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7

[定存股][退休股]中華電信2412 花農交流園地

pineman wrote:
ejan大的意思是,...(恕刪)


p大好久沒進來坐了

黑字倒閉在出口業和營建業可能會發生

像電信業這種收現金的公司

應該不用太擔心
劍神路亞 wrote:
p大好久沒進來坐了
黑字倒閉在出口業和營建業可能會發生
像電信業這種收現金的公司
應該不用太擔心


我只是要舉黑字倒閉例說明「現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並藉以說明為何ejan大一再強調資本公積不等於現金,沒有針對個別產業或公司。資本公積配息就是拿以前現增等從股東收來的錢(資產重估這些沒賣就沒收現金,除非借錢否則也配不了息),再藉配息發回給股東,實在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這麼在意?就好像去自己銀行戶頭提領利息錢,然後覺得利息太少就提一點本金,提得越多也不代表利息就生得多,應該不值得特別高興或在意才對。
賺大錢養家養老婆 wrote:
1.公司不能有累積虧損

2.公司有現金...(恕刪)


果然是專業的!

其他兩人講的也都算對! 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表述不同而已.

股東權益形而上來說, 的確也只能算是個數字,
即便是真帳, 因為資產減損或者增加, 在未實現前, 評價未必真實客觀

形而下來說, 只要不違背 財務會計 & 稅務會計 原則, 你想配息就可以配息.....
"拿"公積來配息...
我要強調的是公積只是個虛的數字而已,要怎麼"拿"來配息?
之所以強調"危險"這兩字,我舉個例子,有人說:

"中華電的資本公積有1600多億,即使每年都不賺錢,光拿公積來配息就嚇嚇叫了"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如何?很棒吧,是不是覺得持有中華電很安心!而這個安心的理由就是我覺得危險的地方。

那1600億的公積到底在哪裡?也許一部份在你家附近的基地台、一部份在電信機房裡、一部份去買神腦的股票了...不過那都不重要,重點是它花掉了,花在哪裡跟股東也沒關係了,剩下的就是一個1600億的數字掛在那裡。

盈餘發放股利的原則前面已有先進提過了,有盈餘彌補完以前的虧損才"可以"發股利,不是你想發就發的。那可不可以不發?當然可以,其實大股東都傾向不發,因為大股東領了股利要扣個人的綜所稅,以前要40%,未來變45%,留在公司不發的話,只要扣10%的保留盈餘稅而已。那賺5塊可不可以發6塊?保留盈餘夠的話,你想發多少都可以,去年最有名的就是8072陞泰股息發了20元,就是從保留盈餘裡發的,然而民國100年又修法可以從資本公積去發,保留盈餘發完還不夠的話,再去從資本公積來發,只要你現金夠多,發到爽也可以。

電信業之所以現金多不是因為它收現,而是營運模式使然,他是賣服務的產業,而不是賣貨品的,服務業不用庫存,收進來的錢就是錢,反之像製造業,收進來的錢常常會立即轉成原料、半成本或製品,而且電信設備技術更新期長,往往設備已經折舊完畢後都還可以用好幾年,反之科技製造業很多設備還沒折舊完,新技術又出來了。

我之所以強調電信業的營運模式跟折舊的特性,就是電信業之所以常常可以賺5塊發6塊,是因為賺進來的盈餘通常都是"現金"型態,而折舊的回沖金額常常有機會大於新設備的投資金額(帳上的現金又增多了),所以有充裕的"能力"來發股息,公積配息只是100年修法之後讓他們有"名目"去配發而已。
ejan1969 wrote:
不過那都不重要,重點是它花掉了,花在哪裡跟股東也沒關係了,剩下的就是一個1600億的數字掛在那裡。


這就是前面說的, 帳面上的可能是重置成本來計算.

實際上拆開來賣, 變現時, 可能變多, 也可能變少.
沒有處分前, 在帳上, 的確只是個數字, 但也不能完全說沒有對應價值

ejan1969 wrote:
有盈餘彌補完以前的虧損才"可以"發股利,不是你想發就發的。那可不可以不發?當然可以,其實大股東都傾向不發,因為大股東領了股利要扣個人的綜所稅.....(恕刪)


這部份是會計與財務規劃的問題, 有現金想發, 就減資彌補虧損後發.
沒現金也可以借錢來發.

賺錢賠錢也是有年度會計問題, 帳要怎麼做, 方法是是人想的,
重點仍然是在長期的營運狀況, 其他都是手段而已.

長期的獲利衰退是事實, 若再沒有新的科技變化, 就會變成定律
謝謝幾位會計高手解析~
終於看到很不錯的分享~~

reynard wrote:
實際上拆開來賣, 變現時, 可能變多, 也可能變少.
對中華電來說,資產重估後淨值絕對是暴增的,因為所有資產裡面唯一會超過成本價值的就是土地,而中華電的土地資產帳面上有1千億,這可是成本計價的,真的重估的話,應該超過一倍以上,問題是他不會去重估,重估完要幹嘛,資產總額暴增,ROE暴跌,外資是很看重ROE的,公司不會想這麼搞的。

90幾塊買中華電貴嗎?
就報酬率不太划算,但就價值來說,並不算貴,因為光土地價值就3、40塊以上,光買來放著就有抗通膨的效果了。這部分我以前也思考過,因為我有個朋友有錢就買地,因為土地保值,但是我不買土地,因為土地本身無法創造價值,對我來說無法創造價值的資產就不算資產,我買出租套房,我買股票,資產創造出來的價值(營利),我可以拿來運用。土地資產你花錢去買,但是不利用的話,等於是死錢,用90幾塊買中華電,有3、40塊放在那裡沒什麼運用,好像也有點沒效率?

其實我對這部分的價值估算也還沒什麼心得,像我去年買過9940信義房屋,後來因為業績下滑而出掉,不過信義房屋即便EPS掉得很厲害,剩下1塊多,股價還是可以撐在30幾塊,因為信義房屋的總部在信義路上,101的對面,當初買進成本50億,光這一棟大樓去賣掉可能就值30塊了,所以花30幾塊去買9940長期來說是不會虧錢的,可是短期報酬率卻是很差,這也是類似不貴但是好像也不太划算的例子。

其實這部分我正在摸索,在累積經驗,所以我去年買了一支營建股,名字就不講了,反正不是有名的那幾支就是了,去年的EPS趨近於零,今年則是未知,要看今年完工的一個建案賣的如何,那到底要怎麼估價呢?手上有3個案子在建,其中一個預售中,於是我大概抓這4個案子的完工後價值來估算,順利的話,大概3年後可以回本,也就是我花4年當股東,公司在4年創造了等同於我買價的營利,那我等於4年收回本錢(假設公司賺的錢都配出來),之後公司再有獲利的話等於是我多賺的了,反正就是個實驗啦,幾年後見分曉,假如結果不如預期,那就當作繳學費了。
我是2010年初開始買中華電,中間陸陸續續都有買一點
中間也幾乎沒有賣過...@@
破百期間沒有買,所以目前價差的成本在84左右(包含股利的話,成本在64)
(中間增資減資的部分都有算進去了)

2010剛買中華電時,覺得殖利率6.6%算是剛剛而已哩,6%算是不怎麼樣...XD
現在變成5.5%或是5%算還能接受...>"<...

我買中華電的目的是放長期,個人經驗是還不錯啦,不過未來就難說。
當然啦,如果我殺進殺出很厲害的話,我就不用買中華電了...XD

不過我覺得中華電二,三年的EPS在下降中,
所以這二年沒什麼在買,2013和2014各買了一張約91.5,就沒了,
這二年在試著買別的股票...

我覺得中華電EPS雖然在下降,可是這二年中華電股價卻沒有降到80,
可能是萬惡QE的原故吧。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子,別支想買的定存型股票,價格也都變得很高了...
以這二年中華電的EPS,我應該賣掉中華電,轉換到別支去,
可是...我似乎目前還找不到更好的。
所以目前還是留在中華電,應該是說目前現有的不會賣,有存到錢會試著買別的試看看。

亂聊了一陣子...哈...

2010年有人告訴我存股要早,可惜我就是起步太晚,錢不夠多。
不然2010年買多點,現在就不用煩惱了...XD

總之,中華電目前來說還是可以接受,只是買的價格不能太高...
Free大 跟我差不多

我應該 也是 2009 2010開始買中華電

而且我是賣掉 虧了20萬的 牙科 (誰知道 他會復活)

不過我應該有賺 回 牙科虧的 另外又賺20萬吧 (包含 除息)


但是我這兩三年 也不買 中華電了

其實台股還有很多 定存股 像 IC通路 或是 保全類股

發的股息 都差不多6 ~7% 有時10% 會比中華電好

昨天中華電公布去年資本支出才325億(原本是401億),
而且每年還會持續降低,代表中華電這三年的EPS會是向上的!
難怪外資連買20天 買超5萬張中華電 不過仍只佔股本的15.9%
還有200多萬張可以加碼 破百是剛好 破110元是差不多的
  • 9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