家的依賴。

3. 提升經濟競爭力

為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並防止技術轉移,米倫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關鍵技術出口,並通過政策激勵振興國內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經濟自主性。
政策工具與策略

米倫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

* 關稅政策:高關稅不僅是經濟工具,也是地緣政治槓桿,用以迫使貿易夥伴接受美國主導的貿易條件。米倫建議,各國可通過「捐款」給美國財政部或簽署貿易協議換取關稅減免,這被外界視為談判策略的創新。

* 貨幣與匯率干預:米倫呼籲簽署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的國際協議,通過有控制的美元貶值(可能需貶值20%以上),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縮減貿易逆差。他建議美國的貿易夥伴出售其持有的美元資產,以降低美元價值。

* 安全工具: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關鍵技術出口,並推動與盟友的供應鏈整合,確保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 債務管理創新:米倫提出將外國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通常為數年期)轉換為100年期債券,以減輕美國的短期償債壓力。他還建議對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國債徵收「使用費」,以補充美國財政收入。

專家警告:債務違約與全球動盪風險

米倫的報告雖然為川普的貿易政策提供了學術支持,但也引發了經濟學界的廣泛爭議。英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經濟顧問維姬·雷德伍德(Vicky Redwood)警告,強迫債權人進行債券互換可能構成「事實上的美國債務違約」,這將嚴重損害美國的信用評級,並推高借貸成本。瑞士百達銀行(Pictet)的專家則認為,對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徵收「使用費」極不現實,可能被國際社會視為違約行為。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指出,為了顯著縮減貿易逆差,美元可能需要大幅貶值20%以上,這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此外,高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國內物價,增加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並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

不過米倫的報告忽略了全球化貿易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因為美國的高關稅與脫鉤策略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碎片化,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利益。

「海湖莊園協議」的聯想

外界將米倫的報告解讀為「海湖莊園協議」前身,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川普的政策藍圖

海湖莊園作為川普的私人莊園,常被視為其決策與談判的核心地點。米蘭的報告被認為是川普政府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宏大計劃的預熱,類似於一份協議藍圖。中國媒體將其比喻為「海湖莊園協議」,暗喻其可能成為未來美國與他國談判的基礎框架,類似1985年的《廣場協議》。

2. 極限施壓策略

報告強調以高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為槓桿,採取「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策略,迫使貿易夥伴做出讓步。這與川普首任期內對中國、歐盟等國的貿易戰手法一脈相承。米倫建議的「捐款」或簽署貿易協議換取關稅減免,被外界視為類似協議的雛形,可能在海湖莊園這樣的非正式場合進行高層談判。

3. 地緣政治與脫鉤框架

報告主張與中國等競爭對手經濟脫鉤,並推動「友岸外包」,這與川普政府重塑全球地緣經濟格局的目標一致。外界認為,這一戰略可能通過雙邊或多邊協議實現,而「海湖莊園協議」被用來概括這一潛在的協商框架。

4. 中國輿論的警惕

中國媒體將報告解讀為美國試圖重演《廣場協議》的經濟霸權策略,通過關稅與談判迫使他國讓步。「海湖莊園協議」的提法在中國被放大,部分為了凸顯美國政策的威脅性,並提醒國內警惕經濟壓力。

5. 報告的靈活性

報告未提供具體協議文本,而是提出一系列政策工具與談判策略,這種靈活性讓外界推測其可能作為未來協議的基礎。川普偏好高調、個人化的談判方式,海湖莊園作為其政治活動的象徵性地點,容易被聯想為未來貿易協議的談判場所。

對台灣的啟示

米倫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台灣,強調其作為美國重要盟友,在供應鏈重組中應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台灣的晶片製造能力對美國經濟與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報告建議台灣持續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及白宮溝通,積極參與談判以減輕關稅衝擊。

然而,台灣也需警惕潛在風險。高關稅可能影響台灣對美出口,特別是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出口品類。同時,美國的脫鉤政策可能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台灣需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確保經濟與安全利益。專家建議,台灣應深化與美國及其他盟友的供應鏈合作,同時提升國內產業的自主性,以應對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

米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為川普2.0時代的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與策略框架,通過高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旨在實現美國經濟與安全的「去風險化」,並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秩序。其極限施壓與脫鉤策略延續了川普一貫的談判風格,報告的靈活性與對盟友、對手的雙重定位,使其被外界解讀為「海湖莊園協議」的雛形。

然而,高關稅與美元貶值政策的潛在風險,包括美國債務違約、全球經濟動盪以及貿易報復,引發了經濟學家的廣泛擔憂。

對台灣而言,台灣需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同時謹慎應對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以確保在動盪的全球貿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穩定性。隨著川普政府的政策逐步落地,米倫的報告無疑將繼續引發全球關注,其影響可能塑造未來數年的國際經濟格局。

...........
海湖莊園協議 很多人在討論
不只關稅戰!美公布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 打擊中方海運主宰地位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更新時間: 2025年4月18日 週五 下午3:21
美國貿易代表署17日發布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則課較低費用的計畫。目前全球多達75%至80%的商船皆由中國建造,這項港口費計畫更將直接打擊中國海運與物流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川普政府藉此對抗中方在海運的主宰地位、振興美國國內造船。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7日表示,港口費將按每趟赴美航程收取,每艘船每年最多徵收五次。今天公布的內容已較2月時的方案放寬,當時的計畫是按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徵收,但遭美國眾多行業群起反彈,稱如此將為消費者和企業帶成本暴增。

17日公布的計畫是六個月後開始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中製船舶每趟美國航程徵收每淨噸50美元費用,接下來三年裡的費用是每淨噸年增30美元。

至於中國建造但非中國運營商的船,則按淨噸位或是貨櫃數量收費。六個月後的收費方式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只貨櫃120美元,接下來三年裡每淨噸年增5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目前從中國駛往美國的貨輪通常平均運載約1.2萬個40英尺貨櫃。

通常從亞洲出發的航程平均停靠美國四個港口。航運公司和業內組織警告,若按每次靠港收費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攀升,損害美國農產品出口並威脅碼頭工人就業。貨櫃商曾稱必要時將停靠美國港口的次數減半。

美國總統川普一周前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和相關單位制定重振美國國內造船業和海事就業相關計畫。

不過17日公布的港口費計畫主要是為回應去年3月拜登政府任內的一項調查。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年1月認定,中國在海運、物流和造船領域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

中國製造的船舶數量目前居世界之冠。數據公司Linerlytica的資料顯示,按運載能力計算,中國造船廠佔已下水航行貨櫃輪數量約29%,在建訂單中更有高達70%的船為中國承造。海運貨櫃與碼頭起重機等製造中國也是龍頭地位。

港口費原本也擬適用目前還在訂單上的中國船舶,但在業界強烈反對下暫緩。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營運商只要能提出訂購美製船舶的證明,則現有或未來將有的中國船舶可獲最長三年免徵港口費。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項港口費計畫將直接打擊中國海運與物流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若以運載量計算,中遠集團目前是世界最大海運公司。

至於丹麥的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與瑞士的地中海航運集團(MSC)等國際海運巨頭,也會因旗下已擁有不少中國製造的船舶受衝擊。


............
韓國將以造船和LNG作為與美談判籌碼

財訊快報
2025年4月18日 週五 上午9:12
【財訊快報/陳孟朔】正在越南訪問的韓國外長趙兌烈就對美關稅談判表示,政府正以造船和液化天然氣(LNG)等為談判籌碼,爭取在與美關稅協商中取得積極成果。趙兌烈接受越南媒體採訪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早前與代總統韓德洙通話時,曾親自點名提及造船和LNG,這些產業非韓國、日本等國不可替代,韓方具備相當的談判籌碼。

趙兌烈指出,韓國和越南正致力於發揮產業優勢,與美方展開友好磋商,因此雙方決定共用對美關稅談判相關訊息,並在今後應對過程中保持緊密協作。越方若能在與美談判中取得正面成果,將對當地韓企和韓國整體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
韓國 日本 如果 造船 談到 好關稅 就爽到 川普真是生意人
Kevin1943

綜合上述,呆丸隊正在聽音樂搞大罷免,還有跟老百姓說可以安心睡⋯

2025-04-18 18:44
a14927

賴總統説:吃苦當吃補…我只想説:"幹"…………什麼[怒]

2025-04-18 19:06
好奇,美債又跌到新低點,對於大量持有美債的銀行或是保險公司,財報後會不會衝擊股價!
今天我投資

發得出高現金殖利率的沒幾家了,都在發股票股利打腫臉充胖子,若業績沒跟上來就糗了。

2025-04-19 8:24
a14927 wrote:
金控大方配股...(恕刪)

看來前三月銀行股正成長的很少,一直強調發股票股利好嗎?
devildavid51

還是買中信金最穩當[笑]

2025-04-20 8:42
dormer

接下來要小心匯率的影響。像永豐金的美元金融資產低於金融負債且差額不大,台幣兌美元匯率變化影響不大。總之,能挺過四月股債匯變局的金融業者,那肯定不簡單。等看四月自結損益。

2025-04-20 21:32
川普強逼「美國製造」!紡織業告白:10%關稅也撐不住...再加5%就崩盤了
2025.04.19 07:15 今周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企圖為過去運行80年的世界經貿秩序大幅整形;但其快速搖擺的態度,讓全球政府與企業陷入未知,身處供應鏈一員的台灣該如何應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美國製造」無異是其中一項不合理卻必須面對的規則。輸美產品大宗的資通訊類產品、汽車零組件、紡織、製鞋⋯⋯業者第一反應都是抗拒美國製造,但也認為儘管談判未定,但至少「10+N%」。一紡織業總經理直言:「我們毛利僅個位數,進美國的成本我們受不了,10%關稅也撐不住,若再加個5%就崩盤了。」

「我們絕對不會去,去美國活不了!」電源供應器大廠總經理斬釘截鐵地說,並認為:「我預期客戶不會叫大家再搬廠了,大家都累了。」

台廠西進中國,是其躍升為世界工廠的前期功臣。一位筆電代工大廠副總經理緬懷地表示,20幾年前,中國政府對台商提供各種補貼,且當年台灣筆電代工出貨樂呵呵,每年有10%以上、甚至20%成長率。

如今,筆電市場榮景不再,在供應鏈韌性要求下,筆電代工大廠產能多已分散至東南亞,「新據點都有產能填不滿、虧錢可能性,何況再前進美國?」這位副總直言。如紡織業主所言:「叫我不賺錢可以,虧錢萬萬不能。」


「就算只是課徵10%的基準關稅,我們也扛不住。」外銷車燈到美國的大億總經理莊智清也吐苦水。

當總統賴清德公開表示,要以零關稅為基礎跟美國談判後,汽車業急得跳腳。車輛公會理事長李建輝立刻召集緊急會議喊話,連同7大整車廠聯合提醒政府,可先從非貿易關稅的貨物稅開始談,不要立刻掀底,零關稅衝擊太大,汽車供應鏈可能就此「滅頂」。

三陽董事長吳清源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在意的是貿易逆差,而台灣對美國出口產品中,汽車及零件占不到2%,同時間,台灣政府若將關稅降為零,將導致相關就業人數高達30萬人、牽涉2500家上下游工廠的汽車產業,會整個瓦解。

「汽車是台灣工業之母,若實施零關稅,產業鏈恐怕一夕間覆滅!」吳清源認為事態嚴峻。道理很簡單,200萬元價格帶的美國進口車,一旦零關稅,售價立刻降至160萬元,消費者可能願意改買美國進口車。

不僅如此,過去在台組裝的日系車也可能改採直接進口,不在台灣生產汽車零組件、組裝汽車。當品牌母廠選擇直接進口,不需要協力廠,無須提供技術研發,也不用進行產品驗證,「協力廠就地失業。」李建輝表示,一旦市場都被進口車取代,「我們有再好的車用零件和系統也無法發揮。」

在科技業的部分,雖然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但封測廠不一定採取同樣動作,美國封測業沒有像晶圓廠這麼普及,赴美設廠,供應鏈、人才數量挑戰大,「關鍵是封測產業的毛利,沒辦法跟晶圓廠比,所以我們要很謹慎。」封測廠財務長如此吐露真心話。

看來,就算台積電、鴻海等電子五哥陸續宣布赴美設廠投資的計畫,但對多數科技製造廠而言,「前進美國」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鬆口。

90天的談判期開始,台灣與美國已經啟動協商,美國在意的不公平貿易條件、匯率控制等因素,也將挑戰國人長期以來仰賴出口的經濟思考;但如同台灣經貿談判老將鄧振中所說,對於接下來的調整,「我們很難適應,但我們也必須適應。」

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
以前美國 主張自由貿易 比較利益 中國工人便宜 適合製造 美國搞其他 農業 金融 貿易 高科技
如真搞不過 設計FTA時 就留一手 加了一條 尚方寶劍 特別301條款 可以制裁
結果 美國出口2兆美元 進口3.2兆美元 搞不下去

現在 用關稅 讓美國收支增加 想讓高附加價值回美國 如美積電 產業鏈 美國政府也裁員 減少開支

中國 對美貿易佔GDP 26% 現在可能要轉向它國 生產力過剩也要自然淘汰

希望台灣 可以談到 好關稅
..............
商周
2小時
「我有一段關鍵內幕想說。」4月8日,川普對等關稅風暴在台股炸開之際,商周接到了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來電。

他的國際好友剛離開海湖莊園,帶回一段談判內幕,還原了關稅協商的真相:這是100%的純商業談判。除了政府官員,參與者還包括具備採購能力的企業家,現場必須完成具體金額、條列清單的採購與投資承諾,並依美方要求,建立定期檢查與滾動修正機制。

整場談判由美方主導,他們以最嚴謹、最務實、最精準的態度,確保談判國能湊齊美國設定的採購與投資金額。

這是一場攸關台灣未來的談判之戰。潘思亮提醒,這是團體戰,不是單純的政府對政府談判,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確保台灣利益。

同樣身為企業家,潘思亮也指出川普的底層邏輯:這是一個沒有道德、沒有是非、凡事三步當一步的厲害商人;他以關稅對美國進行「震盪療法」,並以此改變所有人的行為,一切都只為了讓自己贏!

本文為潘思亮的獨家專訪內容: https://bwnet.pse.is/7fvlzb
a14927

但日本都是真的,沒仿冒[笑]

2025-04-20 9:08
vul34622

https://irconference.twse.com.tw/1477_300_20250416_ch.mp3 成衣大廠 聚陽 法說

2025-04-20 19:48
Lch2506

有投資股債的銀行也不保險吧!純銀行股感覺比較穩。彰銀 是可以且配的也不錯。

2025-04-21 3:33
dormer

凱壽從去年12月開始適用外匯新制,四月急跌先買22張支持新經營團隊。有良機再加碼,沒有就算了。

2025-04-21 10:45
台積美國廠去年虧143億 設廠四年來最燒錢的一年


2025/04/21 02:22:07
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將於6月3日舉行股東常會,最新出爐的股東會年報中,旗下海外布局去年損益狀況全都露,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去年認列虧損近143億元,是最燒錢的海外廠區;日本、歐洲布局也分別虧損逾43億元及5億多元;大陸事業則大放異彩,南京廠相關事業去年大賺近260億元


台積電宣布揮軍「美國製造」後,2021年、2022年與2023年股東會年報中,已陸續揭露亞利桑那子公司損益,分別虧損48.1億元、94.3億元與109.24億元,去年則虧損142.98億元,是美國新廠成立來最大虧損,換算台積電亞歷桑那廠去年第4季開始量產之前,過去四年間已累虧逾394億元。


外界關注,台積電衝刺美國製造,但美國製造好燒錢,去年亞利桑那州新廠虧損擴大之餘,今年將迎來第一個完整量產年度,生產情況是否足以讓虧損幅度收斂,或是因為持續大幅度投資,仍會帶來一定的虧損。

.............
輝達 H20 禁運中國後,華為馬上發表騰昇 920 晶片搶攻市場缺口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1 日 11:15


Tom′s Hardware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的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禁令將包括至輝達的 H20 晶片後,僅一天的時間,華為在合作夥伴大會發表下代騰昇 (Ascend 920) AI 晶片。市場消息指出,Ascend 920 預計將於 2025 年下半年進行量產,中國也希望透過該款 AI 晶片來取代中國無法再獲得的 H20 晶片。



報導表示,儘管輝達的 H20 晶片功能不如最新 AI 產品強大,但仍是中國企業的熱門選擇。過去,輝達透過該晶片向中國銷售賺取了數十億美元,使得該晶片的營收季增高達了 50%。然而,輝達的歡樂派對已經結束,因為川普的阻擋,使得該公司預計將損失 55 億美元的庫存。

而這樣的情勢轉被,對中國華為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因為目前華為的 AI 晶片 Ascend 910C 似乎能夠提供與輝達 H100 約 60% 的推理性能。至於,下一代 Ascend 920 將採用 6 奈米節點製程,預計每個運算卡將超過 900 TFLOP,並使用 HBM3 模組,擁有 4 TB/s 的高記憶體頻寬。此外,專為 Transformer 和 Mixture of Experts 模型打造的 920C 改良型也將比其前代產品提高約 30% 至 40% 的效能。

華為 Ascend 920 的發表讓一些市場人士感到意外,尤其是因為它是在白宮宣布禁止輝達的 H20 和 AMD 的 MI308 晶片出口中國之後發表的。此外,先前有消息指出,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花費一百萬美元與川普在海湖莊園共進晚餐後,川普暫停了 H20 的出口禁令。然而,卻在近期又重新恢復禁令。

擴大出口管制計畫已醞釀幾個月,華為很可能一直在幕後開發 Ascend 920,只是等晶片禁令後再發表。除了 Ascend 920,華為還發表 AI CloudMatrix 384 解決方案,機架式 AI 解決方案比輝達 GB200 效能更好,但代價是更高功耗。但還是會引起中國企業關注,尤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嚴厲打擊試圖將管制晶片運入中國的走私集團,華為產品或可填補輝達 H20 退出後的空缺。

..................

市場利空解讀 跌15元 華為不是吃素的 老美不給它搞手機 被迫轉向智駕汽車 搞的也蠻紅火的 多了一個出口
a14927

剛開始直接攤提,本就虧…問題是以後是否虧更多,還要小心被美國人告…直接讓台積倒

2025-04-21 11:45
紐時:納瓦洛為川普坐牢 重回白宮顛覆全球經貿
2025/4/21 08:16(4/21 09:49 更新)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20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措施多來自經濟學者、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的主張。「紐約時報」報導,曾在川普首任期間被華爾街菁英與經濟學者抵制的納瓦洛,是唯一因國會山莊暴力事件坐牢的前官員,回歸白宮短時間就顛覆全球貿易秩序。

川普(Donald Trump)堅持製造業重回美國、向全球課徵關稅、反對區域經貿體系、發起美中貿易戰等震撼全球的舉措,與長期支持者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脫不了關係。納瓦洛因拒絕出席國會山莊暴力事件國會聽證,2024年因藐視國會入獄,是川普首任期因案唯一坐牢的官員,出獄當天就奔向川普造勢活動助選。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75歲的納瓦洛是懷疑貿易的經濟學者,帶著為美國經濟復仇的信念,再度回到白宮信心更強,他無視抨擊,備妥超過10項行政命令草案,川普之後陸續簽署。川普回到華府決意實踐他長期堅信國際經貿體系剝削美國,需要劇烈改變的貿易觀點。

川普高關稅導致美國股匯債大跌,多位內閣官員與顧問認為不妥,對60多國的高關稅延後90日再評估,全球10%一致關稅於4月初上路。瞭解內部討論人士指出,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等人認為,低關稅即可為美國商品打開國際市場。

金融市場出現混亂,美國政界流傳納瓦洛的形勢如履薄冰,但部分評論懷疑他將被迫去職的傳聞。納瓦洛回應紐時指出,主流媒體有關紊亂的報導,忽略美國政府已與90多個國家重新談判,這些國家承認進行貿易詐欺行為。這是川普3度空間的棋局,緊張的人們得相信他。

川普即將就任百日,關稅措施能否達到美國製造業回流,物價不會上升引發通膨等目標,仍是問號。2名知情人士透露,依據貿易逆差計算的川普關稅公式,可能源自於納瓦洛。

納瓦洛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博士學位,任教於加州大學體系,早年曾是民主黨員,對政治有高度興趣,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讓他改變所屬政黨與經濟論述。

他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任教時,曾要求學生研究中國如何能生產低於全球價格的廉價商品,研究發現除了勞工成本低廉外,外銷補貼、匯率操縱與欠缺勞工及環境保護等都是主要因素。

這些觀點出現在納瓦洛3本有關中國的著作,其中「致命中國:中共赤龍對人類社會的危害」(Death by China: Confronting the Dragon-A Global Call to Action)被拍攝成紀錄片,演員馬丁辛(Martin Sheen)為全片配音。

至於川普如何認識納瓦洛,有報導指2011年洛杉磯時報(LA Times)部落格曾出現一篇川普接受某中國媒體訪問,談20本他喜好有關中國的書籍,納瓦洛的「襲來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名列其中。
.................
昨天 看泰公 接受謝大師專訪
美國人 儲蓄率低 愛消費 中國及他國 拼命生產 賺美元 買美國公債
現在要搞關稅 美國人買東西會變貴 但應還是會買 經濟會愈來愈差
致命中國5年前的紀錄片 一個美國人買一台40吋電視400美元 說好便宜
上個月 Best buy 網購 42吋 海信125元美元 更便宜了 都是中國害的 致命的便宜 讓美國工人失業
  • 30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