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1:00 工商時報 方明
融資租賃龍頭中租-KY(5871) 去年EPS13.3元,連7年賺逾1股本,公司預期去年股利配發率有望略高於前年的44.22%;法人表示,推估中租現金殖利率不差應有4.7%,但考量中國大陸地區業務動能與資產品質是否好轉皆尚未明確,故對中租重申「中立」投資建議。中租近期股價出現一波跌深反彈,今(26)日以平低盤開出後,盤中一度下跌約3%。
中租昨(25)日召開法說,去年稅後淨利為226億元,年衰退10%,EPS為13.3 元,獲利衰退主要原因為各地區資產品質惡化,整體提存費用增加至199億元、年增33%;加上2023年有一次性因股權清算的額外退稅貢獻,2024年中國大陸地區退稅共3.1億元人民幣,減少約三成。
法人表示,中租各主要營運地區去年第四季新增延滯金額、延滯率仍是呈現上揚趨勢,其中,台灣地區新增延滯金額增加至41億元,季增5%、年增11%, 延滯率為2.9%,些微提高。中國大陸地區去年第四季新增延滯金額為58億元,季增16%、年增87%,延滯率明顯升至5.1%。至於東協地區則因泰國地
區資產品質惡化,導致東協地區延滯率提高至5.2%。整體而言,去年第四季整體延滯率為3.9%,資產品質呈現退步趨勢。
法人認為,中國地區資產品質還有待觀察,短期延滯率、信用成本難下降,預估2025年整體提存費用將續增。
在股利方面,法人指出,近幾年中租皆維持40%左右現金股利配發率,並搭配些許股票股利,因2024年獲利衰退,為符合投資人期待,預期現金股利配發率有望提升至45%,略高於前一年度的43%,推估2025年將配發6元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換算現金殖利率為4.7%。
股市
撰文: 金融組
發布時間: 19 分鐘前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聯合記者會上,親口證實對中國的關稅是10%之上,再加10%,有記者提問「(2月初)已經對中國加了10%的關稅,你是打算在此基礎上再加10%嗎?」,特朗普回應指,「那會是在上面再加10%」。
特朗普確認下周二(3月4日)向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的新關稅生效,美股大型科企股受壓,美股周四尾段跌勢加劇。
在未澄清中國關稅前,道指曾升451點,高見43884點,在澄清後,道指即轉跌,收市轉跌193點,報43239點;標指倒跌1.59%,報5861點;納指挫2.78%,報18544點 「恐慌指數」VIX波動指數上升11.5%。
特朗普指,「很多毒品,不是全部,但其中很多來自中國,這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做,那就是十加十,之前是有疑惑嗎?好吧,就是十加十,是第二個十。」這些關稅將在3月4日生效,4月2日還要徵收對等關稅。
關稅當前,資金湧入美元,美滙指數升0.8%,報107.3,10年期美債息升至4.267厘。
美企對中國的生意成為風口,Nvidia(美:NVDA;英偉達)股價收市挫8.5%,蘋果(美:AAPL)跌1.3%,超微電腦(美:SMCI)跌16%,台積電(美:TSM)跌7%。
歐盟反擊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揚言若美國向歐盟進口貨加徵關稅,必定採取強硬報復措施。歐盟發言人指出,雖然歐盟對美國的貨品貿易有巨額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存在大量逆差,雙方的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3成,因此應致力避免貿易戰。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倘美國對加拿大貨品加徵關稅,將作出強而有力的回應。
。
美國費城聯儲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重申,支持聯儲局暫緩減息 ;利率仍處於對經濟有收緊作用的水平,令到就業及經濟增長放緩,但未致於收縮。
施羅德指出,由於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對預測的風險仍然異常地高。估計特朗普採取進取型政策的情景下,即實施高貿易關稅及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出境,將會造成美國經濟滯脹,並可能使全球其他地區陷入衰退。
但該行指,DeepSeek可能會加速人工智能 (AI) 的應用,宏觀經濟改革已重新回到急於尋求增長的政府議程上,銀行貸款也顯示出復甦跡象。油價大跌也可能在2025年稍後紓緩通脹壓力。認為穩健的環球經濟環境應會利好股市,並在年內促進多個地區股市的發展。
................
夜期跌579點 收22610 台積電 跌40元 收1010
關稅人 真不好惹 落底 股市靜候反彈
2025.02.28 13:35 工商時報 陳怡均
受到輝達(NVIDIA)隔夜股價大跌的拖累,以及投資人擔憂川普發布的最新貿易政策衝擊,日股28日聞訊重挫,日經225指數狂瀉逾千點,下探5個多月低點,其中日本晶片股成重災區,愛德萬測試(Advantest)更是摔落逾8%。
截至台灣時間中午,日經指數重跌2.9%至37,155點,下挫1,100點,東證指數則重挫1.9%至2,684點。
日經指數早盤一度暴跌3.7%至36,840點,創去年9月19日以來盤中低點。
...........
中國 再加關稅10% 早上2點15分 宣布後 輝達應該是程式 單 直接由128.15 一路殺到早上5點收盤 120.23
做對趨勢 好賺
日本是很 規律 保守 k線戰法的 民族 跟著大跌 不意外 台灣高手 放假 可以專心用選擇權在日本撈錢
我有個朋友是個中高手 看他說的很直白 送分題
多次 川普洗禮後 只能逢低買 高點要放 牛熊 都賺 只有豬賠
2025/03/01 17:18:55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公債價格28日大漲,殖利率全面滑落,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殖利率月線降幅為2023年12月來最大,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惡化的恐懼加深,已蓋過通膨復熾的疑慮,這讓聯準會(Fed)今年多次降息且降息時點提前的可能性升高,以致美國公債今年展現罕見的年初凌厲漲勢。
道瓊市場數據顯示,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28日(周五)下滑8.6個基點至3.993%,不僅跌破4%,收盤價位更是去年10月18日來最低。殖利率全周摔落19.9個基點,全月降幅更達到24.2個基點,寫下9月來最大周線與月線降幅紀錄。
基準的10年期美債殖利率同步跌5.6個基點至4.228%,一周來跌掉19個基點。
30年期殖利率下滑3.8個基點至4.514%,周線降幅達15.3個基點。
回顧整個2月份,10年期和30年期殖利率分別墜落33.8和29.8個基點,月線降幅皆為2023年12月來最深。
彭博策略師團隊說:「今年顯然債優於股...美國公債年初漲勢像今年這麼強,實屬罕見。本世紀以來,只有2008年、2016年和2020年的年初漲勢更強。」
經濟惡化顧慮凌駕通膨隱憂
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Fed關注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1月攀升0.3%,符合預期;剔除食物與能源的核心PCE指數月增0.3%,也不出所料;核心PCE年增率2.6%,較12月修正後的2.9%明顯趨緩。
BMO資本市場策略師哈特曼說:「對決策官員來說,這雖不是理想結果,但Fed偏好的通膨指標再次緩和了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令人不安的結果。」
令人憂心的是,1月個人消費支出比12月縮減0.2%,是2023年3月來首次下滑,接續近兩周來一連串疲弱的消費者信心和零售數據之後發布,進一步加深經濟轉弱顧慮。密西根大學和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最新調查都顯示消費者信心低於預期,加上1月零售銷售令人失望、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全年財測保守,都凸顯購物者擔心物價上漲和關稅以致買氣減弱。
Northlight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查卡瑞里說:「這份報告是雙面刃:PCE符合預期且大致是好消息,但個人支出遠不如預期,有理由擔心。」
過去兩周發布的數據指向經濟減緩,伴隨著通膨頑強不屈,升高市場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疑慮。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資長庫希瑪說:「市場擔心成長走下坡,更甚於擔心通膨意外回升。」
Fed降息時點可能提前、頻率增加
上月消費者支出意外下滑,促使經濟學家紛紛調降對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預測,市場對Fed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則升高。芝商所(CME)FedWatch網站顯示,利率期貨交易員估計Fed在6月17日至18日會議降息的機率升破70%。對照下,之前市場幾乎對Fed上半年降息不再抱希望。
Brave Eagle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魯格瑞洛說:「再次降息或許要等到數月以後,但我們仍認為,這份報告有助於讓2025年降息一、兩次的可能性留在檯面上。」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米斯拉說:「目前為止,利率走勢完全合理,因為政策充滿不確定性。」他認為,若重要經濟數據持續呈現經濟減緩景象,美債這波漲勢可望延續。
下周觀察焦點:就業報告、關稅
未來一周,市場焦點轉向7日(周五)出爐的美國2月非農就業報告。施羅德基金經理人蘇澤蘭說:「勞動市場的變化是大事一樁。債市正受通膨升高和成長降低這兩股力量拉扯,現在,成長動能減弱開始發揮影響力。」
同時,債市也將密切關注川普2.0政策動向,包括大裁公務員和大砍公共支出可能對經濟產生的骨牌效應。先鋒集團基金經理人奎格里說:「對此,市場往前看,聚焦於政府裁員的連鎖反應。若要減支,減的必是其他計畫的經費,政府承包商之類的也可能受衝擊。」
川普對墨西哥、加拿大課徵的關稅將在下周生效,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也令人憂心。
前景充斥不確定性,可能持續助長美國公債避險買盤,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望進一步降低。
...........
其實鎖住00937b 6%殖利率 也不差 不用看川普臉色 忽上忽下
2025/03/02 09:21:24
中央社 記者潘姿羽台北2日電
美國總統川普尚未對台灣揮出關稅大刀,主計總處便已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3.14%,顯見今年經濟成長「保3」確實有挑戰。學者提醒,川普關稅不只打擊出口,更須留意未來可能發生的投資替代,恐讓台灣近年好不容易重新啟動的經濟引擎熄火
主計總處2月26日公布經濟預測,由於去年經濟表現亮麗,墊高基期,加上立法院刪減預算,削弱政府消費及投資動能,下修114年經濟成長率至3.14%,較去年11月的預測值減少0.15個百分點。
隨著2025年揭開序幕,美國總統川普也強勢入主白宮,上任首日就簽署大大小小的行政命令,且屢次表達對於不公平貿易的不滿,揚言以關稅制裁,這讓出口導向且對美貿易順差迅速擴增的台灣憂心忡忡。
觀察美國2024年貿易逆差來源,去年全年貿易逆差規模1.2兆美元,年增約2000億美元,逆差來源第1名是中國,金額為2954億美元,第2是墨西哥、第3是越南,都有千億規模,台灣名列第6。
2023年,台灣為美國貿易逆差的第10大來源國,去年一舉跳升至第6名,金額超越日韓,年增261億美元,增加金額是全球第一,年增率54.6%更僅次於瑞士。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從上述這2項數據, 可以推論台灣基本上躲不掉川普的威脅。
不過主計總處甫公布的經濟預測,關於川普關稅對經濟的影響是參考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2月最新預測資料,牛津經濟學院認為,雖然美國接連推出加徵關稅措施,但可能因啟動協商而暫緩或縮小範圍,估實際政策力道對各國經濟衝擊有限,預測114年全球經濟成長2.7%,僅較前次預測小幅下修0.1個百分點。
孫明德也說,解讀川普言論時,必須認知到川普1.0與2.0有極大差異,前者重點放在貿易戰,後者將關稅視為手段,目的在於獲取想要的戰略物資。
孫明德進一步指出,外界在看川普新聞時,或許會覺得「霧煞煞」,怎麼關稅措施才剛講完,沒幾天就轉彎,仔細探究會發現,川普「髮夾彎」往往是發生在美國公布經濟數據時,因為2026年美國迎來期中選舉,川普高度關注物價變化,會非常審慎處理關稅措施,避免推升通膨,衝擊美國經濟。
「關稅不是他想要的,而是策略的一部分」,孫明德直言,川普前一任期對中國祭出關稅制裁,接著拜登執政,並沒有終止關稅戰,但美國貿易逆差至今仍未改善,顯見關稅無助於改善貿易逆差。
有了前次執政經驗,川普2.0捲土重來,繼續高舉關稅大刀,但更有謀略。孫明德指出,川普目標是獲取戰略物資,包含礦物、能資源、航道,甚至晶片,這便是川普劍指台灣半導體、施壓台積電的原因。
攤開台灣近年經濟表現,出口、投資扮演2大經濟引擎,前者靠著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締造亮眼成績,後者則是在美中貿易戰後,台商大舉回流,讓台灣投資大爆發,經濟體質更為強健,雙引擎驅動之下,近年的經濟成長率多高於全球平均值。
然而,川普關稅戰再次開打,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提醒,除了直接衝擊台灣出口,今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3挑戰,影響可能不止於此,「現在還沒談到怎麼對付台灣,晶片課稅25%還是100%,但很確定的是,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
在川普的關稅威嚇下,台灣製造業已經啟動因應策略。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日前透露,台灣7大AI伺服器代工廠近期陸續赴美國德州考察,預計在川普上任百天、5月左右,便會有AI伺服器廠商宣布加碼投資德州。
吳大任直言,近年台灣民間投資多仰賴半導體、特別是台積電,如果台積電在內的高科技大廠擴大赴美投資,未來2、3年民間投資引擎逐漸熄火,對後續的生產、就業帶動效果也將消失,「對台灣影響非常深遠」。
過去一年,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飛躍式成長,被川普列入加徵關稅名單可能性極高,孫明德認為,已有中國、歐洲、丹麥等例子在前,中國、歐洲採「以牙還牙」策略,因為對美進口不少,握有反制籌碼,但這不適合台灣。
至於丹麥,川普就職前夕曾與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通電話,儘管佛瑞德里克森提出兩國可就礦藏探勘與軍事基地等採取更多合作,但她表明格陵蘭是非賣品後,川普態度旋即變得咄咄逼人,歐洲官員以「氣氛火爆」形容此次通話。
孫明德認為,丹麥「一下子就把底牌亮出來」,反而被川普斥責,因為這讓川普認為可以要更多。細究川普談判策略,多是先提出非常誇張或匪夷所思要求,以此為起點逼對方談判,舉例來說,當你底線是10元,對方卻開口直接喊100元,不論最後談到多少,對方都是贏家。
「先全盤答應再哭窮」,孫明德認為,談判之初要釋放誠意,過程則要討價還價且不能亮出底牌,最好是以其他方式如採購美國武器、天然氣,換取降低關稅傷害,「必須認知到,關稅也不是(川普)想要的」。
..........
AI伺服器代工廠 可以到美國生產 1台 GB200 一億 免關稅 還是伐算
內文搜尋

X